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母去清虚观打蘸是为了凑热闹?为何这么说

《红楼梦》第29回“清虚观打醮”,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情节. 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贾元春省亲后,到了端午节时出资一百二十两银子,让在清虚观打平安醮三天,吩咐贾家的爷们儿都去“跪香拜佛”。

一百二十两银子做三天法事,还是平安醮这等大醮,可见银子值钱。

当然,这点钱想要铺张是不可能的。张道士更是不会有任何油水。可能邀请一些道友与会,还会亏钱。

张道士后面拿了贾宝玉的玉给道友们瞻仰,反而带回来一盘子金玉法器礼物,每样都价值不菲,颇有炫富嫌疑。对比的则是贾元春一百二十两银子的不丰厚。

元春打醮,需要贾家男人们去“跪香拜佛”,毫无疑问是为贾家张罗的法事。但平安醮祈求风调雨顺,与皇帝祭祀天地坛目的类似,按说不应该由贾元春这贵妃操持这样的发灰。毕竟妃嫔要恪守本分。所以贾元春打醮清虚观,是不恰当的举动。

原本贾母是不想去的,不想王熙凤想要去凑热闹,贾母突然来了兴致也说要去。王夫人在自己不去的前提下,大开方便之门,让愿意去的人都去。结果就是一大家子上下走了个七七八八。

(第二十九回)一时,凤姐儿来了,因说起初一日在清虚观打醮的事来,遂约着宝钗、宝玉、黛玉等看戏去……贾母听说,笑道:“既这么着,我同你去。”……贾母又打发人去请了薛姨妈,顺路告诉王夫人,要带了他们姊妹去。王夫人因一则身上不好,二则预备着元春有人出来,早已回了不去的;听贾母如今这样说,笑道:“还是这么高兴。”因打发人去到园里告诉:“有要逛的,只管初一跟了老太太逛去。”这个话一传开了,别人都还可已,只是那些丫头们天天不得出门槛子,听了这话,谁不要去。便是各人的主子懒怠去,他也百般撺掇了去,因此李宫裁等都说去。贾母越发心中喜欢,早已吩咐人去打扫安置,都不必细说。

贾元春打醮清虚观,王夫人不去,贾母却要去凑热闹。不免让人奇怪,贾母不怕热,跑那么多路去清虚观折腾什么?

按说老太太想干嘛也是随性,但看打醮清虚观前后发生的事,就知道贾母去清虚观凑热闹并不简单。

首先,打醮清虚观前两天,元春的端午节礼赐了下来。薛宝钗和贾宝玉的一样,林黛玉和三春姐妹的一样。

元春赐节礼支持金玉良姻,颇有此地无银三百两。贾母不可能看不懂。

她突然要带着薛姨妈、薛宝钗一起去清虚观,应该就是想看看贾元春和王夫人还有没有什么后招,一起出来得了。

事实上,元春母女确实请动了张道士“提亲”。张道士是荣国公替身,与贾母一辈分的人,又位高权重。他“提亲”的话模棱两可,贾母若不注意就被套路了。

然而贾母用一句“和尚说了,不该早娶”,不但打脸了张道士,还将贾元春和王夫人的进一步路给封死。

毕竟贾母说了不该早娶等于官宣,那就只能拖着!拖字诀对贾母和王夫人都是无奈的选择!

其次,贾元春打醮清虚观当然不是为了贾宝玉的姻缘,而是从贾家的角度在炒作。

贾元春晋升贤德妃,对老牌的贾家是一件盛事,被看成第二春。随后的元春省亲更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大事。

然而以上都是自家的荣耀,世人无法分享和瞻仰贾家的荣光。尤其元春省亲后,贾家迟迟等不来皇帝的封赏。没有加官进爵,省亲那么大的花费怎么赚回来?

政治层面的事,贾元春不敢提醒皇帝,贾家也不可能张嘴向皇帝讨赏,只能委婉的提醒。打醮清虚观就是贾家的提醒。

平安醮是大醮,法事稠密非常热闹,更是完全开放与民共乐,像庙会一般。

而清虚观的张道士是荣国公的替身,在贾家的扶持下身份今非昔比。曾经先皇御口亲呼为“大幻仙人”,如今现掌“道录司”印,又是当今封为“终了真人”,现今王公藩镇都称他为“神仙”,所以不敢轻慢。

贾家打醮清虚观一语双关。既能借打醮宣扬贾府的荣耀,也能再次拉出宁荣二公的不世功勋,由百姓形成舆论,让皇帝重视贾家的地位,给予应有的封赏。

张道士出身荣国府,得益贾家不断提携,才有今日地位。贾家借他提醒皇帝要厚待老臣。

贾母明贾元春打醮清虚观的目的,才会主动张罗去凑热闹。她一出马规格大涨,官场同僚立即响应,很多官员家里派人来送礼不绝。舆论也一定影响贾家封赏问题。

自此打醮清虚观从民到官都形成了气氛,迫使皇帝不得不给贾家封赏。

打醮清虚观不久,贾政果然外放了学政。虽然没有升官,到底还是有了实权。学政在古代是特别的清流官员。可以培养拉拢读书人。按说贾政贵胄出身,得不到这样机会。无疑是打醮清虚观之功。

当然,皇帝彼时极为厌恶贾家,根本没给太多好处。就算点了贾政学政,也在之前有忠顺王到贾家借蒋玉菡发难,贾宝玉更是差点没被打死,算是皇帝泄愤之举。打一巴掌给个甜枣,贾家亏得更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