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的兴盛时期有多辉煌?腓特烈一世被认为是中世纪德国最成功的统治者之一,在其执政期间,神圣罗马帝国的国力达到顶峰,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1125年亨利五世死亡后,同奥托王朝和法兰克尼亚王朝一样,帝国诸侯们并没有选择前任皇帝的血亲,而是选择了洛泰尔二世,一位影响力颇大的萨克森公爵。
1138年洛泰尔二世去世,帝国诸侯们故技重施,没有选择洛泰尔偏爱的继承人——他的女婿韦尔夫家族的“骄傲者”亨利,而是选择了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康拉德三世。
此事引发了两家族长达一个多世纪,几乎贯穿整个霍亨斯陶芬王朝的冲突,以致后来教宗成为反皇帝派的领袖后,反皇帝派仍被称为“归尔甫派”(意大利语的“韦尔夫派”)。
冲突期间康拉德三世剥夺了韦尔夫家族的财产,不过在1152年他死后,他的侄子“红胡子”腓特烈一世继位后与韦尔夫家族握手言和,返还了他的表亲”骄傲者”亨利之子狮子亨利的财产,虽然数量已少于往日。
腓特烈一世在其统治期间的一个重要举措是通过立法试图进一步确立中央集权。此举一方面是要废除众多诸侯的私人封地,另一方面也试图将皇帝的臣子们归于同一个合法的司法和公诉体系之下。
1155年,腓特烈加冕为皇帝时,他强调帝国的“罗马性”,此举部分是为证明皇权独立于教权的合法性。
1157年,腓特烈将帝国称呼加上了”神圣“的前缀。
1158年,腓特烈在隆卡格里亚召开的帝国大会上,根据东罗马帝国的《民法大全》再次声明皇帝的各项权利。
皇权自主教叙任权之争以来一直仅仅被当作是日耳曼封建王权的同义词,不过在隆卡格里亚首次以成文法形式确立为“天赋的普遍权力”,这一广泛的权力范围包括筑路、制定关税、铸币、惩罚性收费和公职人员的任免,而这些权力可以明确地在罗马法律中找到根源。此举意义深远,因为导致了皇帝与诸侯以及教宗的进一步对立,为后来的大空位时代埋下了伏笔。
腓特烈的政策主要针对意大利,他在北意大利与一些日益富裕和独立的城市发生冲突,尤其是米兰。他也由于支持一位少数派候选人反对教宗亚历山大三世而卷入与罗马教廷的冲突。在1177年腓特烈与教宗握手言和之前,支持一系列对立教宗。他多次在帝国诸侯面前保护韦尔夫家族的狮子亨利,不过亨利对腓特烈政策的支持并不强烈。
在意大利战争进入到危机时刻时,亨利拒绝皇帝的军事支援请求。因此当腓特烈回到国内时,他愤怒地对亨利提起诉讼,没收了亨利除不伦瑞克-吕讷堡以外的所有领地,并将其持有的萨克森公爵与巴伐利亚公爵的头衔分别转封给阿斯坎尼的伯恩哈德和维特尔斯巴赫的“红头”奥托。
1190年,腓特烈参加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并死于小亚细亚。在他的继承人亨利六世统治期间,王朝统治达到巅峰。亨利通过联姻将诺曼人的西西里王国纳入自己的统治范围,俘虏英格兰国王狮心理查,并在1197年去世前试图建立世袭制。
在他死后,由于其子施瓦本的腓力虽已加冕为罗马国王但尚未成年,帝国诸侯还是决定另外选择一位成年的罗马国王,于是出现了“红胡子”腓特烈的幼子和狮子亨利的儿子不伦瑞克的奥托两位罗马国王争夺帝位的局面。
1208年,腓力在一场争吵中被谋杀,韦尔夫家族的奥托赢得了短暂的胜利,直到他也开始宣称西西里的王位。教宗意诺增爵三世惧怕帝国和西西里的威胁,于是支持自己的教子,西西里国王腓特烈二世,那个10年前被排除出帝位继承的亨利六世之子,进军帝国并成功击败了韦尔夫家族的奥托。
虽然这位腓特烈在出征帝国之前将西西里王位传给他的儿子亨利,但在他胜利之后,腓特烈并没有履行他保持两个国家分离的诺言,仍旧保留自己对西西里的实际控制权。
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1220年西西里国王腓特烈加冕为皇帝。教宗惧怕腓特烈的力量,最终对他施以绝罚。另一方面,腓特烈曾承诺发动十字军东征,但却一再推迟。他虽被开除教籍,还是在1228年领导了十字军东征,这次东征结束于一系列谈判并使耶路撒冷王国短暂复国。
腓特烈凭借此次东征的胜利与西西里的优秀反击恢复了自己的教藉,但仍然无法阻止帝国皇帝与教宗的冲突日益加剧,其结果就是,腓特烈所信赖的长子亨利在教宗的支持下于1234年发动了对父皇的叛乱,而1247年腓特烈死后,帝国诸侯又在教宗的支持下选出了一位对立国王威廉。
腓特烈二世的统治期是帝国中央集权瓦解的开始。当他专注于将西西里建立成一个中央集权国家时,他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帝国的东法兰克地区,这使得当地诸侯获得了广泛的特权:在1220年的《神圣诸侯契约》中,腓特烈下放很多权力给主教,如制定关税、铸币和设防。
在1232年的《世俗诸候法案》中又将大部分上述特权分给了世俗地区。虽然事先这些特权很多都已经存在。1232年的《世俗诸候法案》中更首次将东法兰克地区的诸侯们称为”Domini Terræ“,即他们领地的主人,这也是政治术语一次非凡的进步。
另外,为了拉拢波希米亚公爵普热米斯尔·奥托卡一世这个重要诸侯和作为支持腓特烈成为皇帝的回报,腓特烈在1212年颁布西西里金玺诏书,将波西米亚公爵晋升为王爵。从此,波希米亚国王除了参与帝国会议之外的所有义务皆被豁免。
腓特烈希望通过这类广泛的特权授予来拉拢帝国诸侯们,以使在他专注于意大利事务期间,诸侯们能帮他维持好阿尔卑斯山以北的秩序。事实上这类政策至少在腓特烈在位期间有一定成效:1234年的亨利叛乱之际,在红胡子时期一直给皇帝添堵的帝国诸侯们这次都坚定地站在皇帝一方,而使叛乱在半年内便被平定。
1250年,腓特烈二世死亡。同1197年所发生的事一样,腓特烈二世之子康拉德四世和另一位由帝国诸侯拥立的罗马国王荷兰的威廉围绕着帝位再次产生斗争。1254年,康拉德四世死后帝国进入大空位时期。
王朝统治期间,一个重大变化是帝国诸侯们成功且和平地推动着向东方土地定居的进程,此前这里不是由西斯拉夫人定居就是无人居住,于是这些土地逐渐的日耳曼化。凭借定居地的东扩,也由于本地斯拉夫统治者与日耳曼人的通婚,帝国的影响力不断上升,最终到达了波美拉尼亚和西里西亚。
同时,条顿骑士团在1226年被马佐夫舍公爵康拉德邀请到普鲁士来促使普鲁士人的基督教化,然而条顿骑士团和他的继承者普鲁士王国从来就不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尽管后来普鲁士国王以勃兰登堡藩侯的身份参与帝国政治。
另一个变化是新式城市体系”帝国自由城市“的建立。这一体系的形成一部分是由于人口剧增,同时也是为将经济发展重心放在重点地区,在以前城市只形成于古罗马的地基或主教辖区。包括弗莱堡在内的一些城市建立于12世纪,一定程度上成为很多后世城市的经济发展模板,如慕尼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