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食》朱瞻埏的背疽为什么突然发作?

在最新的《尚食》中,不仅郭贵妃重新取得了朱高炽的原谅,看起来朱瞻埏的背疽也被盛寅给“妙手回春”了。

但是,整件事情到现在为止,都像是一桩“无头悬案”,最终不了了之了。

虽然经由锦衣卫的证实,朱瞻埏的背疽之症并非因“凉拌鹿角菜”所致。

同时,郭贵妃也没有毒到亲手给自己儿子下毒的程度,她只不过串通太医隐瞒了真实病情而已。

可最终,当这一切看似结束之后,都没有人说出为何朱瞻埏会突然背疽发作。

而且,因为郭贵妃隐瞒自己儿子的真实病情被查实,也让尚食局的一干人等都被无罪释放了。

但负责制膳的尚食局,真对这一场让朱瞻埏险些丧命的背疽之症毫无责任吗?

这一切还要从何为“背疽”,与朱瞻埏其人说起。

在明朝的历史上,因背疽之症而丧命之人中,最为有名的便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徐达了。

在《明史》中关于徐达之死有这样的记载:

“十七年,太阴犯上将,帝心恶之。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

对于现代人来说,因为有抗生素的关系,背疽其实并不算是什么太严重的疾病。

但对于古人来说,这种在局部皮肤下生长出来的毒疮,如果不及时清理或治疗,很容易汇集在一处形成巨大的脓疮。

同时由于这种疮发生于背部,很容易被患者所忽视。

当其长时间与衣服接触与摩擦时,就容易出现创口感染或败血症等问题。

也许你会说这种情况对于一个生于帝王家的皇子来说,不太可能会发生吧,毕竟有那么多人在伺候他。

于是便有了这样一种可能,一个特有于朱瞻埏的可能性。

历史上的朱瞻埏与《尚食》中的朱瞻埏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他自幼便体弱多病,年仅15岁便与世长辞了。

也正因为朱瞻埏这样的体质,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时常服用一些汤药。

而明朝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崇尚道家或道教的朝代,也正因为这样的文化,让明朝出现了许多喜好炼丹的帝王。

所以,很难保证这样一个体弱多病的小皇子,没有服用过这样的丹药。

而这些所谓的丹药,大多数都会使用铅沙、硫磺、水银等矿物作为原料。

当这样的丹药被人长时间服用,很容易出现重金属中毒的问题。

从许多病例中来看,这样的病症最容易出现的症状之一,便是在背部长出毒疮。

当年纪轻轻的朱瞻埏背部因各种原因生出背疽后,并不会立刻发作。

从《尚食》中盛寅为朱瞻埏上药的镜头中来看,朱瞻埏所生背疽还处于小痘的状态,并没有演化为大个的毒疮。

这也是为何盛寅能将朱瞻埏从“死神”手里拉回来的原因之一。

可为何朱瞻埏只是在用膳之时,会突然病发呢?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发物”一词了。

在中医理论中,引发背疽发物或加重的重要外力之一,便是饮食中的发物。

而这极有可能是导致朱埏基在大快朵颐之际,会突然背疽发作的原因之一。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尚食局所制作的膳食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朱瞻埏都吃了些什么吧。

腩炙(烤鸭肉)、金齑白玉(蒜、姜、桔皮、白梅、熟粟黄、粳米饭、盐和酢)、鱼鲙(生鱼片)、松鼠鯚鱼(鳜鱼)、冻金钟鸡(鸡肉)、鳜鱼粥(鳜鱼)、凉拌鹿角菜(鹿角菜)。

从以上这些膳食中来看,除了鸭肉性属寒凉之外(烤制后亦成发物),其他的食材像是:蒜、姜、鱼、鸡、鹿角菜全都是性于发物。

这样一个从中医理论上来讲,有着发疥与动风之功效的食单,可以说是将本不该在此时发作的背疽,彻底给引爆了。

而这,也是为什么朱瞻埏在食用膳食之前并不无不妥,只是在吃到一半之后,开始出现不断抓挠后颈的情况。

由于《尚食》中并没有讲明,郭贵妃事前是否知晓自己儿子患有背疽。

并借由此,胡司膳授意多做一些含有发物的膳食,从而诱发朱瞻埏的背疽发作。

即便没有此前因,仅从尚食局这一顿“发物宴”来看,将朱瞻埏的背疽之症怪罪到尚食局头上,也不算太离谱。

笔者并不清楚《尚食》在设计这一段故事时,是否确有这样的用意。

但仅从最终这件事情的完结上来看,确实有许多没有交代清楚的地方。

而这些“漏洞”,至少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疑问,也因为针对朱瞻埏的背疽做了一番调查与研究。

并得出了以上这番“妄言”,在整理完之后,还委实觉得有几分道理。

如果《尚食》真有如此之深意,那么不得不让人佩服编剧对历史与中医理论研究之深入。

并在逻辑上,让这件事有了一个看似完整的“前因后果”。

虽然在剧中并没有完整、详实地全盘托出,但还是让我对《尚食》多了几分的敬佩与欣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