《孟子》,儒家经典著作,由战国中期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所著,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也是四书中篇幅最长,部头最终的一本,直到清末时期都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共七篇,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其学说处罚点为性善论,护长德治。
《告子下》共十六章。十一章说大禹的治水,是“以四海为壑”;而“良臣”白圭的治水,不过是“以邻国为壑”罢了。十二章讲君子离不开诚信。
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一、十二节
【原文】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孟子曰:“君子不亮,恶乎执1?”
【译文】
白圭说:“我治理水患,比大禹还强呢。”孟子说:“您大错特错了!禹治理水患,是顺着水的本性疏导的,所以禹以四海为蓄水池。如今先生您却以邻国为蓄水池。水逆流而行叫作洚水——洚水就是洪水——是仁人所最厌恶的。先生您大错特错了!”
孟子说:“君子不讲诚信,那秉持什么呢?”
【注释】
(1)君子不亮,恶乎执:亮,同“谅”,信誉。焦循《孟子正义》载何异孙《十一经问对》解作,君子不讲求小信,因为厌恶固执。此说不可信。a.“谅”有诚信义。b.“恶乎”后总是接着动词性的成分,在这一“恶乎V(O)”格式中,“恶”总是读作wū的。c.战国中期,“执”是及物动词,其意义是拿着,或捉拿、拘捕,未见引申出“固执”之例。详见杨逢彬《孟子新注新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