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津渡管理制度是怎样的?

宋代的津渡管理制度是怎样的?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其实我国先民们对港口发展也是十分重视的,宋朝时大行其道的津渡就其中一个类型,唐艺孙笔下的“认远岸夜篝,松炬如昼,还见沙痕雪涨水纹霜后”描写的就是当时发展迅猛的津渡。

津渡

又称河渡、渡口,即承接陆路交通与水陆交通的转乘点,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内河港口,只不过是微缩版的就是了,当时的津渡多建在人流量较大的乡镇道路与河道主干的交汇处,且选择多在水流平缓且水位较深之处。其实这一交通枢纽也不是宋朝的专利,只不过在此代得到大力发展而已。《宋史·河渠志》为我们记载了宋朝开国不久,太祖皇帝便下令疏通河渠,修复水道,打造辐射全国的水运体系。特别是汴京的河运,他派人修通水道,将长江黄河水体引入汴河,保证京城的水运始终畅通。水运网络四通八达,加之大宋朝廷不特意扼制商业的发展,终使我国水运贸易的发展迎来了巅峰期,民间对津渡数量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各式津渡星罗棋布,《清明上河图》也为我们描绘了当时热闹非法的津渡小港。

宋代的津渡管理制度

随着宋代商业的发展,老百姓拥有了越来越多的金钱支配权,使人们出行的意愿大幅提升,而当时的陆路交通不比现在,道路多崎岖不平,且豺狼虎豹啸聚山林,《水浒传》中的景阳冈就为我们描绘了这一情形,而水陆运输,河道多平缓,在当时比起走陆路的确要更舒适,也更安全,货物运输也是这样,而且船舶的单次承载力的确要比陆路强得多,这就导致当时水路的客运、货运十分繁荣,而这些通通要经过津渡进行调配,一套合理的津渡管理制度就成了燃眉之急。

明政府规定众津渡统一划归工部管理,工部之下又设有水部司专门负责,津渡的收入和税收则由三司统辖,三司下也专门设有河渠案负责管理。此外,政府还会给各津渡派驻监渡官,不仅负责来往人员及货物的验查,还对津渡吏制、渡船维护、水运安全管理负责,《宋会要辑稿》就为我们记录了其工作内容。

宋代津渡业务可分为官渡、买扑渡、私渡三类,买扑渡即民间以竞价最高者向政府购买津渡的经营权,自负盈亏,自行管理,朝廷只收取年额,其他两类顾名思义,很好理解。在北宋初期,人心刚稳,统治者采取还民生息的做法,减免津渡税收,并对私渡放松管制,但朝局稳定下来后这些政策就都有所收紧。不过人们出行的需求日益提高,当时有限的合法津渡已经满足不了这一需求,尽管政府好多次打击非法私渡,但这一现象仍旧屡禁不止。

宋代津渡大发展的内在原因

宋朝之前,中原王朝的行政中心多在北方,虽说水陆运输对于陆运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北方可没有南方那样交错纵横的水道,随着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经济重心也随之南下,人们当然会充分利用南方得天独厚的水路条件,即减少成了本,也提高了可靠性,遂成就宋朝的津渡大发展。

即使是千百年后的今天,水运在我国依旧是大宗货运的最佳选择,但由于近年来大力发展水利工程,扼制了一些线路的水运发展,不过这一点国家也发现了,时至今日,依旧有多个大型水电站的船闸扩建工程正在进行,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能绿色与经济发展兼顾,使类似影响趋近于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