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是《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之首,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贾宝玉搬进大观园后,突然不自在起来,每天都往外头瞎跑鬼混,不愿意和姐妹们玩。这是明显的青春期行为。突然意识到男女有别,不适应生理和心理发生的变化,甚至发现对林黛玉产生不同于亲情的感情,都令他惶恐不安。
小厮茗烟看到贾宝玉魂不守舍,虽然不懂他为何如此。但同龄人的需求总是相似的。以己度人,茗烟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让主子高兴起来,于是,就给他收罗了一大堆“禁书”。
贾宝玉哪里看过这些,一时间废寝忘食,比高考还要认真。要说茗烟“坏”,就是这些家伙等同“佞臣”,不计后果只为弄巧讨好主人。脂砚斋都说“痛恨”茗烟此举,并深受其害。
当然,茗烟给贾宝玉搜罗的,也不可能是什么过分的书籍。最多一两本“春宫”,其余像《金瓶梅》一类撑死,还是以《西厢》《琵琶》等当时被列为“禁书”,实则不过是才子佳人的爱情书籍为主。
但这也等于打开了贾宝玉的新世界,让他明白了“不自在”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正视对林黛玉的感情。
话说这一天贾宝玉拿了一本《会真记》在大观园看,不想就被林黛玉抓了个正着。偷看禁书被发现,也算小行社死现场。好在《会真记》并非不可给林黛玉看。于是贾宝玉倒蛊惑起林黛玉同看。
(第二十三回)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得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林黛玉那一天正好“葬花”归来,路遇贾宝玉要将落花收集了丢入水中。林黛玉阻止他,认为水流向外面不干净,不如收集了花瓣,用绢袋装好葬入土中。
题外话:关于黛玉之死有“沉湖”一说,绝无可能。林黛玉认为水里脏,绝不可能如此死!
黛玉葬花,想想那个画面,多美?再想想锦帛做的袋子用来装花瓣埋入土中,多败家!真正是“富贵不知穷滋味,错把锦囊葬花来”!
贾宝玉被林黛玉葬花感染,就忘了禁书的事,结果被林黛玉发现。可笑他慌乱之下,竟然用《中庸》《大学》搪塞,轻易被林黛玉识破。
贾宝玉要是大白天在无人处用功读《四书》《五经》,太阳也打西边出来了。林黛玉如何能信!
逼不得已他只好如实交代,将书给了林黛玉,并发誓绝对是好书。就怕黛玉以为是“禁书”而贬低了他。
林黛玉是最爱书的人。她的房间全都是各类书籍,即有林家的藏书,也有贾家的搜罗。而且林黛玉是不看《女则》《烈女传》一类女书的。
林家书香门第,林如海更是科举探花,林黛玉读的都是《四书》《五经》一类儒学之书。从黛玉的博学不如宝钗看,她术业有专攻,真要女儿能科举,没准她也能考个进士回来。
所以,林黛玉与贾宝玉不同,她从来不反对科举,只不过贾宝玉不喜欢,她才不规劝,是为知己互相尊重罢了。
闲言少叙,贾宝玉当时看的《会真记》,上一回我们说过就是《西厢记》。曹雪芹之所以用《会真记》,在于唐代元稹的原作是悲剧结尾。崔莺莺被张生始乱终弃,且张生在给朋友谈论此事时斥责莺莺为“必妖于人”的“尤物”,并自诩为"善补过者"。始乱终弃还是浪子回头了,真是无耻之尤!
《会真记》伏笔了日后林黛玉为了贾宝玉而与贾探春外嫁后很快泪尽而亡。但贾宝玉却不守初心,迎娶了薛宝钗,在他心中也算对黛玉“始乱终弃”,一如“张生”。
曹雪芹用《会真记》伏笔结果,皆因《西厢记》对宝黛二人极为重要。上一回我们说林黛玉还处于少女混沌期,没有感情开窍。正是因为读了《西厢记》,对她产生了情感共鸣和震动,才突然打开心扉觉醒感情。
宝黛二人本就是青梅竹马,两人朝夕相处耳鬓厮磨。内中更有王熙凤等人推波助澜,时常拿二人姻缘开玩笑。以前没感觉,只因为不懂得。虽然亲密却不会想到是男女之情。如今看了《西厢记》,才明白原来对方早已经住进了自己的心中。
最关键是林黛玉随后经过梨香院外,又听闻小戏子们排演《牡丹亭》,感情受到巨大冲击,一时间各种思绪情难自禁起来。
要不怎么古人会将《西厢记》《牡丹亭》等才子佳人书籍全部列入“禁书”。只因古人男女之大防,对这类书籍的抵抗力远不如现代人。由于社交圈的狭窄,他们会将书中内容套用自身,放大无数,进而演变成不可测的隐患,确实也发生了很多追悔莫及的故事。
就以宝黛二人为例,如果不是《西厢记》《牡丹亭》等“蛊惑”,他们二人未必那么快生情。宝黛爱情对读书人看来很美,但对当时的人们来说,却是谈之色变得“丑祸”和“不才之事”,是完全不被祝福的!
《西厢记》和《牡丹亭》是宝黛定情的关键。后文贾宝玉送给林黛玉的两方旧手帕,也是效仿《西厢记》传情。而[《牡丹亭》伏林黛玉之死],则是元春省亲当晚点了四出戏时,我们就已经分析过了。林黛玉最终会像杜丽娘一样,“寻”不到贾宝玉,相思泪尽而亡。
贾宝玉这里还虑不到以后。他见林黛玉也喜欢看,心中难抑澎湃的情感,不禁脱口而出:“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
林黛玉尽管喜欢《西厢记》,却也不能这般被贾宝玉轻薄。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地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去。”
贾宝玉一见林黛玉急了他就慌了。一听还要告诉他父亲去,就更怕了。
(第二十三回)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王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
注意这段谶语一般的“笑话”,说出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最终结局。
贾家抄家后,贾宝玉就像溺水池中之人,将死之时被癞头和尚(癞头鼋)度化(吞了去),出家为僧(变个大王八)离薛宝钗而去。但这不是他的终点。最终宝玉寻到以王妃身份(一品夫人)而死的林黛玉墓前,守墓余生(驮一辈子碑),才是二人真正结局。
注:一品夫人不是一品诰命夫人,而是帝王妃的品级。贵、淑、德、贤四妃都是一品。
林黛玉见贾宝玉如此不能承担事儿,也觉可笑,便也用书中内容调侃他:“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鑞枪头’。”
贾宝玉的“无能”,被林黛玉一试他就露馅。要不说贾环讽刺他“绣花枕头”不错呢。贾元春因此生气也是大不必要。她要听闻林黛玉说贾宝玉是“银样镴枪头”,还不得气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