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能北伐成功,背后有哪些因素?感兴趣的读者和知秀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历代国难,晋朝和宋朝,最像难兄难弟:都是王朝中段,被异族一顿闷棍打吐血,半壁江山稀里糊涂打没,悲惨跑到南方重建,变成了东晋和南宋。而这东晋和南宋,好些情况更像双胞胎:都属于偏安没追求类型,且外面强敌扑来,内部矛盾一团糟烂,自坏长城的蠢事更不少干,可竟然都幸运挺过来,守着残山剩水,又顽强存活了一百多年!为什么这么幸运?也有一共同原因:多亏一个小城,既像盾牌一样,挡住汹涌而来的攻击,更似造血机般,给王朝重伤的肌体输送给养,硬是默默奉献,帮着坚挺过来!这个多功能小城,今天也贵为省会,有好事者排“中国最穷省会排行榜”时,它更是多次上榜,名字当然也熟:合肥!
一:晋宋输血机合肥历史,往上数很悠久,西周时就建了庐子国,汉代正式设合肥县,地位也极重,连接长江淮河,标准黄金枢纽,战国楚国迁都寿春后,更是水涨船高,两汉时就已繁荣的热闹,两大史学大神司马迁和班固修史时,都是不惜笔墨,认真赞了好几笔。地位如此重,自然也兵家必争,三国年代,这里作为曹魏门户,更和东吴掐到惨烈,五次合肥大战,次次惊心动魄,东吴孙权曾被曹魏张辽在逍遥津差点撵没命,曹操更急到四次亲临前线坐镇,今天去合肥旅游,还能找到好些相关遗迹,满满都是故事。但待到五胡乱华,东晋皇室穿越火线建都建康时,当年的经济重镇,门户合肥,更成生命线!有多生命线?看东晋国防:抗击北方政权的核心军事防区,就是寿阳,也就是楚国故都寿春,寿阳一丢,就是丢了防护闸门,北方政权想端江南,好比一马平川。所以看东晋南北朝战争史,南北惨烈大战,典型淝水之战,都是围着寿阳猛掐!那合肥呢?跟寿阳更是同气连枝,地理位置说,就是连通寿阳与建康的要道,后勤输送的头号干线。如果说寿阳是闸门,合肥,正是安全锁!典型还是淝水之战,东晋能在寿阳沦陷的危局下,奇迹般打赢前秦续命,后人津津乐道谢安的指挥,北府军的骁勇,但背后默默输血的英雄,正是合肥。
由于重大,所以合肥也越发受重视,东晋时一直由镇西将军镇守,后来从东晋到南朝,名字也换了好几次,除了担负输血,也曾挺身而上立大功。最悲壮的,当属南朝梁天监五年(506)这一战:在合肥城一度沦入北魏铁蹄的危局下,梁朝豫州刺史韦睿愤然引水淹城,滔天洪水淹没了北魏铁蹄,也令这昔日繁华重镇,最终再度荒废。四十一年后,这座荒废的城池,终于沦入北朝东魏之手,结束了它的防护使命。再过四十二年,隋朝将其改名庐州,更以其为跳板,由名将韩擒虎领军,电光火石拿下建康灭掉南陈,结束大分裂时代。兴衰,就在合肥!之后历经隋唐北宋三代,已是庐州的合肥,远离了战火纷扰,再度华丽转身商业重镇,特别到了商品经济突飞猛进的北宋,黄金通道的庐州,大小市场云集,别看城区不大,周边乡镇林立,全是火爆贸易,号称“镇大城小”,手工业更十分发达,一片红红火火。怎料一场靖康国难,北宋变了南宋,庐州也再度被推到风口浪尖,随后的抗金战争里,更是重量级角色,依然还要担起输血使命,给南宋朝廷和前线输送物资给养,战场上更是硬角色,绍兴元年(1131)的庐州大战,庐州军民在王亨率领下以弱敌强,大破金国伪齐军,为风雨飘摇的南宋稳住战局!
期间更遭过大难,尤其是淮西军变,被叛将郦琼当见面礼送了伪齐,从此沦入敌手四年,直到绍兴十一年(1141)拓皋大捷,才由名将杨沂中收回。那个两宋之交的血火岁月里,这个城市再次以承受兵火的代价,为风雨飘摇的南宋,扛住了半壁江山。由于代价沉重,庐州也被破坏的严重,还要继续担任“输血”工作,所以长期折腾,也就长期残破,后来金国完颜亮南侵,庐州官员仓皇逃跑,若非庐州军民百姓硬气,组成游击队浴血抵抗,外加虞允文在采石矶大破金军扭转战局,南宋极有可能就此打住了。如此教训,也让南宋政府下了决心:重修庐州城。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庐州知州郭振甩开膀子翻修,给庐州来个大变脸:沿金斗河把城池扩建成两岸,规模人口焕然升级,防务森严更兼生产热闹,号称斗梁城。今天合肥城市,就是以此为基础。
而在当时,庐州成了铁壁坚城,南宋战争机器上,更是重要枢纽,先是让金兵连吃了苦头,后来蒙古崛起,更叫蒙古帝国吃瘪。嘉熙二年(1238)庐州大战,宋将杜杲依托庐州坚城,大破蒙古名将察罕东路精锐,之后几十年里,从蒙古帝国到元帝国,庐州始终不屈不挠,多次挫败阿术等名将的进攻,南宋能坚持这么久,庐州就是个难过的坎。这个难过的坎,直到南宋德祐二年(1276)正月,在南宋都城临安沦陷,南宋谢太后与宋恭帝投降的消息得以证实后,镇守庐州的南宋置制使夏贵,这才选择了投降。这个蒙古大军始终未能攻克的城池,再度结束了分裂年代的守护使命。元朝一统天下,昔日商业重地庐州,是否又要进入和平发展了?一个全新的灾难,却才到来!二:元朝新产业,朱元璋嫁衣元朝能得天下,一大优势就是横扫世界的骑兵,要维护统治,就要维护骑兵,要维护骑兵,就得养马。
养马这事,是元朝长期以来大事,实施起来,却是简单粗暴:等到一统天下,放眼锦绣江山,更是脑洞打开——这么多肥沃好地,用来种粮食太浪费,改成养马放牧不是更好?不但这么想,还真敢这么干,元朝大军打到哪里,就把养马新产业推到哪里,大批的肥沃农田变了牧场,大批农民要么流离失所,要么沦为牧马奴隶,等到南宋灭亡,天下一统,南方富饶土地也入了眼,尤其是庐州。庐州这地方,水草丰美气候适宜,按照中原人观念,是发展生产的好地方,放在元朝统治者眼里,就成了放马的好地方。其实要只是发展养马产业,也并非不可,但元朝的养马政策,却是结结实实一个坑:全国设十四个官马道,管理政府的官办牧场,牧草全是低价向周边百姓盘剥,放马的牧工们薪水微薄压力大,死匹马就要赔到倾家荡产。典型暴政!而在当时中国南方,除了云南外最大的一个牧马场,正是庐州牧马场。
按照《元史》的记载,元朝从第二代皇帝元成宗起,开始在南方养马,从此庐州地区的养马业,连年高速发展,原先当地肥沃的农田,全都成了绿油油的牧草,跑的都是活蹦乱跳的马儿。捎带还催动了中国兽医学的发展,先前老经验认为,中国南方多瘟疫,马匹存活率低,这时却演进出好些新医疗经验,好些现在农村都还用,成绩确实有。可这好成绩怎么来的?除了上面说的那几个坑事,再说点《元史》上的记录:所谓官办牧马场,办事毫不讲道理,看上谁家地好,就把马放过去吃草,马啃过一口草,这地就归了马场,连带土地主人,都悲惨沦为了牧工,就是靠这简单掠夺手段,庐州养马业迅速扩大,而对当地生产来说,破坏超乎想象。《续文献通考》里更愤怒抨击:王公大人之家,或占民田近于千顷,不耕不稼,专放孽畜。这样的火热产业,正是对当地工农生产的巨大破坏。于是元末灾荒,包括庐州在内的安徽地区,立刻就似炸了的火药桶,各地起义风起云涌,其中一位安徽人,最后更直接要了元朝的命:明太祖朱元璋!当然最让元朝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还是这产业本身:元朝以前,南方政权北伐为什么不给力?一大原因就是缺马,步兵上了开阔平原,对上风驰电掣的骑兵,自然怎么打怎么难,没想到这历史空白,被元朝自己填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