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朝廷对党项族有哪些扶持呢?

党项族是古代西北族群,属西羌族的一支,也称“党项羌”。唐朝时,经过隋文帝和武则天时期两次内迁,党项逐渐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仍以分散的部落为主。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陕西省出土的党项首领,拓跋守寂的墓志上,记载到这位民族首领“世雄西平”,“俗尚酋豪,力持刚悍,载炳前史,详于有随,名王弥府君,洎附授大将军宁府君矣”。西平郡,为隋大业初改鄯州所置。据《隋书·吐谷浑传》载,“开皇八年,其名王拓拔木弥请以千余家归化”。

拓拔木弥,为吐谷浑名王,应即指此处的弥府君。据《隋书·吐谷浑传》,隋开皇初,隋朝出兵击败吐谷浑,吐谷浑主吕夸率亲兵远遁,“其名王十三人,各率部落而降”。这十三名王或当包括开皇八年归降的拓拔木弥。

一、降隋后受封

据墓志,可知拓拔木弥降隋后被授予大将军号,则唐朝对边地蕃族首领册授王号之举,也沿袭了隋朝旧制。据《新唐书·地理志七下》,“靖边州都督府”条注:“贞观中置,初在陇右,后侨治庆州之境。”则拓跋木弥以千余家归化隋朝后,当仍被安置在西平郡,并未迁出,唐初仍沿袭了这种做法,直到仪凤年间,才由拓拔守寂高祖拓拔立伽率部落内附。到拓拔守寂曾祖拓拔罗胄时,其被唐廷授“右监门卫将军押十八州部落使”。

从所授部落使号及其领十八羁縻州来看,其承袭了拓拔立伽部落首领之职。不过,却并未承袭立伽之大将军号,最后只获右监门卫将军号。此后拓拔守寂祖后郍被授予“静边州都督,押淳、恤等一十八州部落使兼河防军大使,赠银州刺史”,此时唐朝设立了静边州,拓拔后郍任都督,仍下辖十八个羁縻州。到拓跋守寂父拓拔思泰时,官至“左金吾卫大将军,兼静边州都督防御使、西平郡开国公”。不过据《册府元龟》,拓拔思泰因战死沙场,卒后赠特进兼左金吾卫大将军,其战殁前官职为右监门卫将军员外置同正员。可以看到,在拓拔立伽被唐朝授大将军号之后,其家族成员继任者官爵皆未能继袭大将军号,直到拓拔思泰时,战死沙场,因战功而在卒后获得唐朝赠予的大将军号。

《册府元龟》未言授西平郡开国公事,则郡公之授,可能为其生前即有。则自拓拔立伽之后,至拓拔思泰时其地位有所提升。据《拓拔守寂墓志》,其叔父拓拔兴宗为“朔方军节度副使兼河防使、右领军卫大将军兼将作大匠”。则拓拔思泰在承袭部落首领之位,并被封授西平郡开国公的同时,其弟拓拔兴宗应该也受到唐朝册封,最后以战功位至右领军卫大将军。

当然拓拔兴宗所获大将军号,也应是员外置同正员。这与唐廷授予吐谷浑王族慕容忠、慕容宣超左豹韬卫大将军号的同时,授予慕容智、慕容宣彻左领军卫(左钤玉卫)大将军一样(关于此将在第六章第二节中讨论)。拓跋守寂卒于开元二十四年,据墓志记载,其父继位后,“会朔方不开,皇赫斯怒,周处则以身侚节,毕万乃其后克昌”。周处为西晋将领,在镇压氐人齐万年起义中力战而死;毕万为春秋时晋国大夫,随晋献公伐魏,因功封于魏,子孙便以魏为氏,三家分晋后,到战国时,魏国为七雄之一。

二、平定叛乱

朔方之乱,当指开元九年爆发的六胡州之乱,时间持续到开元十年左右。则拓拔思泰被授予大将军号及郡公号在开元八年之前,是自拓拔立伽之后,历数代而重新授予大将军号,并加封郡公。此时对拓拔部落首领官爵的提升,当与此时朔方之地的形势有关。据《慕容曦光墓志》,慕容曦光在开元二年三月,被封五原郡开国公。拓拔思泰受封或许也在同时。

而且可以看到,在开元二十四年,拓拔守寂卒时,其叔父拓拔兴宗为“朔方军节度副使兼河防使,右领军卫大将军兼将作大匠”。据《慕容曦光墓志》,开元十八年,慕容曦光“敕差充朔方军节度副使”,一直到开元二十六年卒,其一直在任。

则拓拔兴宗和慕容曦光此一时期曾同任副使。可见,在节度使衙,吐谷浑和党项部落使皆充任了节度副使。拓拔兴宗非拓拔氏嗣子,开元二十四年时却充节度副使,且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其官职序列高于其侄拓拔守寂右监门卫大将军,可能是拓拔兴宗与拓拔思泰兄弟皆因战功获得地位的提升。可见到开元后期,部落承袭之制在继续推行的同时,已发生一些变化,军功晋升的地位在慢慢加重。拓拔兴宗虽非嗣子,却可以因军功而升至超越嗣子地位。另外,拓拔思泰官爵得到拓拔守寂承袭,“起家”即“袭西平郡开国公”,并“拜右监门卫大将军、使持节淳、恤等一十八州诸军事兼静边州都督,仍充防御部落使,寻加特进”。

拓跋守寂官爵的提升,当与其时边地形势有关。守寂卒后,其子亦承袭西平郡开国公的爵位。宗纪》载贞观八年十一月,段志玄曾击吐谷浑。史料记载段志玄击吐谷浑具体年月不一致,可能是因为在贞观六年至八年间唐与吐谷浑屡次发生冲突,所记事件不同而已。不过在旧书记载中,言段志玄率领党项之众,值得注意。已知在隋初,即有拓拔木弥降隋等事,隋炀帝时平吐谷浑后,则党项部落亦当有相当一部归附隋朝。

隋末大乱,伏允复青海故地,党项之众的归属当又有变化。唐初制度,多沿袭隋朝。据《拓拔驮布墓志》,其祖吴伽在贞观七年归附唐朝,而正是段志玄击吐谷浑这一时期。可见唐朝在对吐谷浑的对策中,分化吐谷浑势力,是始终坚持的原则。拓拔吴伽归附后,被唐朝册封为“西平郡王、西平州刺史”。隋炀帝大业三年,改鄯州为西平郡,唐武德二年又改为鄯州。

唐廷册封拓拔吴伽为西平郡王,充分体现了对党项部落的重视,可见在派大军讨伐吐谷浑之前,笼络党项部落,以分化吐谷浑势力,成了唐廷的重要策略之一。这当然与党项部落的强大有关。如上所论,隋代归附的有“世雄西平”的吐谷浑“名王弥府君”。唐初内附的拓拔吴伽祖先是曾与“浑部杂居”的“蒿头川王”,“种落蕃殖,控弦十万”,且“代修职贡,纳款王庭”,《拓拔驮布墓志》并言“蒿头川王是称党项”。

三、和吐谷浑部族杂居

则党项部落与吐谷浑部落杂居青海之地,从其向中原王朝朝贡来看,有一定的独立性。隋朝让吐谷浑、党项分别纳贡,在策略上仍是分化吐谷浑在青海的势力之举。不过到了隋末之时,据《拓拔驮布墓志》,“属隋室分崩,吐蕃承臖,伺我无援,大见侵伐”,则由于隋末大乱,吐蕃在隋末时也伺机东进,进取青海之地。拓拔驮布曾祖兀思“恢简多智,沉靖有谋,为浑人所怀,所居成聚,因共立为浑项王焉。鸠逋散,均嗜欲,物其土宜,同其国俗,法是与举,人用大振”。

此时,由于隋朝势力在青海的衰弱,吐谷浑主伏允复其故地,重新取得了青海之地的统治,而党项在与吐蕃的争战中可能实力受损严重,所以拓拔兀思依附吐谷浑,被吐谷浑任命为浑项王。其种落也“所居成居”,并召集逃亡,进而又发展强大。到拓拔驮布祖吴伽时,在与吐蕃的争战中,“与浑部潜谋,堕城十数,斩首万计”,可见其军力之强大。

吐谷浑主伏允在隋朝被击败后,“无以自资,率其徒数千骑客于党项”,隋朝对党项没有采取进一步军事行动,则党项势力在其时也当比较强大。吴伽归唐后被封为西平郡王,也说明唐廷继续沿袭了隋朝对党项扶持的策略,在吐谷浑在隋末再次强大之后,争取党项部落的臣属,进而对抗吐谷浑势力。

从唐廷对吴伽的册封来看,在贞观九年唐廷最终用武力讨伐吐谷浑之前,党项拓跋氏势力是唐朝极力争取的。在对抗吐谷浑势力的过程中,是居于首要地位的势力,因此才得以获封西平郡王的称号。不过拓拔吴伽之后,“西平郡王”的封号并未得到承袭。这应该与唐廷在贞观九年平吐谷浑有关。在唐朝取得对青海之地最强大的势力吐谷浑控制权之后,党项部落制衡吐谷浑的重要性随之降低,吴伽之后并未承袭西平郡王的称号。唐在平吐谷浑之后,西平郡王的封号被授予吐谷浑王慕容顺,据《旧唐书·吐谷浑传》记载唐朝平吐谷浑后诏书,言“可封顺为西平郡王,仍授趉胡吕乌甘豆可汗”。

结语

西平郡王更多的体现的是吐谷浑与唐朝中央王朝的臣属关系。同时,唐廷又授予慕容顺趉胡吕乌甘豆可汗称号,可汗号更多体现的是吐谷浑在青海之地,作为各族部落共主的地位。诏书言“仍授”值得注意,这说明在唐朝册封慕容顺为可汗之前,吐谷浑主应该即有此号。

《旧唐书·吐谷浑传》亦载伏允自缢后,“国人乃立顺为可汗,称臣内附”,则此可汗号当即后来唐廷“仍授”的“趉胡吕乌甘豆可汗”。旧书记载吐谷浑国人立可汗与“称臣”并称,则此可汗号也曾为隋朝所认可,应是隋廷册封。唐廷仍沿袭旧制,授以此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