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银子购买力如何 每个朝代都是一样的吗

对古代银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的一两银子能有多大购买力?

古代人人怀揣银子上街?

在我们熟悉的《水浒传》中,经常能里边看到这样的场景:好汉们走到酒馆中,对着店小二喊道:“小二切两斤上好牛肉,再来瓶好酒!!!”紧接着就会扔下几锭银子,小二屁颠屁颠地就给好汉们准备酒菜去了。

鲁达又道:"老儿,你来!洒家与你些盘缠,明日便回东京去,怎么样?"父女两个告道:"若能回乡去时,便是重生父母,再长爷娘。只是店主人家如何肯放?郑大官人须着落他要钱。"鲁提辖道:"这个不妨事,俺自有道理。"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放在桌上,看着史进道:"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史进道:"直甚么,要哥哥还!"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鲁达看着李忠道:"你也借些出来与洒家。"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鲁提辖看了见少,便道:"也是个不爽利的人!"鲁达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分付道:"你父女两个将去做盘缠,一面收拾行李。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那个店主人敢留你!"金老并女儿拜谢去了。鲁达把这二两银子丢还了李忠。

以上是鲁智深拳打镇关西中的内容,鲁智深要救济金氏父女,李忠只二两银子,被鲁智深给嘲讽了,那李忠真的是吝啬吗?其实鲁智深是错怪好兄弟了,史进是一个富二代,他自然不缺钱,鲁智深是个中级军官,月薪才区区五两,李忠是一个买一走江湖的,天天风餐露宿,没准儿这二两银子是辛辛苦苦攒了大半年的钱,这次全盘拖出,可以说是非常慷慨了。《水浒传》里用银子的场景非常多,好像上至帝王将相下至百姓好像在日常生活中都在使用银子,银子似乎成了当时北宋时普遍流通的货币。

古代银锭

宋代之前银子可是稀罕物

但是实际情况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在宋代是绝对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的,原因很简单,受限于当时的银子开采条件,两宋时期的银子的年产量都相当低。据史料考证,整个北宋白银年产量只有107.5万两到205.5万两左右,北宋人口达到巅峰时期,人口超过了1亿,如果人人都揣着银子去进行日常交易,这点银子根本不够一亿人使用,同时为保边境平安,朝廷每年还要通过现银或者布匹的方式向辽、金、西夏和蒙古提供巨额的岁银和岁次,整个宋代帝国的大军也需要通过现银进行军费的发放,所以这些客观因素都导致两宋时白银异常短缺。使得白银压根儿就不可能在两宋被老百姓广泛使用啊,当时老百姓手中的散碎银子,多为保值所用,当时人们普遍使用的还是铜钱,宋代的铜钱以铜为原料,并加工成圆形方孔模样,一枚铜钱就是一文钱,数额大的情况下常用绳子将一千枚铜钱从方孔中串好称为一贯钱,在宋代后期,一贯钱又只等于770文,当时形容富豪的一个词叫做腰缠万贯,可是腰缠万贯的大富商做生意,如果真要要将一万贯铜钱绑在身上也不可能,而银子虽然具备保值的作用,但没有被普遍流通,只用于大额交易和支付。也就是说在宋代的日常生活中银子并不具备流通的功能,银子必须得兑换成铜钱才行,将银子拿到当地的商行换成铜钱才可进行日常交易,宋代后期甚至发明了纸质的交子来解决交易问题。

一贯钱

明清银子称为广为流通货币

那这样看来,我们是不是被写《水浒传》的施耐庵给骗了?那其实不然,施耐庵是明代人,自然而然地按照明代的货币去写小说。在明代和后来的清代,白银迎来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明代的时候国外银矿大开发,大批的白银从海外流入中国,白银数量变多了,那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比铜钱流传更广的货币。据历史统计,明代鼎盛时期全世界有差不多一半的白银流入了明代,当时人们要花银子的话,必须要先验成色,再称重量,破整找零的时候,还得用剪刀将银子剪碎,使用专用小称称量方可,这才有小说中碎银子一说。

那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在历史上到底如何呢?

在《红楼梦》中,刘姥姥看到贾府一餐螃蟹花了24两银子,感叹说这24两银子够小户人家生活一年了;在《水浒传》中,为劫生辰纲,晁盖、吴用邀请阮氏三雄入伙,吴用给了阮小七一两银子,阮小七用这一两银子买了一瓮酒,20斤生熟牛肉和一对大鸡;在《西游记》里面,猪八戒取经路上一共就攒了五钱银子,在黄狮精一回,黄狮精让两个小妖拿20两银子去买猪羊,而小妖却想要偷偷落得二三两银子买件棉衣。在各大名著里边对银子价值描述,那真是非常矛盾,看不出一两银子到底价值多少,甚至在当今的一些电影电视中,就更加离谱,古人似乎动不动就是几十两甚至成千上万两的银子掏出来消费。

那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在历史上到底如何呢?

按当今银价一两白银大概是220元人民币

有人说很简单,根据现在银子市价计算,截止到2021年7月14日,1克白银等于5.42元人民币,古时候1两大概是现在的40克,经过简单的乘法运算,我们就能得出一两白银大约等于是220元人民币。但是这个答案对吗?

这个显然这是不严谨的,时至今日,银子已经不作为我们的日常货币,银子现在体现的价值只是贵金属金银本身的价值,没有考虑到其他诸如供求关系、物价水平、白银的产量等因素的影响。

古人收入多少?

其实将古代的白银直接换算成人民币应该有一个中间的衡量单位,古时候无论是市井小民还是政府官员,都得用钱换成米来果腹。那咱们的就先来看看当时各阶层的收入状况到底如何,古代官员一般情况下,除了明代朱元璋反腐的原因,导致明代官员表面上工资都少的可怜,大体上历史上这些公务员群体都属于高收入。

以清代官员的工资为例,官员的工资大体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每年发的俸银,第二部分就是粮食,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朝廷除了给官员俸银外,每年还会给官员一部分禄米,所以叫做俸禄,当朝一品一年的俸禄是182两白银外加180斛的粮食,一斛等于一石,清代一斛米约为现在的200斤,除此之外,清代官员收入最大一块是一个养廉银,一品总督的养廉银竟然有16000两之多。七品知县的数据,年俸是45两,禄米是45斛,养廉银是23两,这些还都是表面的收入,所谓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在老百姓眼中他们都属于吃皇粮的高薪阶层。

明清百姓收入

再看平常的老百姓,根据清代史书《补农书》记载,当年徽州亩产粮食328斤,一个农民年产平均是3280斤粮食,除去地租、耕牛、农具等损耗,一年下来,大约可以获得18石粮食。另外除了种地的农民,明清两朝还有很多的短工长工,他们的薪水也不少,他们属于有技术在身,每天的日薪能够达到0.05两到0.07两,打扫卫生的日薪是大概白银0.03两到0.04两,古时候江浙地区也比较发达,其收入也较多,长工平均是一年6两到8两,而陕西、山东、湖北地区的长工一年也就给到4两到6两左右,经济最差的甘肃和广西,一个长工干一年活只能得到1两到3两。也就是说清代一个长工要赚1两白银,需要最长一年时间,最短的也得两个月,相比较而言短工似乎更挣钱,但短工好像不是每天都有收入。

一两银子等于多少人民币

 

一两银子等于多少人民币

一两银子到底能兑换多少人民币呢?我们先看唐代,在唐初由于经历长期的战争百业萧条,一两银子的购买力相当强,若是按照如今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一斤在2元至10元之间,以中间价3元计算,一两银子大概相当于现在的3000多元,进入盛唐时期以后经济恢复,1两银子的购买力下降到了2000多元水平。

而在整个宋代时期,基本上也是维持在1两银子的2000多元水平,虽然上下略有浮动,但基本变化不大,虽然这时候的白银并不是普遍流通的。

而据《明史》明史所载,明代万历年时,虽然白银泛滥,1两白银可以购买两石大米,大约95公斤左右。也就是说当时1两白银能够买将近400斤大米,如果按照现在1斤大米3元的价格,明代1两白银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1200多元人民币的购买力上下。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乾盛世大米产量多,价格便宜,据《清会典》记载,1两银子在康熙到乾隆年间可以买150斤最优质的大米,也就是说1两银子相当于如今的500到600元上下,又据军机处档案的记载,光绪十五年的时候,顺天府、大名府和宣化府的粮价以玉米、高粱、谷子三种粮食作为代表来换算,光绪年间也就是清代末期的时候1两银子可以购买107斤的左右的粮食,白银严重贬值,1两银子价值人民币是150到220元左右。

古代的物价又怎么样?

成书于明代的《宛署杂记》中曾记载,当时猪肉每斤白银是0.02两,牛羊肉每斤0.015两。一只活鸡0.04两,当时一斤约相当于600克,而我们现在的一斤是500克,万历年间1两白银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1200多元,大家可以换算下,大概600克的猪肉是24块钱。

反映明代经济社会文化的奇书《金瓶梅》中有这么一段中说潘金莲去贺寿租了一顶轿子要六分银子,六分银子就是0.06两,折算下来大概就是72块人民币。四个壮汉抬着走大半天,这这价格是着实不贵。以如今起步价动辄就是十块二十块钱的出租车来说,明代打出租车其实一点儿也不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