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举办诗社的钱是由谁出的?史湘云为何会参加?

大观园成立了海棠诗社,吸引了包括李纨等人在内的一干人等参加,让知秀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

《红楼梦》第37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是大观园诗社的开始,诗社本由探春创建,创建的初心是为了将大观园众人笼在一处,吟诗作赋,消遣时光,所以谁也没有考虑到要花钱的问题。

随着诗社规章制度的建立,李纨自荐当了社长,迎春、惜春当了副社长,定下每月初二、十六两日在稻香村举办诗社,钱的问题便自然而然地凸显出来——既然办诗社,最基本的酒水果子还是要有的,这个钱谁来出呢?

李纨是有名的铁公鸡,不肯出一毛钱,其他姊妹的月例又少得可怜,最终还是去找荣国府的管家王熙凤,硬是要了五十两银子的启动资金。

可到了第49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众人准备在芦雪庵举办联诗活动,或许那五十两银子已经花完了,亦或者被李纨给贪污了,其中原委曹雪芹并未详细介绍,总之这五十两银子就这么不翼而飞,再无下文,社长李纨再次张嘴问众人要钱:

李纨道:“我这里虽好,又不如芦雪广。我已经打发人笼地炕去了,咱们大家拥炉作诗......你们每人一两银子就够了,送到我这里来。”指着香菱、宝琴、李玟、李琦、岫烟,“五个不算外,咱们里头二丫头病了,不算;四丫头告了假,也不算。你们四份子送了来,我再总拿出五六两银子来,也尽够了。”——第49回

这里有一处细节,那就是李纨有意无意地忽视史湘云的存在。在实际计算需要交钱的姊妹时,李纨排除掉了作为新来客人的薛宝琴、邢岫烟、李玟、李绮,香菱本就不是小姐阶层,只是因薛宝钗好心,让她一起住进大观园,所以她也不在凑钱的目标人群中。

迎春生病,不用参加诗社,惜春要画年画,也没时间参加,她俩不算。最后李纨得出的结论是:你们四份子送来,我再总拿出五六两银子来,也尽够了。

这里的四份子指的是哪四个人呢?毫无疑问,肯定包括薛宝钗、林黛玉、贾探春、贾宝玉这四位诗社中坚,可李纨忽视了一个关键的人物,那就是史湘云。

李纨为何要忽略史湘云呢?因为史湘云是众姊妹中有名的“穷人”,她哪里出得起这一两银子?《红楼梦》原著中用不少情节刻画史湘云的囊中羞涩,比如第32回宝钗、袭人曾有过这么一番交谈:

宝钗道:“我近来看云丫头神情,再风里言、风里雨的听起来,那云丫头在家里竟一点儿做不得主。他们家嫌费用大,竟不用那针线上的人,差不多的东西多是他们娘儿们动手。这几次她来了,她和我说话儿,见没人在跟前,她就说家里累得很。我再问她两句家常过日子话,她就眼圈都红了,口里含含糊糊,待说不说的。想其形景来,自然从小儿没爹娘的苦。我看着她,也不觉的伤起心来。”——第32回

紧接着到了第37回,因前番举办了海棠诗社,史湘云知道后便主动要邀一社,结果却困于囊中羞涩,最终还是薛宝钗慷慨解囊,从自家拿来几大篓螃蟹,又拿来酒菜,帮史湘云办了个螃蟹宴,这才解决了“作东”的燃眉之急。

金陵史家是金陵四大家族中经济没落最快的一族,以至于家里节省开销,连女红针线都要史家自家女眷没日没夜地做,为此史湘云多次跟其他姊妹抱怨在史家的生活太累了,由此推之,史湘云在史家的月例也必定少得可怜。

李纨在计算出钱的人数时,俨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她在算钱时把话说得很模糊,她让宝钗、黛玉、探春、宝玉每人出一两银子,自己也出一两银子,最后总拿出五六两。

这个五六两就是李纨制造的弹性空间:如果史湘云不出钱,那一共就是五两银子,如果史湘云出钱了,那就是六两银子!

那么最终史湘云有没有出这一两银子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可以从之后史湘云在诗社的表现中看出来,那天史湘云心情甚好,不仅和贾宝玉偷拿了一块鹿肉做烧烤吃,还在芦雪庵联诗过程中大放异彩,一人独联了十一句之多。

史湘云的表现如此出彩,说明她并未受到“白吃白喝”心理的影响,换言之:史湘云的这一两银子,有人替她出了,是谁呢?只可能是薛宝钗。

陈大康先生在《荣国府的经济账》中对此情节亦有阐释,跟笔者昔日猜测不谋而合:

我们有理由怀疑李纨故意讲不出对不上号的数字,是在暗示宝钗这次仍然替湘云缴费。在后来的诗社活动中,湘云最为活跃,众人所联的诗句中,“独湘云的多”,她丝毫没有因是否缴费的心理障碍而扭捏窘迫,由此可以推测,她的费用仍是宝钗代缴了。——《荣国府的经济账》

这个猜测大概率是真实的,因为薛宝钗是个典型的热心肠大姐姐,当年史湘云无钱作东,便是宝钗出手相助。

而且“芦雪庵联诗”时,史湘云恰和薛宝钗一起住在蘅芜苑,即便当着众姊妹的面,两人不便就“钱”的事进行商议,回蘅芜苑之后,两人必定会谈到这个话题,以薛宝钗的个性,她不可能不帮助史湘云,如此以来,以上所有的细节描写全部严丝合缝地对应起来,如此细腻之文笔,安能不服曹雪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