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年羹尧和雍正的读者,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年羹尧为什么会被雍正皇帝清算?
杭州将军和原来的大将军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相差太多了,相差的关键点在于雍正皇帝。
公元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十一月二十日,胤禛奉康熙遗诏,即皇帝位于太和殿,年号雍正。
四皇子胤禛之所以能在“九子夺嫡”中胜出,当然与他本人韬光养晦的计谋和能力有关,但是雍正继位,也全靠年羹尧和隆科多两人稳定局势。
年羹尧负责控制胤禵和稳定西北地区,隆科多则负责稳定京城的局势,雍正皇帝的这两个亲信,可以说是一外一内,帮助雍正顺利继位立下了汗马功劳。
尤其是年羹尧,他接手胤禵的权利后,成为新的抚远大将军,继续统帅西部的全部兵马,平定叛乱,维护了国家的一统,为大清代立下了赫赫战功。
年羹尧的崛起
很多人觉得年羹尧是武将,其实历史上年大将军并不是武将出身,他一开始是妥妥的文臣。
年羹尧的父亲是年遐龄,是康熙年间的封疆大吏,当过工部侍郎,官至湖广巡抚。年羹尧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也热衷于功名,苦读诗书,并且考中进士。
年羹尧也和大多数进士一样,先从翰林干起,先任翰林院检讨,这是个从七品的官,负责修国史。
从翰林院出来,年羹尧还担任过多地的乡试主考官,乡试主考官没有品级,是个临时职务,主要负责乡试的进行。
但是等到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年羹尧已经升任四川巡抚,巡抚是从二品官,加兵部侍郎衔可以为正二品,属于封疆大吏。
这时年羹尧还不到三十岁,因此他对康熙皇帝感激涕零,他在奏折中表示自己“以一介庸愚,三世受恩”,一定要“竭力图报”。
年羹尧也提起做到了,在四川做了很多兴利除弊的工作,还淡泊名利,带头不收节礼,得到康熙皇帝的赞赏。
年羹尧不止会治理地方,由于四川和西藏交界,所以年羹尧在应对准噶尔部入侵西藏的抵抗战争中有突出表现,并且后来在应对地方土司叛乱,也展现了很高的军事天分。
康熙皇帝很高兴,提拔年羹尧为四川总督(从一品),给他管理大军的权力。
等到康熙六十年,年羹尧进京面圣,康熙皇帝再次嘉奖了他,升任川陕总督(从一品)。
年羹尧在青海应对对方土司叛乱中再次立功,成为西部的主要重臣,仅次于皇十四子抚远大将军允禵,地位和管理大将军印的延信差不多。
雍正皇帝继位后,立马把手握重权的皇十四子允禵召回京城,由年羹尧负责稳定西部局势,雍正皇帝靠着年羹尧轻松解决了外部的问题,坐稳皇位。
年羹尧也成了雍正皇帝在西部前线的代言人,统帅西部所有的大军,并且总督和巡抚以下官员都归年羹尧调遣,实际上就是西部数省的总负责人。
雍正刚继位不久,青海发生罗卜藏丹津叛乱,年羹尧接任抚远大将军,统领各军,负责平叛。后来,年羹尧果然不负众望,平定了青海叛乱,雍正皇帝喜出望外,封年羹尧为一等公,年羹尧的父亲也为一等公。
从此,年大将军的威名威震西北,他还参与云南的政务,年大将军的权势达到了顶峰。
雍正刚登基时,也是他和年羹尧的“蜜月期”,这时候的年大将军可以说是常务副皇帝,权势比隆科多等人都大,西部省份的总督、巡抚、布政使等重要岗位,基本上都是年羹尧说了算。凡是年羹尧推荐的人员,雍正都没有意见,直接照准。
有时雍正想把西部省份的巡抚等封疆大吏调任其他省份,也都会咨询年羹尧的意见,并且让年羹尧照实说,如果年羹尧不舍得,雍正皇帝的也会尊重年的意见。
对于其他地方的重要岗位和国家政策,雍正也都询问年羹尧意见,两人基本上已经超越了君和臣的感觉。
雍正和年羹尧的私交很好,年羹尧的手腕有病,还有年羹尧的家人得病,雍正皇帝都亲自询问,赐给药品。年羹尧的妹妹嫁给雍正皇帝为妃,雍正在手谕中常常告诉年羹尧的父亲以及妹妹的身体状况,言语中就和家人一样。
在年羹尧给雍正皇帝的奏折中,雍正写出了“朕亦甚想你”这样的话,也许在雍正眼里,年羹尧就是自己的好兄弟,他要和年羹尧做一对千古留名的好君臣。
物极必反——年大将军的凋落
可是没想到,雍正二年十月,年羹尧从西北回京后,雍正皇帝开始和年羹尧有了嫌隙,原因就是年羹尧凭借着雍正皇帝对他的宠信,有点太嚣张跋扈。
比如年羹尧从西北回京途中,他让直隶总督和陕西巡抚跪迎,而年羹尧真正的职务就是川陕总督,他和总督、巡抚等人就是平级。
年羹尧只是凭借皇帝的信任才可以节制西部地区的官员,而直隶总督他根本不是年羹尧的下级,年大将军让人家跪迎,太欺负人了。
还有年羹尧进入北京后,郊外迎接的王公以下官员,都是跪下迎接,年羹尧连看他们一眼都不看,这在《雍正王朝》中有所体现。王公下马问候年羹尧,他也只是点头示意而已,就连雍正皇帝来了,他也没有君臣之礼,嚣张到了极致。
还有年羹尧给西部将军报的军功,雍正皇帝也都一一照准,这样一来,京城大小官员都吃了年羹尧的气,纷纷传言雍正皇帝是听了年羹尧的请求,才给边疆将领报了军功,这让雍正皇帝很没有面子。
从历史上记载,年羹尧和雍正的关系就是在年羹尧第二次回京后急转直下的,这也说明年羹尧这次回京有过太多的傲慢无礼之处,正所谓功高震主,即使权臣很低调都有可能引起皇帝的猜忌,更别说这样高调的年大将军了。
所以,等到年大将军回西宁后,雍正皇帝给他了一道谕旨,主要内容是:“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若倚功造过,必致反恩为仇,此从来人情常有者。”
这是敲打年羹尧,要摆清自己的位置,不要做得太过分。然后年羹尧的处境开始急转直下,等到雍正三年,年羹尧和雍正的矛盾开始公开化,很多受过年羹尧欺压的封疆大吏开始弹劾他。
雍正皇帝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开始把年羹尧的西北亲信调往外地,然后解除年羹尧的抚远大将军和川陕总督,直接调任了杭州将军。
在《雍正王朝》中年羹尧被调任杭州将军时,雍正圣旨中还有这样一段话:
鬼神夺走了你的魂魄,朕本是一片佛心,想启你天良,从此敛去锋芒,忠心事主而已。
而你却丧心病狂 ,倒行逆施 ,孙家成是朝野皆知的忠臣 你为什么杀了他?
亏你还有脸在奏折上大放厥词, 把“朝乾夕惕”四字做“夕惕朝乾”, 以断不可对君父之言对朕!
你既不许朕“朝乾夕惕”, 则你青海之功朕亦在许与不许之间。
看来, 你当不得一个大字, 着即改授杭州将军。
朕早有闻言:“帝出三江口, 嘉湖做战场之语” 朕想, 你若自称帝, 乃天定数也, 朕亦难挽,
若你不肯为 ,有你统朕此数千兵马, 你断不容三江口令人称帝。
见谕即行交割印信, 即刻启程, 钦此!
然后年羹尧乖乖地到杭州上任去了。
那么年羹尧的这个杭州将军到底有多大权力?
清代的杭州将军就是八旗驻防将军,清代入关后,开始派八旗兵驻守在重要城市,用来维护统治,也方便调兵解决地方的战争。
而这些驻守全国重要城市的八旗兵会有一个首领,也就是这些八旗兵的总头,就是驻防将军,清代的驻防将军在乾隆皇帝以前是正一品,乾隆时期改为从一品(部分仍然是正一品),一直到清代末期,都是从一品。
驻防将军的品级虽然高,但是他只管八旗兵的训练问题,八旗兵的兵籍归八旗都统,八旗的调兵权当然归兵部,实际上就是归皇帝。
并且八旗驻防将军没有管理地方的权力,他的主要任务就是监视地方督抚和绿营兵,防止地方大员没有人制约而导致造反。
为了让督抚可以好好地管理地方,八旗驻防将军是没有权利插手地方事务的,当然八旗驻防将军有上奏皇帝的权力,可是八旗驻防将军没有地方官员的人事权,权力小于总督。
杭州在清代也是重要城市,当然八旗兵也有大军驻防在这里,年羹尧的杭州将军就是杭州八旗驻防军的总头。
不过驻防将军虽然实权不大,可是在浙江省也是封疆大吏,并且驻防将军和总督联名上奏时,驻防将军都会排在总督前面,所以驻防将军的地位是很高的。
至于管理的人马,杭州将军手下差不多也就一万左右的八旗兵,年羹尧负责这些人的管理和训练,权力也不算小。
可是杭州将军对比年羹尧的抚远大将军那是差得太多了,在西北年羹尧就是土皇帝,总督和巡抚都是他的下级,关键重要人事大权都在他手里,雍正皇帝也信任他,他的权力自然很大。
但是降为杭州将军的年羹尧就和没有牙齿的老虎,地方官员都不一定能瞧得起他,都了解雍正皇帝要处治他,所以年羹尧的这个杭州将军权力很要大打折扣。
可是由于此时年羹尧已经得罪了雍正皇帝,杭州将军也当不安稳,果然没过多久,朝中大臣看到了雍正要处理年羹尧的形势,纷纷开始弹劾年羹尧。
最后雍正皇帝把年羹尧押送京城会审,列举了几十条罪名,雍正皇帝念他有功于朝廷,判了他狱中自裁。
年羹尧的哥哥被夺官,儿子年富被处死,其他家人发配边疆,年大将军彻底倒台。
小结:年羹尧从雍正皇帝信任的肱骨之臣,后来变成皇帝清算的对象,这其中年羹尧肯定做了不少让雍正皇帝反感的事情,比如目中无人、嚣张跋扈、无君臣之礼。
而要了解年羹尧并不是一个武将出身,他是进士出身,为什么会这样没脑子呢?其实主要原因是雍正皇帝,雍正一开始太宠信他了,而年羹尧的仕途太过平坦,没有受过打击。年大将军面对雍正皇帝说出“朕很想你”这样的话,他有点飘飘然了,他认为自己立的功对得起这样的待遇,他也认为雍正是真的把他当兄弟了,而没有认清伴君如伴虎的箴言,最后导致了被杀的下场。
年羹尧调任的杭州将军也算是封疆大吏,虽然杭州将军不能直接管理地方,权势不如总督,可是毕竟是一品高官,权力也不小。但是降任杭州将军的年羹尧当然不能和当初的西部数省总负责人相比,那时候总督和巡抚都归他节制。
其实不管是杭州将军也好,抚远大将军也好,年羹尧的权势大小都在雍正皇帝,雍正皇帝信任他,即使年羹尧当杭州将军,一样有很大的权势,雍正不信任他,封他为王一样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