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始十年(249年),曹爽陪同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前往高平陵祭拜扫墓,司马懿趁机发动政变并控制了曹魏国都洛阳,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之变”。下面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司马懿虽然控制了洛阳,但曹爽此时依然控制着皇帝和大将军的兵权。因此“智囊”桓范建议曹爽带曹芳到许昌,以皇帝的名义调集地方兵马讨伐司马懿。
然而曹爽在经过一夜的考虑后却选择向司马懿投降,气得桓范大怒道:“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矣!”而曹爽回到洛阳后果然被司马懿夷灭三族,曹魏大权落入司马氏手中。那么在高平陵之变的时候,大将军曹爽为什么不敢“挟天子以令诸侯”呢?
很多人一般都是将曹爽不敢“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原因归结为曹爽的个人缺点,比如《三国演义》就评价曹爽是“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这种将原因归结为曹爽个人缺点的说法虽然没什么错,但多少有些流于表面。实际上曹爽不敢“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有更深刻的原因。
曹睿去世后不久,曹爽用明升暗降的方法夺了司马懿和蒋济的兵权,完全控制洛阳禁军的曹爽从此成为曹魏实际上的最高掌权者。而曹爽的统治虽然不能称为“政通人和”,但起码是满朝皆怨。正始五年(244年),曹爽进攻季汉的失败更是让他的威望降到了历史性新低。
面对满朝皆怨的不利局面,曹爽主要用三个方法来应对:第一是安排自己的亲信控制中央的各个要害官职;第二是派遣亲信控制以洛阳为中心的周边地区,防止地方实力派作乱;第三是加强对皇帝曹芳和皇宫的控制,曹爽甚至在正始八年(247年)软禁了当朝的郭太后。
更重要的是,曹芳的年龄逐渐增大,可曹爽却没有任何还政的迹象,导致皇帝曹芳对曹爽的不满也与日俱增。于是在经过一番折腾后,曹爽的处境从满朝皆怨变成了大魏奸贼。曹魏群臣之前主要是不满曹爽的治国不当和生活奢侈,而现在他们开始觉得曹爽要谋朝篡位了。
曹爽对于自己的处境也不是完全没有了解,但他觉得自己控制了禁军、中央要职和洛阳周边,中央和地方的反对派掀不起大浪。然而司马懿的政变在一天之内就将禁军、中央要职和洛阳周边从曹爽手中夺走了。皇帝曹芳和反对曹爽的地方实力派很可能会趁机收拾曹爽。
在曹爽看来:如果自己带着皇帝曹芳去许昌并召集地方兵马的话,那么曹芳就会依靠地方兵马干掉自己,而且大概率会夷灭三族。与之相比,以司马懿和蒋济为代表的曹魏老臣则答应自己投降后还能“做富家翁”。小编觉得这才是曹爽不敢“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