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之子嵇绍,最后为何被诛杀三族?感兴趣的读者和知秀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嵇绍,勿得胡言!”看到大臣嵇绍出班反对给自己加“九锡”,赵王司马伦气急败坏,他怒声叱喝,几近失态:“你父亲嵇康,在文帝时代(文帝时代,指司马昭掌权的时代,当时名义上的帝室还是曹魏。司马炎建立晋朝后,追谥其父司马昭为文帝),就因害时乱教而被诛杀。他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如今,有其父必有其子,你效其猖獗,诬蔑帝室宗亲……为淳风俗,平异议,诏旨一下,定把你送到地下和你父亲作伴!”
嵇绍丝毫不为赵王的嚣张气焰所动,他音声朗朗,继续说:“赵王殿下,请放尊重。昔日汉献帝给曹操九锡之礼,曹魏加礼宣帝九锡,皆一时异数,绝非依据古礼行事。汉朝名臣周勃、霍光,力挽狂澜,功劳巨大,皆不曾受九锡之礼,赵王殿下,您奈何以宗室之尊,悖乱礼数呢?”
“嵇绍,看来你确实活够了!”赵王怒喝。
嵇绍一笑,并不答言,对在场群臣一揖,拂袖下殿而去。
“嵇绍乃张华余党,朝堂之上,竟敢侮辱相国。请赵王下令,处死此人,以儆效尤!”没等赵王说话,武将中走出一个人大声表态。
众人一看,原来是孟观。
当初贾南风、楚王等人联手诛除杨骏,孟观和李肇两个武将内外勾结,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因诛杨骏功,孟观得封上谷郡公。其间,李肇愚蛮,积弩将军一直做到现在。
孟、李二人成为诛杀杨骏的“功臣”后,在日后数次宫廷政变中,禁卫军军将有样学样,成为各方成败的关键力量。
孟观此人,并非那种头脑简单的跋扈武将。他自幼嗜学,精通天象、历法,可称乃文乃武。元康六年(公元296年),氐族头目齐万年聚众十余万,在关中竖旗造反,进围泾阳,袭扰关中,一度直接进逼长安。当时,赵王司马伦被贬调回洛阳后,朝廷梁王等人率重兵前往镇压,依旧损兵折将,无力破敌。元康九年(公元299年),晋廷在张华推荐下,起用时为积弩将军的孟观为征讨大将军,命他率京中宿卫军西征。孟观不负所望,他一路所向皆捷,奋战破敌,转年就在中亭(今陕西武功西)大败齐万年,擒杀了这个一度称帝的氐酋。凯旋后,朝廷封授孟观为右卫将军。
赵王司马伦、孙秀主政后,心知孟观是贾后旧党,但念他勇武能战,并没有除掉他,反而加授他为安南将军,领兵驻屯于宛(今河南南阳)地。同时,孙秀还派出新皇后羊献容的外祖父孙旂镇守襄阳,与孟观相犄角。
宛地绝对是军事大镇,地处南北交通要冲,历史上既是南方大国问鼎中原的前哨,又是北方控遏南方的军事基地。而且,中央王朝无论都城设在长安还是洛阳,宛地是大军通向南方的必由之路。早在两汉时代,宛城就与洛阳、长安、成都、临淄并列为全国五大都市。
为报答赵王、孙秀厚意,孟观此时站出来表态,一是临行前表“忠心”,二是故意以请杀嵇绍的当众行动来表示自己与朝中文臣无瓜葛,以图取得赵王进一步信任。
李肇蛮鲁,他看到孟观表态,马上也站出朝班,大声附和:“嵇绍反逆后人,骨子里就是我大晋逆贼,这样的人,朝廷应该斩草除根!”
见孟观、李肇出头,赵王司马伦嗓门更大,吼道:“二将军所言极是!孙大人,是否派人拟旨,诛杀嵇绍三族?”
出乎所有人意料,孙秀摇头,坐在榻上,手持麈尾,一言不发。
见状,司马伦沉不住气。他从坐床上站起来,踱到孙秀面前,问:“孙大人,何以不杀嵇绍?”
“先前诛杀张华、裴頠,已经大乖物望。方今京城稍安,不宜以谏阻之罪再杀嵇绍。”
赵王司马伦本来就是一个无主见的愚懦之人,见孙秀如此说,只得罢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