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言不和就打人,你还束手无策?

让人不解的是,宝宝不光是会发脾气似的打,有时候高兴、兴奋了也会打。惨遭“娃手”的人从爸爸妈妈到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甚至蔓延到隔壁王大爷、楼下李奶奶。

1岁宝宝有攻击性是正常现象

孩子9月龄左右的时候,手的功能分化有了突然的发展,手腕到上臂的支配能力有了很大的突破。打人会让他们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乐趣,就像我们突然之间会了某种技能一样,很愿意使用。

1岁左右的宝宝出现攻击性行为是正常的现象,这种行为是宝宝发育到这个年龄的标志。

每个宝宝都会经历这个时期,父母不必过于担心。但是,如果父母不正确指导,宝宝可能会养成打人的坏习惯。

对于有攻击性行为的宝宝,只有了解他为什么会这样做,才能帮助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阶段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他很难解释清楚自己的行为。

弄清楚孩子为什么要打人

1 这是一种情绪表达

当孩子的自我意识萌发时,就会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凡是不合意的、不喜欢的可能都会用“打”这种方式来表达拒绝。

如果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稍差,不能很好地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别人没有照他的意思去做,他的情绪不好,也可能会因此而有打人的举动。

2 寻求家长的注意

孩子很乖的时候可能会得不到足够的关注,而他一旦犯错家长往往就会马上有所反馈,关注到他,因此,有时候孩子会有意用打人这种比较激烈的方式来引起家长的注意。

3 被溺爱不懂分享

孩子被溺爱,想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没有规则,不懂得分享,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就容易产生冲突。

还有宝宝打人的原因,可能是我们大人无意犯的错。看看宝妈有没有中招的?

4 孩子被打时说闹着玩

宝宝和小朋友玩耍时,被小姐姐跑过来在他脸上抓了一把,由于尴尬也不好意思生气,妈妈在宝宝发楞没回过神儿的时候告诉他:姐姐是你玩呢。

第一次面对别的孩子打人,家长做出了不正确的解释,给孩子的认识添加了最原始的印记:打人是玩。

5 大人打招呼会拍肩膀

有些孩子想很友好地跟别人打招呼,想跟别人玩,但是不知道怎么表示。大人们有时候打招呼就拍熟人的肩膀,宝宝模仿了,拍人家一下或打人家一下,他把这当成了打招呼的一种方式。其实是大人给了错误示范啊。

6 爸爸和妈妈也打闹

妈妈和爸爸也会在孩子面前打闹,这是家庭教育的不良示范,孩子会觉得:打人是亲昵是爱或者喜欢的一种表达方式。

孩子如果对电视等媒体上的一些打人镜头觉得“好玩”“好奇”,也有可能去模仿。

7 家长不制止

当孩子开始打人的时候家长没有严厉制止,有的甚至还觉得是孩子“长本事了”,无意中助长了孩子形成了打人的习惯。

如何应对宝宝打人呢?

知道了宝宝打人的原因,那爸爸妈妈如何帮助孩子改正爱打人的坏习惯呢?

1 摆正态度:不喜欢

当宝宝打人时,家长当时的态度和做法相当重要。

小孩子打人的模样可能会非常可爱,但是不管他有多可爱,家长都不要因此表现出欣赏的态度,也不要过分夸张地大喊大叫,因为这样会给孩子错误的信息,使他认为打人的举动让爸爸妈妈很高兴。

如果孩子有这种错误的认知,当他跟别人相处的时候,他也会更多地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他对别人的喜爱。

因此,当孩子打人的时候,不管他多小,或者是显得多么可爱,都要严肃地告诉他,这是一种不受欢迎的行为,他会伤害到别人,但是同时也不要过分大惊小怪,不要让他更多地从负面体验到这种“游戏”的乐趣。

2 冷处理

如果孩子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吸引父母的注意,父母可以故意不理睬他,让他觉得很无趣。但是当他以正常的行为来吸引父母注意的时候,就要及时给予他关注,这样他就会从父母这样的回应中获得一种经验,他就会明白自己究竟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才能真正获得父母的注意。

可以直接把孩子放在地上,严肃而平和地告诉他:“爸爸妈妈不喜欢打人的孩子!”保持1分钟,讲明谁也不要抱孩子。

几次以后,宝宝的攻击性行为就消减了。

3 及时制止,正确示范

在孩子出现打人的苗头时,父母就要以坚决的态度制止,而不能向着他微笑或是表扬他有了“新本领”,以免误导孩子。

比如父母可以紧紧抓住他的小手,用平静而坚定的语气告诉他,打人不好,会把人打疼,如果他想要得到某个东西,他可以跟人商量,征得别人的同意;如果他想要别人去做什么事情,他可以好好跟别人说,但是不能打人。

另外,反应快的家长可以设法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如,当他刚举起手时就和他做击掌的动作,嘴里可以有节奏地说“你拍一,我拍一”,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改了抬手打人的习惯,抬起手来,他的惯性就是要玩那个拍手游戏!

同时,父母要给孩子示范如何用正常的方式表示友好,教宝宝亲吻爸爸妈妈、轻轻抚摸爸爸妈妈,以表示对爸爸妈妈的爱。

给他讲一些正面的小故事,例如,小朋友们都是好朋友,打人是不对的,如果打了小朋友,就没有人愿意和他做朋友了。

若是哪次孩子被别人打疼了,让孩子从自己的疼痛中亲身体会到打人不好。这样他以后就会注意不再去打人。

4 说服不见效,可以适当惩罚

孩子打人的时候,如果父母好言好语的劝说无济于事,也千万不要打他。

如果父母打他,他会更加迷惑,为什么爸爸妈妈可以打我,我就不能打别人呢?这样,父母的教育反而起不到应该有的作用,还给孩子树立一个不良的榜样。

如果用说服的方法不见效时,可以进一步采用约束的方法。如一定时间内不理孩子,取消一次孩子喜欢的活动,当然不能采用打骂或是身体惩罚,总之要让孩子明白,打人是不被允许的。连续用这种约束法来强化,就能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总之,如果发现孩子爱打人,爸爸妈妈们也先检讨自己,是不是自己的坏脾气给孩子做了不好的榜样?是不是自己的一些不正确的反应给孩子造成了误解,甚至是助长了坏习惯的养成?

即便孩子已经有爱打人的坏习惯,也不要动不动就责备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找出问题,用耐心和正确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