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作为明末清初的重要历史人物,吴三桂是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崇祯十七年(1644年),在崇祯皇帝去世后,面对李自成的橄榄枝,吴三桂选择归降清朝,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封平西王。由此,清朝得以突破山海关,入主中原,吴三桂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基于此,在历史上,吴三桂的评价,自然是一言难尽了。那么,问题来了,明朝灭亡后,为何吴三桂宁愿引清军入关,也不愿归降李自成呢?进一步来说,相对于李自成和大顺,清朝有什么优势呢?
一
首先,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建立大顺,年号“永昌”。不久之后,李自成率领大军攻克京城,推翻明王朝。而在李自成攻破京城前夕,崇祯皇帝自缢,这意味着明朝的正式灭亡。在明朝灭亡后,李自成对把守山海关的吴三桂进行了劝降。不过,面对李自成和多尔衮同时投来的橄榄枝,吴三桂在左思右想之后,最终决定归降清朝,并联合多尔衮的八旗兵,以此在山海关之战等战役中重创李自成,从而成为清朝得以入主中原的功臣。对此,在一些人看来,吴三桂之所以站到了李自成的对立面,和陈圆圆有关,也即吴三桂是冲冠一怒为红颜,这才归降了清朝。
二
对此,在笔者看来,李自成、吴三桂以及陈圆圆之间的纠葛,缺乏正史地明确记载。换而言之,李自成、吴三桂以及陈圆圆之间关系,主要还是《鹿鼎记》等文学作品中的一种说法,缺乏较高的可信度。基于此,笔者认为吴三桂之所以归顺清朝,而不是李自成,主要原因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在笔者看来,李自成以及其一手建立的大顺,实际上和吴三桂是道不同,不相与谋。根据《明史》、《清史稿》等史料的记载,明朝灭亡后,李自成的手下士卒在京城抢掠,臣将骄奢,“杀人无虚日,大抵兵丁掠抢民财者也”。对于李自成和大顺来说,无疑是一群纪律涣散的乌合之众,甚至可以说是流寇了。
三
与此相对应的是,明朝崇祯皇帝在位时,吴三桂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指挥。对于出身武将世家的吴三桂,自然看不起、瞧不上李自成及其手下。进一步来说,对于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更是赏罚不分明,而且是一盘散沙,缺乏凝聚力,这促使吴三桂非常不看好李自成势力的发展前景。打个比方,好比员工跳槽的时候,自然要选择一家发展前景好的公司,而不是一家管理混乱,缺乏明确前景的公司。在当时,虽然清朝势力还没有入主中原,但是,在发展前景上,清朝显然要高出大顺多个档次,也即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四
最后,另一方面,在笔者看来,在吴三桂下决定时,一些明朝降将无疑起到了一定作用,比如洪承畴、祖大寿等。就洪承畴来说,在明朝末年的战事中屡立战功,升任陕西三边总督。崇祯年间转任蓟辽总督,松锦之战后投清朝,深受皇太极重视。而就祖大寿来说,则是吴三桂的舅舅。1641年(崇祯十四年)农历三月开始的松锦大战中,祖大寿因援军洪承畴兵败,锦州解困彻底无望,于是祖大寿率部降清,后随清军入关。对于清朝皇太极、多尔衮等人,无疑非常器重和笼络这些出自明朝的将领。而这,显然影响到了吴三桂的决定。基于此,在明朝灭亡后的一片石战役中,吴三桂联合清军击溃李自成。清兵入关后,攻入京城,多尔衮把年幼的顺治皇帝以及朝廷迁到明朝故都,并在之后封吴三桂为平西王。不过,吴三桂投降清朝,也不过是权宜之计,在康熙皇帝在位时,吴三桂就举兵造反,发起了三藩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