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起兵时尚可喜为何不跟随?真相是什么?

尚可喜是明末清初将领,为清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探寻。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但是,实际上,在三藩之乱中,平南王尚可喜并没有参加,也即跟随吴三桂一起造反的是,是平南王尚可喜的长子尚可信。康熙十五年(1676年),尚可信在广州危急之下发兵围困其父府邸,投降吴三桂叛军。不久又悔罪自归,袭封平南亲王,镇守广东。康熙十九年(1680年),尚可信被清朝下旨逮问,缚送京城,随即赐死。那么,问题来了,三藩之乱中,尚可喜为何坚持效忠清朝,而不是跟随吴三桂起兵呢?对于平南王尚可喜,作为原先明朝的将领,为何没有和吴三桂一起造反,以此恢复明朝江山呢?

首先,对于三藩之乱的起因来说,直接原因就是康熙皇帝的撤藩决定。而康熙皇帝之所以决定撤藩,契机就和平南王尚可喜存在一定的关系。根据《清史稿》、《清圣祖实录》等史料的记载,康熙十二年(1673年),尚可喜第十一次疏请归老辽东、留其长子尚可信镇守广东。康熙准其归老辽东,但朝廷以尚之信跋扈难制,下令撤藩。对于康熙皇帝的撤藩决定,平南王尚可喜是没有什么意见的,也即其已经准备从广东迁回自己的家乡辽东海州(今辽宁海城)了。但是,让平南王尚可喜没有想到的是,平西王吴三桂接到三藩全撤的圣旨后,选择了举兵造反。对于吴三桂,为了对抗清朝,打出了“兴明讨虏”的旗号。在此背景下,不管是吴三桂还是康熙皇帝,显然都在拉拢平南王尚可喜。

在三藩之乱爆发后,平南王尚可喜有两个选择,一是坚持效忠清朝,二是背叛清朝,也即和吴三桂一条路走到黑。值得注意的是,在吴三桂起兵之后,靖南王耿精忠亦起兵,云南、贵州、福建、江西、广西等地基本上都落入到吴三桂的掌握中了。并且,对于平南王尚可喜的手下,也有刘进忠、祖泽清等多人举兵响应。在原先明朝文臣武将的响应下,吴三桂等人几乎攻占了清朝的半壁江山。但是,作为原先明朝将领的尚可喜,却不为所动,也即他坚持效忠清室。更为关键的是,尚可喜还依靠广东等地的兵力,以此牵制十余万叛军无法全心北上,这无疑为清朝调集兵马、平定叛乱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足够的时间。

进一步来说,作为原先明朝的将领,平南王尚可喜加入到吴三桂的阵营中,无疑是容易让人理解的。但是,尚可喜却选择和康熙不离不弃。那么,问题来了,尚可喜做出这一选择的原因是什么呢?对此,在笔者看来,这首先是因为尚可喜的年龄。根据《清史稿》、《清圣祖实录》等史料的记载,尚可喜于公元1604年出生,在三藩之乱爆发的公元1673年,尚可喜已经70多岁。考虑到清朝时期的平均寿命,70岁的年龄,已经是高寿了。在此基础上,正是因为年龄上的缘故,尚可喜不愿意冒险上吴三桂的船。与此相对应的是,同意康熙皇帝的撤藩决定,显然希望通过急流勇退,从而获得一个善终的结局。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很多急流勇退的大臣,往往都获得了相对不错的结局。

最后,另一方面,虽然平南王尚可喜原先是明朝的将领,但是,早在明朝崇祯六年(后金天聪七年,1633年)十月,沈世魁骗尚可喜至皮岛,意图诬以罪名,加以谋害。此事为尚可喜部下许尔显等人侦知。正是因为明朝将领的诬陷,促使尚可喜决定归顺后金和之后的清朝。在此基础上,在归顺清朝之后,不管是顺治皇帝,还是康熙皇帝,都对平南王尚可喜予以重用,这也是其坚持效忠清朝的重要原因。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比如康熙十四年(1675年)正月,康熙帝再次下旨,晋封尚可喜为平南亲王,这对于尚可喜来说,无疑是至高的荣誉了,也即其被加封为“亲王”,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爵位制度中王爵的第一等了。综上,在三藩之乱中,虽然尚可喜的儿子最终起兵造反,但是,尚可喜至始至终都在和吴三桂划清界限,从而影响到三藩之乱的最终走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