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与林黛玉并列为金陵十二钗之首。知秀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红楼梦》中不乏有“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的女强人,单看前80回,贾母、王熙凤、贾探春、薛宝钗都展现出了各自惊人的管家之才,而目前对阿凤、探春管理能力的分析着实不少了,而对薛宝钗之领导能力的分析则较少,笔者谨以“协理大观园”为契机,一窥薛宝钗高超的管家能力。
故事发生在第55回,彼时年事刚过,王熙凤一向管家辛苦,透支身体,一病不起,王夫人一个人又难以管理整个家族,于是就将大观园的管理权暂时下放给李纨、探春、宝钗三人,组成临时管理小组,而宝钗一直被雪藏的领导魅力,也在这次活动中展现地淋漓尽致。
三人管理小组的各自心态
对于“协理大观园”这件事,三人管理小组中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想法:李纨不想因为管家而得罪人,只想得过且过,混过这一个月,反正到时候这权力还是要还给王熙凤,自己当然不求无功,但求无过;
探春的心思完全不同,她一向有“才自精明志自高”的志向,一直想要展现自己的能力,大干一场,她属于典型的“激进改革派”,所以其后协理大观园中的大部分改革措施,基本上都是探春提出来的。
但是李纨、探春两人都太过注重自己的想法,却忽略了自己的权力是王夫人所授予的,这一点只有兼寄居贾府的客人、大观园管理者两层身份的薛宝钗能看到——在实施管理的时候,不能只想着自己要怎么做,而要学会忖度领导的想法,毕竟领导授权于你,不是让你来给她找麻烦的。
王夫人将大观园的管理权交给三人,其目的很简单——家族太大,人口太多,自己管不过来,让纨、探、钗三人暂时管理,只要能维持大观园的基本稳定就可以。王夫人不奢求这三个人改革大观园,给贾府开源节流,只要求大观园内别出太大的事情就好。
这些都被李纨、探春给忽视了,但薛宝钗却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在之后的改革中,一旦探春有比较激进的做法,宝钗都会站出来进行纠正,以免探春触碰“维持大观园稳定”这条高压线。
宝钗善于寻找理论依据,为改革减少阻碍
薛宝钗是个很博学的人,加上性情稳重,所以在改革过程中,她总是站在严谨的理论层面来审视改革的可行性,能做到“以书为鉴”。
比如第56回,探春从赖大家承包自家小园子,一年便能有二百两银子的收益的事上受到启发,决定也在大观园内实施承包制,为此缺乏处世经验的探春忍不住感慨“真是什么东西都是值钱的”,于是宝钗忍不住以《不自弃文》来进行理论支撑:
探春道:“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宝钗笑道:“真真膏梁纨绔之谈,虽是千金小姐,原不知这事,但你们都念过书识字的,竟没看见朱夫子有一篇《不自弃文》不成?”——第56回
朱熹的《不自弃文》开篇便是:夫天下之物,皆物也。而物有一节之可取,且不为世之所弃。可谓人而不如物乎?
朱熹的话,本来是用来喻“天生我材必有用”,宝钗却能活学活用,将其用来从理论角度解释了探春的“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的道理。
宝钗支持承包大观园,很大原因是她知道,王夫人得知后必定是支持的,这一点连李纨都看出来了:好主意!这果一行,太太必喜欢。省钱事小,第一有人打扫,专司其职;又许他去卖钱,使之以权,动之以利,再无不尽职的了。
在接下来讨论承包大观园的具体人选时,探春询问宝钗的意见,宝钗又以一句古谚来回答探春:幸于始者怠于终,缮其辞者嗜其利。
开头因为侥幸获利的人,到了后期,一定会懈怠起来;擅长用言语讨好的人,一定很爱占小便宜。宝钗认为不能随随便便就定下承包人选,而要细细筛选。
薛宝钗不是个走一步看一步的人,由于她的博学和丰富的处世经验,她能从一开始就考虑到将来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并且采取措施予以规避,在她的提醒下,李纨、探春幡然醒悟,三个人重新拿着人名册细细研究:这一点老祝妈是妥当的,况她老头子和她儿子代代都是管打扫竹子,如今竟把这所有的竹子交与她;这一个老田妈本是种庄稼的,稻香村一带,凡有菜蔬稻稗之类,也须得她去......
就这样细细考量一番,才定下了承包的具体人选。可以试想,如果没有宝钗的理论考量,随随便便就把权力承包出去,后期承包人与其他婆子之间必然会引起矛盾冲突,甚至会因为未能“人尽其事”,进而影响到大观园内的承包质量,宝钗的建议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宝钗善于把控、规避改革风险
改革本身就带有某种风险,譬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清末的戊戌变法,改革者的结局无一不惨,这就要要求在改革中一定要注意稳中求进,一旦改得太过翻天覆地,必然会触及陈旧派的利益,这样的改革多半命途多舛。
而在协理大观园期间,探春就险些触碰到了这一条高压线——她提出私开账房,将承包大观园所得收益归入到大观园内的“新账房”!
探春笑道:“我又想起一件事来,若年终算账归钱时,自然归到账房,仍是上头又添一层管主,还在他们手心里,又剥一层皮。这如今我们兴出这事来,派了你们,已是跨过他们的头去了......如今这园子是我的新创,竟别入他们的手。到年终归账,竟归到里头来才好。”——第56回
从这番话,可见探春对贾府内部的经济弊病早已深恶痛绝,贾府内部账房存在严重的吃回扣(脂肪买办)、贪污腐化(贾琏将给鲍二的二百两银子,归入到贾府官中流水中抵消)现象,所以她想在大观园内设置一个新账房,将承包大观园所得的全部收益归入到这个新账房里,但探春这个举动,无疑触碰了陈旧派经济利益这条高压线。
贾府中的各种经济利益盘根错节,从主子、主子奶奶到管家、管家媳妇,谁能保证自己是干净的呢?各种送礼、吃回扣、贪污腐化,全都集中在账房二字上,可如今探春要动“账房”的主意,这将会引起怎样的轩然大波。
探春明显并没有想到这一层,她只是很单纯地觉得贾府内部经济有问题,我想要帮助贾府改革一下,可缺乏实操经验的她,忽略了此举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我们可以试想,不,几乎可以断定,如果探春真的实行了“新设账房”这一措施,将会有一大群人在暗中阻挠她,这些人都是贾府内有头有脸的人物,甚至有可能她协理大观园的资格都会被取消。
宝钗明显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她当即对探春的决定提出了异议,但她没有直接说出背后的利益原因,而是用了一种更为隐晦的阻挠方式:
宝钗笑道:“依我说,里头也不用归账。这个多了,那个少了,到多事。不如问她们谁领这一分的,她们就揽一宗事去,不过是园里的人的动用......虽是兴利节用为纲,然亦不可太啬。”——第56回
宝钗提出,不用新设一个账房,就将承包大观园这部分收益,当做福利奖分给大观园的婆子们,其他不管事的也分点,这样雨露均沾,那些没得到承包机会的婆子,也就不闹事了,这样就维护了大观园内部的和谐稳定。宝钗的话说的有理有据,说服了李纨、探春、平儿三人。
宝钗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协理大观园的使命——维护大观园的和平稳定,能保持机器正常运转即可,王夫人并不要求她们三位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不仅如此,其后在管理过程中,大观园中的问题百出,但宝钗都力求稳定,尽量不做太大的干涉,这一点从第62回薛宝钗与贾宝玉的谈话中可知:
宝钗笑道:“你只知道玫瑰露和茯苓霜两件,乃因人而及物。若非及人,你连这两件还不知道呢!殊不知还有几件比这两件还大的呢!若今后叨登不出来,是大家的造化;若是叨登出来,不知里头连累多少人呢。你也是不管事的人,我才告诉你。”——第62回
大观园内部存在的问题,远远不是一个“三人管理小组”所能解决的,这一点宝钗看的很清楚,探春一开始心高气傲,大有“撸胳膊挽袖子”大干一场的架势,可干着干着,她也发现这些问题超乎自己的能力,书中明确写到的就有大观园聚赌事件(第73回)。
探春明明知道众人聚赌,但却不敢管,为何?因为这赌博的三个大头家分别是:林之孝的两姨娘亲、厨房柳家媳妇之妹、迎春乳母,其余还有小头家八人,聚赌者二十多人。
以探春的权力权限,她根本没办法收拾这些人,反而会被这些人掣肘,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贾母查赌时,在旁边推波助澜,说出真相,但贾母却埋怨她:你知道,如何不早回我们来!
所以宝钗一开始就知道协理大观园的重点,以及风险所在,她不会去掺和这些事,一方面解决不了,另一方面,自己是客人,身份限制,她没办法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她能做的就是锁好自己的园门,一旦园内发生任何事情,她能保证发源地不在自己这里,这是宝钗的眼光独到之处。
宝钗擅长采取利益激励措施,获取下人信任
可能是因为出身皇商之家的原因,宝钗天然懂得如何用利益来笼络下人的信任,这也是每个合格的领导者必须学会的。
比如第67回“见土仪颦卿思故里”中,薛蟠外出归来,带来几大箱子的礼物,宝钗将礼物均匀分好,挨家挨户去送,连人人厌弃的赵姨娘都没有遗漏,赵姨娘忍不住暗夸宝钗:怨不得别人说那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如何看起来,果然不差。
还是本回,薛宝钗规劝薛蟠,跟着他一起出去的伙计们劳苦功高,应该请人家吃个饭,以示礼仪:倒是自从哥哥打江南回来了一二十日,贩了来的货物,想来也该发完了。那同伴的伙计们,辛辛苦苦的来回几个月,妈妈和哥哥商议商议,也该请一请,酬谢酬谢才是,别叫人家看着无礼似的。
薛宝钗这样的领导,往往能获取基层员工的信任,这不是心机,而是领导的艺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来看第56回,承包大观园过程中,宝钗再次采取了类似的措施,获取了大观园众多婆子的一致好评。
正如上文所述,薛宝钗提出将承包大观园所获得收益全部分给婆子们当做福利,不仅如此,宝钗的话说的还很漂亮,可谓句句说在了婆子们的心坎上,我们来看看宝钗的说话艺术:
宝钗道:“大家凑齐,单散与园中这些妈妈们,她们虽不料理这些,却日夜也是在园中照看当差之人,关门闭户,起早晚睡,大雨大雪,姑娘们出入,抬轿子、撑船、拉冰床,一应粗糙伙计,都是他们的差使。一年在园里辛苦到头,这园内既有出息,也是分内该均沾些的。”——第56回
笔者若是这些婆子,恐怕也要被宝钗这番话感动地流泪,自己一年辛苦工作,就怕领导看不到自己的辛苦,反说自己偷懒,宝钗这番话,真真是说到了每一个基层员工的心里。讲到最后,连承包的婆子们也觉得不好意思了:她们辛苦收拾是该剩些钱补的,我们怎么好“稳坐吃三注”的?
宝钗继续用言语动人,告诉婆子妈妈们,你们辛苦,这些钱理所应当给你们,我本是客人,不好管这些,如今既然管了,大家就要好好合作诸如此类。最后宝钗放下一句话:我只顾了小分,沽名钓誉,那时醉酒、赌博,生出事来,我怎么见姨娘?你们那时后悔也迟了,就连你们素日的老脸也丢了。
宝钗此言有柔有刚,话说的逻辑清晰,滴水不露,婆子们完全被她带入进去,纷纷表决心:姑娘这样疼顾我们,我们再要不体上情,天地也不容了。
宝钗在无形之中,收获了婆子们的信任,这份信任不是强迫的,而是婆子们打心底里认可宝钗,这一点是极为难得的。
反过来,宝钗的这些举措其实都是在为领导考虑,王夫人希望大观园相安无事即可,宝钗便用利益加好言好语笼络婆子们,这样就能保证大观园内不致出现太大的矛盾冲突。
看看,管理到最后,只有宝钗一个人始终如一明白工作的重心是什么?她所做的所有事,从未脱离这个主要目的,由此管中窥豹,可见宝钗之管家实力,应不在王熙凤之下,甚至其潜力在王熙凤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