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著作《墨子》:26章 天志(上)(1),原文、注释及翻译

《墨子》,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撰而成,共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记录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墨家前期的思想;另一部分被称为墨辨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墨子》原有71篇,当前通行本只有53篇,佚失了18篇,其中8篇只有篇目而无原文。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墨子·26章 天志(上)(1)

墨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上天喜欢“义”,憎恶不义;希望人们相互帮助、相互教导,反对人们相互攻击、相互敌视。可见,所谓天志,即是墨子之志。它是墨子用以和当时统治者进行斗争的一种武器。

墨子在主观上认为他最主要的学说是“天志”即上天的意志。墨子作为小生产者和手工业者的代表,由于这一阶级的力量很薄弱,只能依靠一定的强大的阶级,因此,他所代表的阶级既有进取的一面,也有它保守的、安于现状的某些弱点。从他所描绘的“天志”说不难看出,这正是他和他所代表的小生产者和手工业者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

根据墨子的“天志”说,我们可以推论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天子)的选派是由“上天、鬼神”的意志决定的。他的很多思想都是建立在“天志”说这个基础上的,比如他所提倡的“尚同”说,他认为世界上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是按照上天的意志,为了人民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他用“天志”说来限制国君的权威,让他们知道在他们上面还有上天的存在,可以掌控他们。

【原文】

子墨子言曰:“今之士君子,知小而不知大。”何以知之?以其处家者知之。若处家得罪于家长,犹有邻家所避逃之;然且亲戚、兄弟、所知识②,共相儆戒,皆曰:“不可不戒矣!不可不慎矣!恶有处家而得罪于家长而可为也?”非独处家者为然,虽处国亦然。处国得罪于国君,犹有邻国所避逃之;然且亲戚、兄弟、所知识,共相儆戒,皆曰:“不可不戒矣!不可不慎矣!谁亦有处国得罪于国君而可为也?”此有所避逃之者也,相儆戒犹若此其厚,况无所逃避之者,相儆戒岂不愈厚,然后可哉?且语言有之曰:“焉而晏③日焉而得罪,将恶避逃之?”曰:“无所避逃之。”夫天,不可为林谷幽门无人,明必见之;然而之士君子之于天也,忽然不知以相儆戒。此我所以知天下士君子知小而不知大也。

然则天亦何欲何恶?天欲义而恶不义。然则率之百姓,以从事于义,则我乃为天之所欲也。我为天之所欲,天亦为我所欲。然则我何欲何恶?我欲福禄而恶祸祟。若我不为天之所欲,而为天之所不欲,然则我率之百姓,以从事于祸祟中也。然则何以知天之欲义而恶不义?曰: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然则天欲其生而恶其死,欲其富而恶其贫,欲其治而恶其乱,此我所以知天欲义而恶不义也。

曰:且夫义者,政①也,无从下之政上,必从上之政下。是故庶人竭力从事,未得次②己而,有士政之;士竭力从事,未得次己而,有将军、大夫政之;将军、大夫竭力从事,未得次己而为政,有三公、诸侯政之;三公、诸侯竭力听治,未得次己而为政,有天子政之;天子未得次己而为政,有天政之。天子为政于三公、诸侯、士、庶人,天下之士君子固明知;天之为政于天子,天下百姓未得之明知也。故昔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欲以天之为政于天子,明说天下之百姓,故莫不犓牛羊,豢犬彘,洁为粢盛酒醴,以祭祀上天鬼神,而求祈福于天。我未尝闻天下之所求祈福于天子者也,我所以知天之为政于天子者也。

【注释】

① 天志即天的意志。

② 所知识:相识之人。

③ 前“而”通“尔”。晏:清明。

① “政”通“正”,正义。

② “次”为“恣”,恣意。下同。

【翻译】

墨子说道:现在天下的士大夫、君子们,只知道小道理,而不知道大道理。怎么知道是这样呢?从他处理家族的事情中就可以知道。如果处理家族中的事务得罪了家长,还可逃避到相邻的家族去;然而父母、兄弟和亲戚朋友,彼此相互警戒,都说:“不能不引以为戒,不能不谨慎呀!哪里有生活在家族中间而可得罪家长,那还能有什么作为呢?”不仅处理家族事务是这样,处理国家事务也是这样。如果处理国家事务得罪了国君,还有邻国可以逃避;然而父母、兄弟和亲戚朋友,彼此相互警戒,都说:“不能不引以为戒!不能不谨慎呀!哪里有生活在一个国家而得罪国君,那还能有什么作为呢?”这是有地方可以逃避的,人们相互告诫还如此严重,更何况那些没有地方可以逃避的呢?互相告诫难道不就更加严重了吗?而且俗话说:“光天化日之下犯了罪,能逃避到什么地方去呢?”回答是:“没有地方可以逃避。”即使是茂林深谷幽境之处,上天神目如电,明见天下所有的幽隐;然而天下的士大夫、君子们对于上天,却疏忽地不知道以此相互警戒。这就是我知道天下的士大夫、君子们知道小道理而不知道大道理的原因。

既然这样,那么上天爱好什么、憎恶什么呢?上天爱好义而憎恶不义。既然如此,那么率领天下的百姓,去做合乎义的事,这就是我们在做上天所希望的事了。我们做上天所希望的事,那么上天就会做我们所希望的事。那么我们又希望什么、憎恶什么呢?我们希望得到福禄而讨厌祸患。如果我们不做上天所希望的事,而做上天不喜欢的事,那么就是我们率领天下的百姓,陷身于祸患灾殃中去了。那么怎么知道上天喜爱义而憎恶不义呢?回答说:天下之事,有符合义的就生存,不符合义的就灭亡;符合义的就富有,不符合义的就贫穷;符合义的就治理,不符合义的就混乱。但是从本质上说,上天希望人们生存,而不愿看到人们死亡,希望人民富有而不愿看到他们贫穷,希望天下安定而不愿看到社会动乱,因此我知道上天喜欢义而讨厌不义。

墨子说:义是用来匡正人的。不是从下面来匡正上面,而是由上级来匡正下属的。所以老百姓竭力做事,不能擅自去做,有士去匡正他们;士竭力做事,不得擅自去做,有将军、大夫匡正他们;将军、大夫竭力做事,不得擅自去做,有三公、诸侯去匡正他们;三公、诸侯竭力听政治国,不得擅自去做,有天子匡正他们;天子不得擅自去治政,有上天匡正他。天子向三公、诸侯、士、庶人施政,天下的士大夫君子们固然明白地知道;上天向天子施政,天下的百姓却未能清楚地知道。所以夏商周三代的圣君夏禹、商汤、周、周武王,想把上天向天子施政的事,明白地告诉天下的百姓,所以大家都豢养牛羊、猪狗,预备洁净的酒醴粢盛,用来祭祀上天鬼神而向上天求福。我没有听说过上天向天子祈求福报的。所以我知道上天是领导天子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