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鼎最初只是烹饪之用 鼎后来是怎么成为国家象征的

对古代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用于烹饪的“鼎”,为何变成了国家的象征?

引子

鼎,国之重器。禹王造九鼎、立于华夏,是以“九鼎定天下”,故有“问鼎中原”。

鼎,权力的象征,春秋时期,诸侯六鼎、天子九鼎,若能拥九鼎,就有入主中原的资格。但鼎不过烹饪之用,为何会成为国家的象征?

以食为主

原始社会,炊具珍贵、能源珍贵、火种更加珍贵!但社会条件,不允许“小资家庭”。当一个部落有所收获之后,都是一统煮熟然后进食——也就是现在的大食堂、大锅烩。

而鼎作为烹饪工具,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若说“掌管大锅的首领只有几十年寿命,大鼎却有数百年、数千年的寿命”,从唯一性来说,鼎是不可取代的。

此时鼎的作用并没有上升到“国之重器”、“国家的象征”的高度,只是很重要的器具之一,但这也为鼎后来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炊具的逆袭、礼器的重要

《左传》中记载:武王灭商,迁九鼎于洛邑。

此处的九鼎正是大禹所造的九鼎,大禹治水之后,在诸侯的拥戴下,即帝位,定国号夏,与国号相匹的正是“九鼎”。夏朝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向国家过度,一种新的社会形态转变。“九鼎”的意义发生改变,但是“鼎”最初的意义并没有多大改变。

大禹之所以受到诸侯敬重,是因大禹治水,有三顾家门而不入的决心,有着愿意为之付出一生的决心。所以大禹铸九鼎,最初的意义也只是为了传递“民之所向”的初衷,因“鼎”是炊具,大家共食之。所以“九鼎”代表着天下所有人共食之,上下一心之意,这变相的说明了大禹是没有私心的。

如“传国玉玺”,九鼎显然是得到承认的,所以九鼎就成了“国之重器”,但这并非权利的象征。“九鼎”演变为权力的象征,和奴隶制社会关系极大。

夏朝,是奴隶制社会发展初期,九鼎形成;周朝,是奴隶制社会发展顶峰,九鼎成礼器!

在《公羊传》里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

此时“鼎”不再是炊具,而是一种礼器。奴隶制社会发展,驱使“私有制”高度发达。贵族和平民不再食一锅之食,“小资”环境形成。吃法粗鲁、不拘小节的平民,逐渐被贵族们嫌弃。鼎,国之重器,又岂是这等莽荒之民能玷污的?本着这种想法,“礼节”逐渐出现。

尤其是《周礼》的完善,“礼”占据着愈发重要的地位。鼎不再是简单的炊具,而是给予特殊地位的“礼器”。

《左传》指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而祀,则是祭祀;戎,便是国力。而祭祀在戎之前,足见祭祀之重要。但凡有未能断绝之事,祭祀成为唯一的选择。在一段时期,事无巨细,皆需要祭祀。祭祀代表着向神明请示,那祭祀之物自然容不得马虎。从鼎被当作祭祀品的承载容器之后,鼎的地位就更高了。从这个时候,鼎摆脱了炊具的束缚,成了礼器。

平常之鼎,地位亦是不凡,遑论九鼎。大禹所铸九鼎,不单单是礼器,更是权力的象征!大禹被认定是天命所归,得“九鼎”,无异于得天道认可。在《左传》中记载有“问鼎中原”的典故,由此可见鼎此时就成了“权利”的象征。

九鼎消失、权力更迭

问鼎中原、一言九鼎等,都表明了鼎不单单是炊具、礼器,也是一种权力的外显。所以秦朝一统六国之后,收九鼎于宫。

作为“传国重器”,九鼎的地位非凡,抑或说这就是神权的外显。古往今来,皇权往往依附于神权。君权神授,把持九鼎的人,相当于把持着神权。古人多信鬼神,到时振臂一呼,遥相呼应的恐不在少数,所以秦始皇将九鼎收于咸阳,不仅是防止作乱、更为了宣誓正统地位。

之后,九鼎莫名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传国玉玺”。和九鼎形式、内容相同,传国玉玺也是“权利”的象征。

传国玉玺上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也是在宣誓皇权是由上天决定,这和九鼎不同的是,九鼎是一种精神内涵,而传国玉玺是外在表现。但不管是哪一种,“九鼎”成为了权力的象征。就算现在,在寺庙、学校等官方的地方,总能见到鼎的身影,这不单单是因为鼎代表了权力,更因为鼎被给予“匡扶宇内、镇压四方”的作用!

参考资料:《周礼》、《左传》、《公羊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