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古代王朝和食盐的读者,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食盐对朝廷有多重要?
不比现在的高生产力,食盐在古代可是王朝经济的根基之一。不过,虽有朝廷严格把控食盐的生产,但地方上还是有不少私盐的流通。盐税是朝廷经济的命脉,私盐在市场上的流通无异于是斩断了朝廷的部分经济来源。
历朝历代都对食盐进行严格把控,在政策上更是想让私盐无处遁形。但朝廷的把控越严格,食盐的供需关系便会越紧张,在供需严重脱节的情况下,食盐在原有成本不变的前提下,自然利润不断攀高,可与之带来的就是市场价格的飙升。那么官盐买不上,自然就促进私盐在黑市上的流通。
食盐的自产自销到官府的把控
食盐在古代王朝的流通,也是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从一开始的自产自销到最后的官府把控。朝廷想要干预的东西,自然是有着他的道理,而食盐的存在正是因为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不得不由政府出面管辖。
食盐的自产自销一直到西汉戛然而止,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而食盐又是暴利行业。自然能够掌控食盐的商人,也就掌握了社会财富密码,可如此一来,社会上的结构遭到破坏,朝廷必须从中插手。
西汉时期,朝廷将食盐纳入官府管控的范围。西汉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之前也没有其他王朝有过先例,自然在食盐的管控上是摸着石头过河。朝廷出面干涉食盐的产出与销售,本身是要破坏食盐带来的富商集团,可效果似乎不太理想。
在西汉的政策之下,地方百姓虽然可以煮盐,但最终都要上交朝廷,而朝廷一统制定价格进行销售。至于食盐的管制方面,因为这是朝廷官员从未涉足的领域,所以盐商顺理成章成为盐官。
食盐的经营权算是彻底握在了朝廷的手中,可西汉虽然在短时间内避免了食盐带来的富商集团,可因为有着朝廷这层背景的存在,盐官与盐商合起伙来谋利,食盐的价格依然是有增无减。可既然能让社会结构稳定,朝廷在这方面并未有太多的干涉,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隋唐时期。
征税与不征税之间的跳动
隋朝时期,食盐进入不纳税环节,而唐代继续沿用隋朝留下的政策。前期富庶的唐代自然是不需要要食盐的税收填补国库,可唐玄宗后期,唐代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唐代表面的繁华如同一层窗户纸一样被捅破,所以为了维系宫廷的奢靡生活,税收政策再一次颁发。
唐代根基开始腐烂,食盐的模式又回到西汉时期,食盐价格自然是节节攀高。帝王昏庸,盐商和盐官两两勾结,最后受苦的还是老百姓。在史料的记载中,食盐的价格能涨到正常价格的11倍。
但不得不提一句,自开元盛世走下坡路后,唐代还是统领中原半个世纪之久,而其中食盐就是维系唐王朝根基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宝应年间,唐代在食盐上的政策再一次发生变化,一来是刺激盐商的积极性,二来是满足偏远地区对于食盐的供求,食盐的部分运输和销售再次回到盐商的手中。而这一次,食盐在市场上的供求比例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改善,价格基本回稳!
坐等收钱的朝廷
食盐发展到宋代,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有着前朝的经验与教训,宋代在此基础上设置了“盐引”,简单来说就是经营许可证。以往食盐都是由朝廷严格把控,虽是出于好意,可底下人作威作福苦了老百姓。但这一次,朝廷开始放松对食盐的把控,只需要到日子收钱即可。这一套模式成为“民产、商收、商运、商销”,同时将官府的手段作为辅助。
少了朝廷的部分干涉,食盐兜兜转转又回到老百姓的手中,市场的供求关系恢复正常,食盐开始高产,价格也不会出现太大的波动。同时在政府的调节之下,急需的商品开始向有需要的地方流通,食盐模式自此形成成熟体系!
其实不单单是盐,铁的管控也是经历了一番波折。但总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是社会结构形成必要的开端,虽然是摸着石头过河,又为他朝做了嫁衣裳,可终究是为后续朝代政策的实施打下了基础。眼下繁华的太平盛世,正是五千年来每个人一砖一瓦垒起来的,没有历朝历代在政策上的研究,焉有如今抬头可见的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