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是整个清朝被黑得最惨的皇帝,有人给他安了十大罪状: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怀疑、株忠、好谀任佞。气的雍正专门写了一本书来反驳。提出这些罪状的人还是雍正年间的一位秀才,叫曾静。曾静为什么要诽谤雍正?
这要从另一个叫吕留良的人说起。吕留良是明朝遗民,他家在明朝算是一个大户人家,祖辈在当地颇有声望。明朝灭亡之后,吕留良还曾跟着史可法一起抗清,失败后便专心于文学。他是有名的评论家,虽然他抗清失败,但他一直都在评选文章时宣扬反清复明思想。
曾静就是受到吕留良的影响。可曾静出生的时候,明朝已经灭亡快四十年了,照理说到了雍正年间,反清复明在社会舆论上并不占据主导地位。但问题就出在这里。
清朝是由满人建立的,中国大部分都是汉人。为了对汉人进行思想控制,清朝的文字狱十分兴盛。清朝人徐骏曾写过一首吟咏牡丹的诗: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雍正认为这是在映射清朝夺取了明朝政权,是反清复明思想作祟,于是将徐骏处死。
由此看来,雍正很忌讳有人诽谤朝廷,诽谤自己。徐骏仅仅只是几句“莫须有”诽谤的诗,就被处死。为何他面对曾静却不杀呢?
因为曾静所说并不是空穴来风,也不只是曾静一个人有误解。康熙末年的九子夺嫡事件中,朝野一致看好的八王爷胤禩因为毙鹰事件出局,后来被康熙封为大将军王的十四王爷也没有成功即位。最后是都不受大家待见的“冷面王”胤禛即位,成了雍正皇帝。
这就引发了朝廷内外对于雍正即位合法性的怀疑。更何况,雍正即位之后,对自己曾经的政敌、自己的兄弟们确实十分残忍。八阿哥胤禩被雍正赐名“阿其那”,九阿哥胤禟被雍正赐名“塞思黑“,阿其那、塞思黑在满语里面是猪狗的意思,两人最后都被雍正圈禁致死。
雍正和自己母亲的关系也不好,满清皇子很少有被自己母亲养大的,大部分都是一生下来就被乳母抱走,为的就是防止后宫干政。因此清朝皇子和自己生母感情并不深厚。但雍正生母却十分喜爱小儿子,也就是雍正的亲弟弟胤禵,为了自己的小儿子,她常常请求雍正能够给予小儿子更大的官职。可雍正是什么人,著名的冷面,这就造成了雍正不仅对自己的弟弟不满,对自己的母亲也没有好感。
这些事情都是雍正无法反驳的,如果他杀了曾静,那可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于是在曾静挑唆岳钟琪反清复明,岳钟琪将他押解到京城时,雍正不仅没有杀他,还针对曾静所说的十大罪状,一一反驳,写成了《大义觉迷录》,他告诫自己的儿子们,曾静不能杀,并将《大义觉迷录》在全国发行,命令曾静在全国宣讲《大义觉迷录》,雍正要借曾静来告诉世人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
而乾隆可不在乎这些。乾隆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运气最好的皇帝了,经过雍正十几年大刀阔斧的改革,清朝是要钱有钱,俨然一副盛世模样。反对朝廷的政敌也早早被雍正清除干净。一个曾静对清朝的统治根本造成不了危害,可乾隆为什么要处死他呢?
最主要的还是反清复明的思想并没有被完全磨灭。有清一朝,不管是康熙年间还是雍正年间,几乎每隔几年就会有反清复明的口号出现。而雍正对于曾静的处理办法在乾隆看来,只不过是对这种思想的放纵,这对清朝的统治是完全不利的。这才有了乾隆刚登基就处死曾静的事。
笔者想说,清朝统治者自始至终都没有真正了解人民。如果不是他们对汉人剥削太甚,统治太过残酷,汉人也不可能会如此怀念明朝。
得民心者得天下,清朝统治者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对人民向来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如果清朝统治者能够将汉人和满人同等对待,那么汉人不仅不会反对,甚至会拥护。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后人也只能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