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隐居后,他是靠什么生活的呢?

社会是一个大染缸,无论你原本是什么样的人,只要进入这个染缸,都会人不由己的改变自己的初衷,但是我们又不得不在社会上打拼。古时候有些文人雅士,不愿意和世间同流合污,于是选择隐居,在深山老林里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陶渊明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陶渊明是晋代的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家庭虽然算不上大富大贵,但也还是算是一个富户,但是就在他八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陶渊明就家道中落了,在十二岁的时候,母亲也去世了,他只能和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相依为命。

好在小时候父亲曾经叫他读书,还留下了很多的书籍供陶渊明学习,这才使得陶渊明的学业没有落下。陶渊明无疑是个天才,年纪轻轻的十分的有文采,他的名声很快就在家乡传开了。当时的晋朝还没有科举,想要当官就只能去做贵族或者大官的门客,只要他们推荐,平民才有机会做官。

家乡的父母官看陶渊明文采好,家里又贫困,于是就召陶渊明做了一个小官,陶渊明本来不是做,可是因为实在是太穷了,不做官就没有生活来源,于是就第一次做官,但是仅仅几个月以后,陶渊明无法忍受当时晋朝的腐败,就辞官不做了,这一年陶渊明29岁。

后来的十多年的时间里,陶渊明迫于生计又做了几次官,但是每一次做了没多久就开始怀念以前的生活,总是感叹田园的生活轻松,于是几次做官都很快的就辞职了。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就是出任彭泽的县令,有一次顶头上司派遣了一名督邮前来彭泽考察陶渊明的政绩,督邮只是一个小吏,连官都不算,但是却有向上司禀报的权利,因此很多县令为了自己的前途都想尽办法巴结他,而陶渊明则不一样。

督邮来了以后,陶渊明根本不正眼看他,手下的劝陶渊明要好好的巴结督邮,以免他回去以后对知州说坏话。陶渊明听了感叹道:“我做官怎么这么难,督邮只是一个乡野村夫,丝毫没有学问,竟然要我一个堂堂县令讨好他,这样的官我不做也罢。”于是取出官印,挂在大堂的匾额之下,写下了一份辞职信,就拂袖而去了,这就是著名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这一次之后,陶渊明再也没有做官,而且已经年过四十,他好像看透了什么,开始过起了隐居的生活。起初他的隐居生活过的还算可以,父亲虽然去世,但是还留下了房子,可是没多久他家里失火,就连房子都被烧没了,于是陶渊明不得不在迁居在山里,自己开垦了荒地,过着耕种自给自足的生活。

陶渊明喜欢喝酒,但是没有钱买,只能每天坐在门口等着朋友送酒,他的朋友们也乐于给他送酒,但是朋友也不是每天都能来,陶渊明就开始着手自己酿酒,而且时常会有人仰慕他的名声来看他,所以隐居的陶渊明并不寂寞。

陶渊明虽然解决的喝酒和吃饭的问题,但是衣服自己却解决不了,很长一段时间陶渊明都没有鞋子穿,直到他的好朋友王弘看见以后,吩咐手下人给陶渊明做鞋子,这才穿上了新鞋子。后来著名的檀道济亲自拜访陶渊明,要他出山为官,可是陶渊明却拒绝了,他还劝说檀道济也不要做官了,可是檀道济没有听他的话,后来落得了个被杀的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