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宝玉在王熙凤生日时出城去祭奠金钏,有何含义?

《红楼梦》第四十三回,贾母一时兴起,特意同众人商议,为王熙凤过生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红楼梦》此书是一部彻头彻底的悲剧,这种悲剧不是无病呻吟,而是贯穿整个人类历史的悲凉,曹雪芹的眼光很深刻,在《红楼梦》第一回,他就一连扔出两个“炸弹”,先是跛足道士与癞头和尚的《好了歌》,其次便是甄士隐针对《好了歌》的解注,一字一句侵入骨髓,将人生必然走向悲剧的结论血淋淋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曹雪芹的笔力极为深刻,他要描写贾府的繁花似锦,又要写贾府最终的大厦将倾,这一点是很难的,尤其是《红楼梦》起初贾府就已经过了最繁盛的时期,开始走向没落。相比黛玉之死、宝玉出家以及贾府树倒猢狲散的结局,贾府的表面繁盛和时隐时现的悲剧隐谶,才是这部小说最令人心酸之处——生而为人,无人逃得过“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命运,我们就来说说《红楼梦》曹公有意安排的几处暗谶。

王熙凤生日那天,贾宝玉出城去祭奠金钏

此情节发生在第43回,正值王熙凤生日,贾母喜欢热闹,加上考虑到王熙凤素日管家辛苦,贾母就专门撺掇众人攒钱给王熙凤办一个生日宴会,这场宴会好不热闹,众人纷纷给王熙凤这个“寿星”敬酒,贾母、尤氏、鸳鸯等人拉着王熙凤就是一顿猛劝,直接把女强人王熙凤给灌得险些醉了,大家谈天说地,一个个喝的不亦乐乎,可却有一个人缺席了——贾宝玉!

贾宝玉去干什么了呢?原来一大早,贾宝玉就跟小厮茗烟骑着两匹马出城去了,出城干啥——祭奠前些日子跳井自尽的金钏!

这其中有一个细节,贾宝玉虽然是去祭奠金钏,可那一天并不是金钏的忌日,而是金钏的生日,大家也许发现了,金钏和王熙凤其实是同一天生日!同一天生日的两个人,一个在热热闹闹地过生日宴,另一个却泡在冰冷的井水里死去,身体被泡的肿胀,而且所有人都已经忘了金钏,只有将女孩看得比自己还重的贾宝玉,还记挂着金钏。

曹雪芹很擅长将这种“热闹”与“冷清”放在一起写,大家都将关心的重点放在王熙凤的生日宴上,结果猛然冒出一个贾宝玉祭奠金钏的情节,世人世事,莫不如此,有人欢喜有人悲,今天生日宴上喜气洋洋,或许明日就躺在冰冷的棺材里,无人问津。

这是生命的常态,热闹与冷清并存,但世人却往往喜欢热闹,接近热闹,远离冷清、疏远孤独,一旦能认识到人生的这一特征,一种无尽的空虚感便会袭入人心之中。

贾府元宵夜宴上,众人提起袭人母亲去世的消息

第54回“荣国府元宵开夜宴”,荣国府庆祝元宵节,请来一班戏班子,吹吹打打,烟花齐放,姊妹们谈天说地,好不热闹,此刻浓重的人间烟火气笼罩着贾府,似乎这场热闹将会是永恒的,可就在这期间,贾母却突然问起了袭人母亲去世的消息,且看原文:

贾母因说:“袭人怎么不见?她如今也有些拿大了,单支使小女孩子出来。”王夫人起身,笑回道:“她妈前日没了,因有热孝,不便前头来。”贾母听了点头,又笑道:“跟主子却讲起这‘孝’与‘不孝’。若是她还跟着我,难道这会子也不在这里不成?”——第54回

事实上,不止袭人的妈去世了,鸳鸯的母亲前些日子也去世了,所以就在众人在元宵夜宴上热热闹闹的时候,袭人和鸳鸯两个人窝在怡红院感叹世事无常,鸳鸯说道:可知天下事难定。论理,你单身在这里,父母在外头。每年他们东去西来,没个定准,想来你不能送终的了。偏生今年就死在这里,你倒出去送了终。

这就是曹雪芹的心机,若是寻常人写文章,于热闹处写热闹,哪里会想得到其他人的落寞,笔者不禁想起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的那句话:我想的少,少的有点自私,自己幸运时就不会替别人伤心了......

《士兵突击》剧照

只有看到这一层,才能领会到曹公文笔的善意与包容——他没有顾此失彼,而是用悲天悯人的情怀小心照顾着《红楼梦》中的每一个小人物,即便是人人嫌恶的赵姨娘,曹公也有赵姨娘借宝钗送礼,趁机拍王夫人马屁不成,回家后嘟嘟囔囔、自言自语抱怨的可爱一面(第67回),这是曹雪芹的文字魅力,不是每个作家都有这种境界。

元妃省亲回家,却数次落泪

贾家烈火烹油,繁花似锦的巅峰时期,自然是第18回元妃省亲,元春被封为贤德妃,回家省亲,按理说这是一件好事,因为元妃在宫中受宠,就会成为贾府立足朝廷的重要政治势力,而且大家普遍意义上都认为,能成为皇帝宠幸的贤德妃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曹公费了不少笔墨来描绘贾府中人得知这个消息后的状态,比如王熙凤和贾琏的奶娘赵嬷嬷议论历年接驾的盛况,贾琏送林黛玉送姑苏回来,王熙凤见到贾琏的第一句话就是: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除此之外,贾母等如何谢恩,如何回家,亲朋好友如何来庆贺,宁、荣两处近日如何热闹,众人如何得意。

曹公做了这么一大堆铺垫,可最后省亲的当事人元春回到家的时候,从她脸上却不到半点欣喜,反而频繁落泪。先是见到贾母,“贾妃满眼垂泪”;其后见到父亲贾政,元妃又帘含泪与父亲说话;见到宝玉,携手拦于怀内,又抚其头颈,泪如雨下......

元妃回家,为何这般心酸,这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从她那一句“当日送我到那见不得人的去处”就可以看出,元妃在宫中的生活并不是她向往的,后宫尔虞我诈,各种势力盘根错节,元春要如何应付,她这些年是怎么撑过来的,可这些有人在意吗?没有,贾府阖府上下皆欣喜若狂,觉得元春成为贤德妃,贾府更加有面子了,可元春是怎么想的,根本没人在乎。

最终,执事太监一句“时已丑正三刻,请驾回銮”,元妃听了,不由的满眼里又滚下泪来,可又勉强堆着笑,跟贾母、王夫人告别,久久拉着奶奶和母亲的手不愿放开,还开解贾母、王夫人:“不须挂念,好生自养!如今天恩浩荡,一月许进内省视一次,见面是尽有的,何必惨伤?”

自己即将进入那个火坑,却还规劝奶奶和母亲不必担心自己,元春究竟担负了怎样的压力,无人得知。就在这么一个热闹的省亲场面,这些泪水却猛然将读者拽进了元春的内心世界,让大家看到了这场繁华背后的悲凉真相。

要看热闹,还是要看真相?正如跛足道士赐贾瑞风月宝鉴时说的那句话:这镜子只可照正面,不可照反面,切记切记!读《红楼梦》也应该秉承这种态度,方是会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