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五大猛将都有谁?他们的战绩如何?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此期间猛将层出,能排到前五的人,都在朱元璋和陈友谅的队伍之中。朱元璋手下阵容强大,最终一统天下。但陈友谅有一猛将以一当百,天下无敌,朱元璋手下猛将无人能敌。下面我们来看看元末明初五大猛将:

五、王弼(?~1393年),号双刀王,安徽临淮(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功臣、重要将领。

元朝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王弼集结乡里起兵对抗元朝,因为擅使大刀,被称为“双刀王”。之后,王弼率领乡里投奔朱元璋。至正十七年(公元1354年),王弼率军于湖州击败了张士诚的军队,攻下石埭县。至正十八年(公元1355年),王弼攻打婺源州,率军攻南门,破城,斩杀了婺源州守将铁木儿不花,缴获兵甲三千。因此被提升为元帅。

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八月,王弼随军攻打张士诚。张士诚亲自率领精兵想要突破常遇春的防线,王弼骑着马,挥着双刀冲进阵中,小退张士诚军,常遇春率兵乘胜前进,张士诚军大败,人马多溺死在沙盆潭中。张士诚也落水,险些身亡。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王弼随大军平定中原。

明朝建立后,王弼和蓝玉统领骑兵剿灭蒙古残军、和蓝玉统率骑兵征伐西番,降服了西番十八族、随傅友德征讨云南。和沐英的部队夹击段世,攻破了龙尾关,活捉段世,随后平定鹤庆、丽江诸郡。因征大理功劳被封为世袭定远侯。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王弼跟随蓝玉北伐北元,探知北元后主 在捕鱼儿海,但未见元军,蓝玉打算回师,王弼力劝蓝玉继续深入,果然发现北元军队。蓝玉命王弼为前锋,突袭元军,斩杀了元太尉蛮子等,仅元主与太子天保奴等数十骑逃走,缴获了元军的所有粮食、装备。

之后的数年,王弼一直在大明各地边境练兵。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王弼受蓝玉案牵连,被朱元璋赐死。王弼先后随沐英、傅友德讨伐西番、云南立功,为明朝的边境稳定作出了贡献。

廖永忠

四、廖永忠(1323一1375年),巢县(今安徽省巢湖)人,明初名将。

至正十五年(1355),廖永忠跟随兄长廖永安投奔朱元璋。之后,廖永忠协助廖永安率水师渡江之后,攻取采石、太平府、芜湖,擒获陈野先,打败蛮子海牙及陈兆先,平定集庆府(今江苏南京),攻克镇江、常州、池州,征讨江阴海盗,都有功劳。 至正二十五年(1355),廖永安被俘被杀,廖永忠接替兄长率领军队。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和陈友谅战于鄱阳湖。廖永忠与俞通海等驾着七艘满载芦荻的船,乘风纵火,焚烧了敌军楼船数百艘。又率六艘战船深入敌阵搏击,然后迅速绕出,敌军大惊,以为遇到了神兵。又在泾江口拦截陈友谅,陈友谅死去后,廖永忠随军征讨陈友谅之子陈理,分兵在四门设立栅栏,又在江中将船只连成长寨,断绝其出入之路,陈理只得投降。朱元璋将写有“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八字的漆牌赐给廖永忠。之后,廖永忠随军接连平定方国珍、陈友定、何真。平定了福建、两广之地。

洪武四年(1371年),廖永忠随军讨伐在蜀地的明夏政权。廖永忠率先锋击败旧夔府守将邹兴。率军进至瞿塘关,此处山峻水急,蜀人铺设铁锁桥,横据关口,船不能前进。廖永忠密派数百人携带干粮水筒,抬着小船翻山渡关,到达上游。之后廖永忠率领精锐兵分两路攻蜀军水、陆寨。廖永忠攻破陆寨,会合抬船出江的将士,一并齐发,上下夹攻,大破蜀人,邹兴战死、擒获蜀将八十余人。廖永忠率水师直捣重庆,驻扎铜锣峡。夏主明升请降。之后蜀地全部平定。朱元璋写成《平蜀文》表彰其功,其中有“傅一廖二”之语,对廖永忠奖赏甚厚。

洪武八年(1375年)三月,廖永忠因违法之事被朱元璋赐死,终年五十三岁。

三、傅友德(?-1394),汉族,安徽相城(今安徽淮北)人。明朝开国名将。

傅友德早年先后跟随红巾军、明玉珍、陈友谅。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傅友德投奔朱元璋。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发生了鄱阳湖之战,傅友德从战鄱阳湖,驾轻舟挫败陈友谅军前锋。多处受伤,却愈战愈猛,又在泾江口拦击敌军。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攻打武昌。傅友德率数百人先登攻城,面颊虽中一箭,并未因此退却,拔箭再战,继而肋下又中一箭,仍不为所动,最终夺下武昌。

之后,傅友德随徐达平定江南。明洪武二年(1369年),傅友德进军陕西,攻克临洮,平定陕西。而后出潼关,西进甘肃,克庆阳,捣定西,大破扩廓帖木儿。而后,率军伐蜀,夺取汉中。 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傅友德以其超群的武略,平定天下的大功,位列第二十八,封为颍川侯。

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任命傅友德为征虏前将军,与征西将军汤和分道伐蜀。傅友德率步骑出陇西。傅友德暗地里率军直趋陈仓,抵达阶州,击败蜀将丁世珍,攻克此城。之后接连攻破五里关、文州、绵州、汉州,进而围困成都。明夏丞相戴寿驱象来战。傅友德下令以强弩火器冲击,身中飞箭却毫不后退,将士也殊死作战。大象调头而跑,踩死许多蜀人。戴寿获悉其主明升已降,才投降。蜀地全部平定。朱元璋写作《平西蜀文》,盛赞傅友德功劳第一。

洪武五年(1372年),傅友德随征西将军冯胜北征大漠,大败元将失刺罕于西凉至永昌,大败元朝太尉朵儿只巴,获马牛羊十万余匹。而后,又攻占甘肃,射杀平章不花,降太尉锁纳儿等,至瓜沙州,获金银印及杂畜二万余匹。当时,朱元璋共派出三路大军北伐,唯有傅友德大获全胜,七战七捷,创下传奇式的战功。洪武十四年(1381年)秋,朱元璋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将军,率步骑30万征云贵。 傅友德仅用百余日就平定了贵州、云南。洪武十七年(1384年),朱元璋论功行赏,晋封傅友德为颍国公。

此后,到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傅友德还曾多次参与北伐。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傅友德被朱元璋赐死。

二、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怀远县)人。明朝开国名将。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年),常遇春归附朱元璋,常常自请为前锋,每战都冲锋在前,经常说能率军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至正十五年(1355年),在采石矶战役中,面对着元朝水军元帅蛮子海牙的严密防守,常遇春乘一小船在激流中冒着乱箭挥戈勇进,纵身登岸,冲入敌阵,左右冲突如入无人之境,朱元璋即挥军登岸,元军纷纷溃退。朱元璋乘胜率军攻占太平。常遇春开始受到朱元璋的信任,升至元帅。

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率水军在南京龙湾与朱元璋军展开一场恶战。常遇春冯国胜率军三万人设伏,为全军主力。在龙湾登陆的陈友谅兵,遭到常遇春、冯国胜伏兵的冲杀,死伤惨重,溃不成军。正值江水落潮,龙湾水浅,陈友谅一百多艘巨舰全部搁浅,朱元璋挥水陆军并进,陈友谅大败而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陈友谅与朱元璋军展开鄱阳湖水战。朱元璋座船搁浅,陈友谅的大将张定边率船队来围攻,情况危急。常遇春奋勇当先,射伤张定边,又用自己的战船撞击朱元璋的座船,使其脱离浅滩。战斗中常遇春组织火攻,发挥小船优势,乘风纵火,陈友谅的舰队被烧得烈焰冲天,兵将损失过半。陈友谅率残舰撤逃,又受到朱元璋诸将的追击和常遇春的迎头堵截。陈友谅在混战中被流矢射中死去。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八月,徐达和常遇春,率兵二十万东征张士诚。经过长达十个月的围攻,平江城破,张士诚败死。常遇春以功进封为鄂国公。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徐达、常遇春率二十五万大军出师北伐。徐达、常遇春出师三个多月,即平定山东。洪武元年,明军在洛阳的塔儿湾与元军遭遇,常遇春单骑突入敌阵,麾下壮士从之,勇猛冲杀,在洛水之北击溃元军五万,俘获无算,史称塔儿湾大捷。洪武元年(1368年),徐达、常遇春一举攻占大都,灭亡元朝。洪武二年(1369年),常遇春又率军径取元上都开平。常遇春夺取开平,全歼留守元军,缴获车万辆、马三万匹、牛五万头。

洪武二年七月七日(1369年8月9日),常遇春自开平率师南归,突然病卒,年仅四十岁。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

张定边

一、张定边(1318—1417),沔阳人,元末著名将领,元末第一猛将。

张定边最初便跟随陈友谅,一开始起义到定都武昌,转战荆楚,征伐两江、闽、浙边陲重镇,张定边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没有过败绩,为陈友谅势力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不仅能征善战,而且足智多谋。当时朱元璋部将康茂才诈降,张定边一眼便识破,力阻陈友谅不要接受,但陈友谅没有听从,结果导致江东桥惨败。之后陈友谅退守九江,被朱元璋逼近九江西门,造成惊惶失措,幸得张定边冒死争战,陈友谅才得以脱险,夜走武昌。

之后陈友谅与朱元璋的鄱阳湖之战中,张定边率领他的三条战船直接冲向朱元璋的旗舰!张定边勇不可挡,以孤军冲进朱元璋水军前阵,直奔朱元璋而去。张定边身陷重围,孤军奋战,却越战越勇,先后斩杀明军大将韩成、陈兆先、宋贵等人。朱元璋差点被俘。常遇春一箭射中张定边,才救下朱元璋。最后,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中身死,张定边身披数箭逃走。

陈友谅死后,朱元璋劝张定边归降,张定边却不愿意,于洪武元年(1368年),遁入空门为僧。洪武十年(1377年),张定边在晨练时遭遇猛虎袭击,他闪身躲开,一禅杖打在老虎脑袋上。猛虎顿时倒地身亡。张定边一杖打死一只猛虎,天下再无二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