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三杰”中,为什么只有张良功成身退?感兴趣的读者和知秀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河南颍川城父(今河南宝丰)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著名的政治家、谋略家,被誉为“谋圣”。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名字因此也成了智慧的代名词,与文圣孔丘、武圣关羽、诗圣杜甫等人一起并列为中国古代的14位圣人。
张良、萧何、韩信,史称“汉初三杰”。先世原为韩国贵族,其父为韩国丞相,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结交刺客,狙击秦始皇未遂。之后率部投奔刘邦共同起义,为其重要谋士。刘邦对张良的评价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张良身居乱世,胸怀国亡家败的悲愤,投身于倥偬的兵戎生涯,为刘邦击败项羽以及汉朝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官拜大司马之后,辞官归隐,是汉初三杰当中唯一一位得以善终的人。
张良和韩信,同为跳槽进刘邦集团的人才,命运却不同。张良因为没有兵权,所以刘邦并不忌惮,而韩信则是刘邦心中的隐患。张良看出了刘邦的心思,就建议刘邦,改封韩信到楚国为王。一来不能直接削弱,不然会激起其他人的内心的担忧,无法维持稳定。二来楚国是刘邦的故乡,借着地理的原因,如果开战会有优势。
从战略格局上,这个建议堪称一石二鸟,既解决了老板的心病,又稳住了功臣的心态,还为下一步军事行动想好了准备。接着又建议刘邦迁都长安,长安有高山大河作为屏障,加上人口和生产力发达,随时可以应付一切危机,退也可以守住江山。这一画龙点睛的建议,让西汉此后将近两百年都存活了下来,成为历史最长寿的王朝。刘邦初定天下后,张良开始以生病托辞,能请假就请假,回家就闭门谢客,俨然成了一位可有可无的半退休干部。
在刘邦开始剪灭异姓王的行动中,张良也没有参与。看着昔日功臣的下场,张良越发懂得明哲保身,不问政事,而专心练仙道。此举让他免于整治祸乱的斗争,得以善终。张良的归属到底如何,虽然至今说法不一,但是从史料记载来分析,张良最后居官善终比较准确,我本人也是比较认同第二种说法。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