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曾经发生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上,汉朝初期却奉行道家的“无为而治”,而历史上的汉文帝也是此政策的忠实实施者,并且还开创了著名的“文景之治”,那么奉行“无为”的汉文帝,真的没什么作为吗?今天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事实上,“无为而治”并不是没有任何作为,而是指顺应天道而为。吕雉死后吕雉立的小皇帝也被废黜,排行老四的刘恒年纪轻轻就被功臣们拥立上位,是为汉文帝,并且靠着自己的手段稳定住了自己的地位和权利。汉文帝在位二十多年,政绩和贡献颇多,对内休养生息、恢复国力、废除严刑峻法,对外继续奉行和亲政策,为汉朝创造出了一个稳定的局面。
随着汉文帝正式掌握皇权,汉文帝开始考虑用什么治国思想来治理国家,汉文帝面前的选择,其实只有道家、法家和儒家等几大显学。秦朝以法家为治国思想,但是二世而亡,当时的儒家还推崇分封制,不利于国家一统,于是汉文帝决定选道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
虽然汉文帝选择道家的“无为而治”为治国思想,可汉文帝并不是真的什么都不做,而是尽可能的少去约束平民百姓,也就是现在的“市场调控”,甚至允许百姓私自铸钱,同时减轻税赋和徭役,允许私人开采矿产。这些政策都是为了提升国力,为了让百姓过得更加富足。但这个思想也有弊端,那就是对地方的管控过为宽松,容易造成诸侯王的叛乱。
果不其然,后来确实有两个汉室的诸侯王起兵造反,不过都被汉文帝尽数镇压,同时汉文帝也树立起了自己的威信。同时把强大的齐国和淮南国分割成多个小诸侯国,这样一来,便不动一兵一卒把诸侯的势力削弱,后来汉武帝的“推恩令”的灵感也是来源于此。
在国内稳定后,奉行“无为”的汉文帝觉得是时候“有为”了。他开始推行自己的治国政策,进行司法改革,废除连坐制,施行宽容的法律政策。对外的政策则是“以守代攻”,大幅减少了军费的消耗,同时屯粮养马,为后世汉武帝进攻北方打下了基础。“无为”的同时亦“有为”,这也是汉文帝能被后世赞赏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