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第一次和亲,嫁出去的不是真公主?

汉朝的第一次和亲,嫁出去的不是真公主?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汉初,刘邦北征匈奴,被围在白登。

在张良的妙计之下,得以逃脱。

刘邦离开之前,留下了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老哥刘喜(刘仲),一个是妹夫樊哙。

樊哙是留下收拾残局的,刘喜则是留下当王的,刘封封他为代王。

实话说,刘喜当农民守家还可以,守国就差远了。

刘邦听说,匈奴攻打代地,他这个二哥不但不坚守,连个救兵都不请,竟然独自从小道就逃回了洛阳。

于是,刘邦贬刘喜为郃阳侯,改封宠子刘如意为代王。

刘喜当王是不行,可是生儿子那可是没得说的。

其子刘濞,被封吴王,后利用本国有利资源,采铜铸币,煮盐致富,马上变为诸侯中的佼佼者。

甚至发展到最后,兴兵作乱,成为汉朝七国之乱的主谋。

刘濞的事就留着给亲生儿子们慢慢整吧,刘邦现在就最头疼之事就是匈奴。

匈奴两字,就像插进心里的两把利刃,一天不拔除,一天就不安枕。

想来想去,唯一的办法就是打,打到他服为止。

可问题是,冒顿脑袋一点不比刘邦差,你搞阴谋,他更会搞阴谋,你想打,他也不跟你一次决战到底,他仿佛就是异族克隆出的刘邦,打不赢就跑,跑了还会再回来偷袭。

于是,汉朝和匈奴的战争,打打停停,停停打打,似乎总是个没完没了,这一闹,就一年过去了。

公元前199年,九月。刘邦向东击杀韩王信残余势力,回到了洛阳。

洛阳有高大宽敞的宫殿,有爽口润胃的佳酿,有暖身御寒的玉体,可是刘邦仍然忧心忡忡,坐不安席,睡不成眠。正所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人。

这个人就是冒顿,他就像影子里的自己,似乎看得见,打得着,但是一旦出拳,你也得跟着粉碎。

刘邦头都大了。满朝上下,似乎唯有娄敬对匈奴还有点招术。于是刘邦就找来娄敬,问道:“这个冒顿,请问你有办法对付他吗?”

娄敬沉默不语。

刘邦最抓狂的就是这种不点头,更不摇头的伎俩。又问:“有,还是没有,你得说个话呀。”

以上一话,似乎成了刘邦的脱口秀,就像他有一事就急着逃命一样经典。

在听这话之前,娄敬当然不知道自己曾像陈平在白登城里一样沉默,更不知道刘邦也像问陈平那样,问他同样一句话。

但是,娄敬这个一时沉默不语的动作,实非作秀,而是实在难以开口,他怕一开口说出心中所想,不但不讨好,更会惹祸上身。

但是,皇上都急成不成样了,不开口是不行的。

娄敬于是卖了一个关子,缓缓地说道:“陛下刚刚搞定天下,无论是百姓,或是士兵,都已筋疲力尽,你如果用武力去征服远方的匈奴,这是行不通的。而且,冒顿这个人,干掉老爹就罢了,还通通把老爹那群老婆占为已有,此等禽兽,想以仁义去游说他,也是不行的。”

刘邦心都凉了大半,硬的不行,软的也不行,那不是没辙了吗?

娄敬继续接着说道:“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暂时搁置矛盾,忍辱负重,把目光放长远一点,让冒顿的子孙向汉朝臣服!”

刘邦一时不知娄敬所云。忍辱负重?搞不成是把责任推到下一代,让他们去解决匈奴?这也太不厚道了吧,天下哪有这样的父亲,不多多努力为后代扫路,竟然还想把石头丢给后代来搬。

更值得注意的是,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这话是不太靠谱的。我刘邦是神龙所生,可是我不能保证下一代生出来的就是龙子,如果下代无力摆闰匈奴,可能反怪上代人推卸责任,那我惹得个千古骂名,那还了得?

就算我们不管后代死活,可是匈奴屡屡犯边,气焰器张。匈奴马不长翅膀,但是要跑也来也是没人挡得住的,说不定哪一天踏进洛阳城来,那不仅仅是头大的问题了,那时我还不能落得个正常死亡还说不定呢。

娄敬似乎看出刘邦的顾虑,他接着说道:“陛下不要担心,只要你舍得孩子,就不怕套不住狼。”

刘邦一听,似乎看到了一丝希望。孩子我有的是,就怕丢了孩子还套不住狼。

娄敬继续说:“陛下请注意了,我叫你要的是女孩,不是男孩。”

刘邦更是疑惑,我刘氏人丁发旺,想不生男的都不行,女孩就只有鲁元公主一个,早嫁张敖了。不过娄敬同志,你的话说得神神道道,我搞不清你葫芦里到底卖的啥子药,你能不能痛快地给我说个清楚!

既然领导都发话了,那就一次讲清吧。这时,娄敬才全盘抖出他的计划,这个计划的核心就是和亲。理由如下:

陛下如果能舍得把鲁元公主嫁给冒顿,并送厚礼,冒顿必定仰慕你身为汉朝皇帝的地位,立鲁元公主为皇后。那么,将来鲁元公主必定生子,您的外孙自然就成为太子。陛下逢年过节的给您的外孙送些礼物过去,并且暗暗派出一些能说会道又有教养和素质的人去教外孙,让他懂得外公对他的好,更要懂得如何礼遇外公。

好处不仅仅在此,冒顿在活的时候是你的女婿,自然不敢妄兵戎相见。只要冒顿一死,您的外孙自然就成为法理单于。自古以来,从来就没听说过外孙敢跟外公过不去的,将来您的外孙不但不跟汉朝过不去,更是不必通过战争,就可以乖乖地使他顺服。

然而,请注意,皇上要嫁,就嫁货真价实的鲁元公主。如果皇上舍不得,就不要行动,不然,一旦冒顿发现您送的是冒牌货,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高,实在高。不但高,还特损人。真不知张敖那个孱弱鬼哪里得罪了娄敬,竟然让他出此计谋,要活生生拆散一对百年好合。

刘邦真没想到,当初他踢鲁元公主下车时,竟没想到夏侯婴抱上车来,就是为了今天解救国家于危难之中。谢天谢地,谢夏侯婴和娄敬的远见之谋,和亲之路,势在必行,女儿啊,这是天之安排,非父亲所愿啊,老爸只能委屈你走一趟了。

娄敬不是深深地打动了刘邦,而是不可理喻地征服了他。刘邦当场答应娄敬同志,愿把女下嫁匈奴,同时订立两国交往契约,以求和平无患!

刘邦之所以信服娄敬这翻和亲高论,其中原因,可以找出一大堆理由,更可以写成好几万字洋洋洒洒的可行性报告分析。但是,其归结起来大约有以下两条:

其一,刘邦曾经尝到甜头。鸿门宴前晚,正因为他和项伯约为婚姻,项伯之后才一次次地护救他。只要是人,总有个毛病,不怕结仇,就怕不会扯关系,尤其是扯上辈分关系和血缘关系。只要有关系,那么多大的仇恨就算不能一时化解,亦能被逐惭融解。

其二,刘邦已经老了。他今年已经五十九岁了,经不起多少战争岁月的折腾了。

娄敬说得没错,不要说战士厌战,就是刘邦本人也厌倦不已。再说了,天下初定,国内还危机四伏,从楚王韩信及韩王信两例来看,这些异姓王都是不太可靠的,他还想多留些精力对付剩下的那几个异姓王。要攘外,必先安内。所以与匈奴之战,能少打就打少,最后是不打,保持僵持局面,待时机成熟,再收拾他们也不迟。

娄敬之见并非完美无暇,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娄敬发明了一条缓解汉人与西北敌对抗的千古外交策略。事实也证明,因为娄敬,汉朝从此得以与民同休,迅速壮大国威,从而开创了大汉气象。

刘邦于是下定主意,就去找吕雉阿姨谈话。

吕雉一听,泪水马上就像洪水滔天一样,日夜不停地奔泄而出。刘三啊刘三,自你躲进砀山当流匪后,我就跟着你东奔西跑,南征北战。然而,不管吃多少苦头,甚至是差点丢了性命,我都无怨无悔,但是如果你要真的把我女儿下嫁匈奴,我不但恨你,就是做鬼也不轻饶你。

生逢乱世,你们这些男政治动物根本不知道我们做为一个女人的梦想。在我们女人看来,孩子是我们身体的延伸,是母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从孩子从子宫钻出来的那一刻起,我的鲜血就注定为他而流,我的疼痛和哭喊就为他而作,我的生命与灵魂,就注定与他生生世世在一起,永不分离。

我爱我的女儿,也爱我的女婿。尽管张敖不像他的父亲张耳那般魅力四射,大放光茫,但他厚道,为人谦卑,不愧为一个好丈夫,好女婿,这点足够。又再说了,匈奴遥远,冒顿禽兽,你把我女儿往他身上推,就不等于往虎口扔吗?

吕雉阿姨这么一哭一闹,刘邦的心思竟然全乱了。刘邦想想,多年以来,他似乎就没认真关心过他这个女儿。当亭长时是忙工作,忙喝酒,忙泡妞,孩子都只能爬在地上玩土堆,看着妈妈一人在地里劳作。后来打天下,则是忙打战,忙逃命,忙踢人,长期漂流在外,似乎也没怎么跟女儿说过几句话,交个几次流。如今,国家有事,竟然就要把她当一个陌生人踢出中原,是不是有点太个了呢?

是啊,我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但是我必须做一个负责任的皇帝。下嫁女儿,有可能暂时笼住冒顿,也有折了女儿,又赔了江山。问题是,当前除了和亲,没有更好的节约国家成本的办法。再有,我也没有第二个女儿,娄敬又说一定要亲生女儿才行,此种形势之下,你叫我要国家,还是要女儿?

这么一说,那就非得鲁元公主下地狱了?

不!

吕雉拾去眼泪,意志坚定地对刘邦说道:大汉是你打下来的,要下地狱,也轮不到天子家。

刘邦问吕雉:请问,鲁元公主不下地狱,那谁下?

吕雉:天下有的是女人,除我家女儿外,你爱找谁就找谁去!

刘邦:你这人真是,讲点道理行不行?

吕雉:我深深地爱我女儿,我一刻也不能离开她,这算不算是道理?

刘邦真是没辙了。这下怎么办呢,难道非得找个替死鬼,吕雉才能罢休?

看来,不安吕雉,难攘冒顿了。刘邦想来想去,只好退而求其之,那就是冒险找人顶替鲁元公主下嫁匈奴!就这么定了,就算打猎也得扔个诱饵,不能因此白白折送鲁元于虎口之中。

公元前198年,冬天,十月。刘邦派人秘密到民间寻到一女子,并且宣称其就是嫡长公主,准备嫁冒顿为妻。

娄敬只好带着这个替死鬼及一大堆厚礼出发了,他月初出发,月底就回到洛阳。娄敬不辱使命,不但带回了停战的消息,还带回两国的契约。

对于我们,或许不关心娄签的是什么约,但是这个东西对刘邦来说,那简直是命根子。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汉朝以宗室公主嫁单于为阏氏,每年赠送一定数量的絮、缯、酒、食物给匈奴。

第二,汉朝与匈奴结为兄弟。两族人民在各自地区从事生产,彼此互不侵扰。

第三,开放“关市”,准许两族人民贸易往来。双方通过关市交易,互通有无,加强经济交流。

以上三条,一目了然,药到病除,插在刘邦心上的两把利刃得以拔除,他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但是,娄敬表情凝重,他又给刘邦提出了一个建议。此建议,与匈奴有关,但主要是国内建设有关,这就是关于首都长城的建设问题。

一直以来,长安不过是一个偏僻的小村落。

尽管萧何给刘邦修了一座壮丽的未央宫,但是刘邦多数不是住在栎阳(陕西省临潼县),就是回到洛阳。栎阳是走出汉中之后的首都,凡是地方,一旦住久了,熟悉了,就难舍其地。

洛阳则是汉初天下第一大都市,繁华指数当然远远不够三十年代的上海滩,但是作为经历数年战乱的城市来说,残垣断壁也足可比尸横遍野的战场好。

娄敬是这样认为的:首都长安建设刻不容缓,原因有二。

一是,匈奴及白羊,楼烦等部落距离长安最近只有七百里,轻骑一天一夜就可到达关中。然而,关中新破,少民,无法遏制外敌入侵。唯一办法就是迁民,发展生产力,关中沃野千里,迁民条件成熟,可以实施。

二是,东方六国贵族后裔力量仍然强大,如果闹事,仍然可不开交。最好把他们迁入长安,这样,他们不但对发展长安经济文化有用,更容易受到控制。一举三得,恐固长安,可以防匈奴,可以促生产,可以控制贵族!

有才,实在太有才了。娄敬之见,犹如星夜之火,让刘邦一下子长了许多治国见识。

在中国古代,国家问题,就是经济问题,经济问题,归根到底是人口问题。农业社会,想要促进生产力发展,就得有充足人口。没有人口,或者是人口不足,甭提小康,更别提强国之梦。

所以,在春秋战国时,诸侯们每次打赢一场战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抢劫别国珠宝和人口,而人口更是宝中之宝。

治国如此,治首都更是如此,首要必须解决人口问题。

十一月,刘邦再次把娄敬的建议付诸实践,把齐楚两国的大族昭氏,屈氏等五族和六国后裔及豪杰等,全搬入关中,并分配给他们土地,使其安居乐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