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贾宝玉房里的四个大丫鬟之一,这是今天知秀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误入太虚幻境,翻看了金陵十二钗之册,而翻开的第一本便是金陵十二钗又副册,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晴雯的判词: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寥寥数字,就将晴雯一生命运算尽,而细细品味,不难发现,判词中导致晴雯“寿夭多因诽谤生”的原因就在于“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晴雯内心的高傲与实际身份地位的低下形成了冲突,她身为丫环,却不拿自己当奴才,在大观园内目无下尘,肆意行事,书中明确记载受过晴雯气的就有坠儿、小红、秋纹、麝月以及众多婆子们,清人涂瀛在《红楼梦论赞》之“晴雯赞”中也是这般评价晴雯:
有过人之节,而不能以自藏,此自祸之媒也。晴雯人品心术,都无可议,惟性情卞急,语言犀利,为稍薄耳。使善自藏,当不致逐死。然红颜绝世,易启青蝇;公子多情,竟能白壁,是又女子不字、十年乃字者也。非自爱而能若是乎?
所以晴雯悲剧的根源就在于“心比天高”四字上,但这四字究竟是何含义?这四字又与王夫人一定要撵走晴雯有什么关系?这正是我们接下来要分析的重点。
晴雯判词“心比天高”的双层内涵:人人平等与自我叛逆
晴雯的“心比天高”,笔者个人认为其核心思想有两个——“人人平等”与“自我叛逆”,晴雯用自己的一生贯彻了这两点,我们详细展开来谈这两点。
①晴雯的“人人平等”观念。
晴雯虽然身为丫环,但却能在内心深处保持一种“谁又比谁高贵些”的意识,这种意识放在封建时代无疑是超前的,书中验证晴雯这种思想的例子简直不胜枚举,比如第三十七回,秋纹给王夫人送花,王夫人一时高兴便赏了秋纹几件旧衣裳,秋纹欣喜之下便对怡红院众姐妹一番炫耀,晴雯听完却不齿秋纹的自甘下贱,两人就有了这么一番对话:
晴雯笑道:“呸!没见世面的小蹄子!那是把好的给了人,挑剩下的才给你,你还充有脸呢!”秋纹道:“凭他给谁剩的,到底是太太的恩典,”晴雯道:“要是我,我就不要。若是给别人剩下的给我,也罢了。一样这屋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第三十七回
晴雯此处提到的“好的给了人”,应该指的是王夫人赏赐袭人不少好衣裳,却把这些旧衣裳赏给秋纹,在她看来,大家都是丫环,凭什么袭人是好衣裳,却给秋纹旧衣裳,更可气的是秋纹居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口口声声称是“太太的恩典”,所以晴雯很看不上秋纹身上的奴性。
但不得不提的是,晴雯意识中虽然有“人人平等”的意识,但她毕竟生活在封建时代,她的意识必然带有时代的烙印,而不可能是现代版的“人人平等”。比如晴雯虽然总是称“谁又比谁高贵些”,但她也频频利用自己主子丫环的身份打压其他丫环,她曾嘲讽辱骂过丫环小红,用一丈青刺扎过坠儿,怡红院中的小丫环们几乎“谈晴雯色变”,第七十三回一个小丫头打瞌睡摔倒,醒来的第一反应却是哭着向晴雯求饶:好姐姐,我再不敢了。
由此可见,晴雯的平等意识,并没有做到推己及人,而是一直保持在一种萌芽状态,但立足时代原因,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②晴雯的自我叛逆精神。
如果说晴雯的人人平等意识,是她对周围环境的要求,那么“自我反叛”则是晴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何为自我反叛?那就是别人都那样做,我偏不跟她们一样!
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晴雯对袭人的态度,袭人为了谋求宝二姨娘的位置,曾在第六回与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借用这种形式获取了主子贾宝玉的心,这种做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按照《红楼梦》第六十五回小厮兴儿所言:我们家的规矩,凡爷们大了,未娶亲之先,都先放两个人服侍的。所以由此观之,袭人的做法并不算越礼,事实上,怡红院大部分丫环都有这样的想法,包括大观园中的婆子们也是个个都在想办法要将女儿送到怡红院。
若是晴雯想走这条路,她有压倒性的优势,一方面她容貌姣好,贾宝玉格外喜欢她,另一方面她又颇得贾母欢心,贾母当年将晴雯送到贾宝玉身边,其实就是当作未来姨娘来培养的(详见第七十七回,王夫人与贾母的谈话),所以晴雯完全可以“服侍”贾宝玉,成为通房丫环,再进一步成为宝二姨娘,如果晴雯真的这么做了,她的姨娘之位几乎是稳稳当当的,可问题在于晴雯不想这么做。关于这一点西园主人之《红楼梦论辩》中曾对袭人和晴雯进行过对比:
袭人之事宝玉也用柔,而晴雯则用刚;袭人之事宝玉也以顺,而晴雯则以逆;袭人之事宝玉也纯于浓,而晴雯人则全于淡;袭人之事宝玉也竭力争先,而晴雯则伦亦居后;袭人之事宝玉也或箴或劝,终日无不用心,而晴雯则一喜一怒,我身似不介意。……众人皆热而我独冷,众人皆浊而我独清。
由此观之,晴雯似乎有些“叛逆”,在封建时代,像袭人这般上位的丫环才是正常丫环,因为大家都这么做,但晴雯却不愿随大流也走这条“寻常路”,为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晴雯性格所致,她想让自己区别于其他丫环,不想成为人云亦云中的一员,这与环境无关,完全是个人性情所导致的。
目前有很多论者认为晴雯是不齿用这种方式当姨娘,想保持自己的清白之身,这个观点完全跑偏了,纯粹是按照今天的道德标准来看待晴雯的作为。放在封建时代,袭人这样的丫环才是符合正常纲常礼教的好丫环。换个角度,如果晴雯、袭人是现代人,现代对女性的道德标准是温良恭俭让,若是袭人,她绝对会按照这种标准要求自己,成为大家眼中的好姑娘,但晴雯就不会这样,她反而会肆意彰显自己的个性,以让自己区别于那些被“温良恭俭让”束缚的大部分女孩!
王夫人反感晴雯,其根源在于晴雯对封建等级制度的叛逆
分析完晴雯“心比天高”的双层内涵,我们再立足情节,来看王夫人为何要撵走晴雯,因为这才是导致晴雯之死的直接原因。按照书中的情节,晴雯得以被王夫人注意,是由于王善保家的诽谤,这一情节具体发生在第七十四回,且看原文记载:
王善保家的道:“别的都还罢了。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她生的模样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得像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抓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她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大不成个体统。”——第七十四回
很多论者都将此情节认为是晴雯之死的导火索,其实不然,王善保家的诽谤,只是让王夫人对晴雯产生了反感,但这种反感远远还没有到要撵晴雯走的地步,其后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王夫人命人将晴雯唤来,辱骂了她一番就让她回去了,到底没有直接行辣手摧花之举,甚至从王夫人与王善保家的对话来看,王夫人似乎对主子丫环的嚣张脾气予以了一定理解:
王善保家的道:“这些女孩子们,一个个倒像受了封诰似的,她们就成了千金小姐了。闹下天来,谁敢哼一声儿?不然就挑唆姑娘们的丫头们,说欺负了姑娘们了,谁还耽得起?”王夫人道:“这也有的常情。跟姑娘的丫头,原比别的娇贵些,你们该劝她们。连主子们的姑娘不教导尚且不堪,何况她们?”——第七十四回
其后王夫人发动抄检大观园,晴雯处也没有搜查出什么问题,按理说事情到这里似乎就结束了,可到了第七十七回,王夫人突然杀了个“回马枪”,再次整顿怡红院,将晴雯、四儿、芳官悉数撵了出去。
王夫人为何突然要撵走晴雯、芳官、四儿呢?用王夫人的话说就是“难道我通共一个宝玉,就这么放心凭你们勾引坏了不成”,王夫人在担心什么,是担心这些丫头都跟宝玉有云雨之情吗?若是如此,最应该撵走的丫环应该是袭人,所以王夫人口中的“勾引宝玉”指的并不是单纯的云雨事,而是指这些丫环阻碍了贾宝玉的未来。
晴雯一直提倡人人平等,常说“谁又比谁高贵些”;四儿曾公开宣布“同日生日就是夫妻”,而她自己就和宝玉是同一天生日;芳官成精鼓捣,挑唆着宝玉无所不为。这三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她们都在不知不觉之中僭越了冷酷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在王夫人眼中,贾宝玉是主子,晴雯、四儿、芳官都是丫环,丫环仅仅是下贱的劳动工具,跟主子之间是有贵贱之分的,一旦主子、丫环的界限被模糊化了,造成主不主,奴不奴的现象,那么必然会对贾宝玉的思想造成影响。
设想一下,如果贾宝玉本身有着森严的等级观念,那么王夫人完全没有必要担忧,因为贾宝玉自己能掌握住主仆之间的界限,但事实是贾宝玉本身是个性情中人,且最喜爱女孩,若是任凭他跟这些没上没下的丫环们厮混,那么贾宝玉就会逐渐对丫环、下人阶层形成认同感,并丧失好好学习、立身功名的内在动力——因为贵族和奴仆划上了等号,这才是王夫人最为担心的事情,她并不在乎丫环与宝玉有云雨情,而在乎贾宝玉的思想是否还在正轨!
这也是为何王夫人很放心袭人、麝月、秋纹等人的原因,这几个丫环很老实,她们知道自己的身份地位,并一直严守主仆之间的界限,从来不敢逾越,甚至时不时还规劝贾宝玉好好读书,时刻提醒贾宝玉你是主子,是贵族,要好好读书,将来为官做宰,你和我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这一切正是王夫人所期盼的。
结语:综上所述,晴雯之死的悲剧,其内因是复杂的,晴雯本身“心比天高”,这让她成为封建大环境下的众矢之的,王善保家的谗言仅仅是晴雯之死的一根导火索,引发这场爆炸的是火药却是晴雯对封建等级制度的践踏。但可惜的是,晴雯至死也没有发现这一点,即便在溘然长逝之际,贾宝玉前来探望,她也是发出不平的哀鸣:“我虽生得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蜜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太不服”,直到生命的尽头,晴雯还是站在人人平等基础上的思想道德高度来审视自己的遭遇,却不知自己被撵的真实原因,着实可叹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