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犯人斩首前为何吃断头饭?

古代犯人斩首前为何吃断头饭?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因此在儒家学派的“仁义”之说成为了主导思想之后,“仁义”便覆盖了国家的方方面面,其中也包括对于人犯的人性化措施。

断头饭的由来

古代朝廷会有“庆、赏、罚、刑”等大事,并且以四季中的“春夏秋冬”相对应,因此古人在处理罪犯时,往往还会选择“秋后问斩”。“秋后问斩”之所以为统治者所接受,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如果人犯真的是运气太不好了,时间到了,既没有被翻案,也没有遇到大赦天下,运气坏到了极点。那最后一顿“断头饭”还是会给的。这也是统治者最后送给犯人的一丝温暖。自古以来就有“不当饿死鬼”的说法,这也象征着统治者对于犯人最基本的人道主义关怀。

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件悲伤的故事,临死之人,吃一顿饱饭,仿佛成了世人的共识,这其中包含生人对于将死之人的关怀与留恋,也能让将死之人更能从容赴死。

断头饭上为何放一块生肉

首先,将要被处死之人,统治者已经没有用一块生肉来恶心他的必要了。如果说,让人犯在行刑前吃一顿饱饭是对于他的关怀,那这块生肉无疑也是其中的重头戏。人犯在行刑之前,一般会吃上一顿丰盛的一餐,有鸡有肉,吃饱喝足还有美酒,这在物质匮乏的古代,更显得难能可贵。

试想一下,本来将要赴死的人,心情能美丽到哪里去,如果不是丰盛的饭菜,心得多大才能吃得进去?由此可见,这丰盛的饭菜是十分有必要的。

当然,这么解释为何断头饭如此丰盛,这是能解释得通的,但为啥要放一块生肉,便不太能理解了。在这里小编向大家解释下,为何要放这块生肉。

生死轮回一直被古人所接受,生也不是一个起点,而死亡也不一定是一个终点,这只是生命轮回的一个部分。在古人的意识里面,人死后是要去地府报个到,然后根据自己一生中的表现,在地府中进行不同程度的升级改造,然后再次踏上轮回。

轮回的必经之路上,除了要喝那碗孟婆的汤之外,还有对付桥头的那条恶狗,犯人碗里的那块生肉便是用来打发这条恶狗的。这也算是体现了最后一点人文关怀吧,让犯人在赴死的时候,内心更加的从容不迫,消除最后的一点怨念。

后记

这些举措都是古代仁爱思想的一种体现,自然也是古代统治者对于百姓的一种关怀。有的犯人,在吃饱喝足,迷迷糊糊中便被了解了这一生,想来也是一件比容易让人接受的事情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