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又称史太君,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主要角色之一,今天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贾母可谓是《红楼梦》中最受人敬爱的长辈,她慈祥和蔼,惜贫怜弱,人品极佳,更为关键的是,她更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的支持者,这让读者对贾母更加喜欢,笔者之前也曾撰文称赞过贾母的世事洞明,但《红楼梦》中的人物皆是正邪两赋的,今日不妨从贾母的劣根性方面进行解读探究。
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读者最为关心的贾母对木石姻缘的态度,目前一致认为贾母是宝黛爱情的坚定支持者,而且也正是因为有贾母的支持,木石姻缘才能有后盾跟王夫人为首的金玉良缘进行对抗,但事实上与大家想象的有所偏差:贾母虽然支持木石姻缘,但远远没有到了非林黛玉不可的地步。
当然会有论者指出第二十五回,王熙凤借吃茶之机打趣黛玉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王熙凤是贾母肚子里的蛔虫,若是贾母没有这层心思,王熙凤敢开这种玩笑?另有第六十六回,小厮兴儿再跟尤二姐、尤三姐介绍贾府内部情况时也曾说过: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过两年老太太一开口,便再无不准的了。
这些证据似乎都实实在在证明了贾母对宝黛爱情的支持。但大家却忽略了第五十一回薛宝琴雪下折梅,贾母立刻相中了宝琴,并向薛姨妈索要宝琴的生辰八字,似有求配之意,很多论者都在刻意模糊这个情节,以贾母在敲打薛家母女为由,将贾母相中宝琴一事进行了模糊处理。事实上,纵观《红楼梦》前八十回,只有第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真的是贾母在敲打薛家,因为前有第二十八回元妃赐礼,似有撮合金玉良缘之意,贾母才发动反击,前后有因有果,逻辑流利妥帖。而贾母借宝琴来敲打薛家母女,前无因,后无果,完全就是其他论者自己脑补出来的情节,不足为信。
所以笔者认为,贾母当时真的是看中了薛宝琴,想为宝玉求配,换句话说,林黛玉并不是贾母心中唯一的宝二奶奶人选。诸位若是还不相信,我们不妨再来看看林黛玉的态度。第三十二回林黛玉在窗外听到贾宝玉与史湘云的对话,在听到贾宝玉那句“林妹妹何曾说过那些混账话,若是她说这些混账话,我早和她生分了”,曹公记录了林黛玉彼时的真实心理:
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刻骨铭心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今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知己,奈我薄命何?——第三十二回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林如海已经去世,林黛玉已然成了孤儿,贾母是林黛玉实际意义上的监护人,对林黛玉的未来的婚嫁负责,可林黛玉心中想的却是“无人为我做主”,诸位可曾想过这是为何?
因为林黛玉自己也知道,贾母对金玉良缘的支持并没有那么坚定,虽然外界对木石姻缘的舆论传的沸沸扬扬,但贾母从未板上钉钉地定下这门亲事,这种不温不火的态度让林黛玉很是担心。无独有偶,到了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林黛玉在跟薛宝钗抱怨在贾府内部的生活时,曾有这么一段对话: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第四十五回
这可谓是林黛玉在贾府真实处境的归纳总结,贾母纵然溺爱黛玉,但也仅仅是在吃的,穿的,用的上下功夫,她并没有切身关心林黛玉的处境与心情,在这一点上,贾母甚至不如丫环紫鹃。
而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立足文本角度,力求客观再来分析贾母这位老人,就会贾母身上存在诸多问题,她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光看表象,她确实很慈祥和蔼,对孙子、孙女很关心爱护,但究其本质,她始终是为了自己高兴。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年林黛玉没来贾府之前,贾母也曾将迎、探、惜三春接到自己身边居住,其实就是为了跟孙女儿们住在一起热热闹闹,以便自己解闷,其后林黛玉来了之后,贾母立刻就将三春抛开,让她们三个住到王夫人这边房后的三间小抱厦内。而且从其后迎春出嫁后,回到贾家曾埋怨的那句“幸而过了婶子(王夫人)这边,过了几年心净日子”,由此可见,迎春只记得跟王夫人住一起的日子,而从小跟随贾母居住的那段时光,应该并不幸福,甚至每每被贾母忽视,所以迎春只记得王夫人的好,却没提贾母,这可作为贾母“精致利己主义者”的一处细微佐证。
贾母喜欢林黛玉,却从未给林黛玉一个承诺,一个实实在在的依靠,导致林黛玉左猜右想,敏感的她病势渐沉,这些贾母是否知道?贾母喜欢鸳鸯,可贾赦要强娶鸳鸯,贾母也仅仅是考虑到贾赦是在打自己“私库”的主意,这才保住鸳鸯,却没给鸳鸯留个后路,她从未考虑过自己百年后鸳鸯落到贾赦手中如何自保?贾母喜欢王熙凤,可贾琏趁着王熙凤生日跟鲍二家的厮混,贾母得知后却是一句:凤丫头,不许恼了,再恼,我也恼了。
有很多论者与读者喜欢将贾母与王夫人进行对比,其实在笔者看来,贾母其实很多方面不如王夫人。贾母从贾府鼎盛时期走来,看似是贾家当年繁荣的缔造者,应该是很有能力的。其实不然,这仅仅是贾府第二代鼎盛时期的大环境导致的幻觉,就算没有史老太君,还会有王老太君、薛老太君替补上场,处在贾府最昌盛时代,只要不犯太大的错误,只要嫁进来稳稳当当混下来,寿命再长些,很轻易就能混成贾母这样的老祖宗地位。
贾母终究成了贾府的“老祖宗”,她便开始了自己的享受生活,她喜欢热闹,就将三春接到自己身边一起住,后来有了林黛玉,就抛开了三春,甚至迎春被嫁给中山狼孙绍祖的时候,这位老祖宗明知不妥,却未曾发一言阻止,因为她老人家觉得“儿女之事,自有天命,况且是她亲父主张,何必出头多事”,贾母只想好好享福,而不想染上任何麻烦。
贾母的这种精致利己主义者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家族很多事,直接关系家族存亡的有两件:第一,贾宝玉的教育,王夫人一直关心贾宝玉的学习,想让其用功读书,考取功名,自己也好母凭子贵,但贾母却十分溺爱贾宝玉,导致王夫人也不敢管得太严格,详见第三十四回王夫人与袭人的对话,贾宝玉可是被宁荣二公寄予希望的贾家关键人物,结果却因贾母的溺爱彻底变成了一个“富贵闲人”,贾母只考虑自己的娱乐,为了溺爱而溺爱,完全不顾这对贾宝玉未来的影响,更没有顾忌家族的未来命运。
第二,贾母贪图享乐,生活过于奢侈。她老人家从贾府鼎盛时期走来,一直过得都是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到了贾府第三代,贾家俨然开始衰败,内部经济逐渐崩溃,这一点王夫人、王熙凤都知道,但却都不敢节省,或者采取一些措施进行节俭,这是为何?还是因为贾母,且看第七十四回原文:
王夫人叹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从公细想,我想她们姊妹几个,也甚可怜了,也不用远比,只说如今你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像个千金小姐的体统......如今还要裁革了去,不但于我心不忍,只怕老太太也未必就依。我虽没受过大荣华富贵,比你们是强的,如今我宁可自己省些,别委屈了她们。以后要省俭,先从我来倒使的。”——第七十四回
就看这一段,就足以判断出王夫人、贾母两人,谁操的心多,谁受的罪多。贾府已然衰败,王夫人甚至开始从自身开始节省,但老太太依然我行我素,吃要吃最好的,玩要玩最好的,热闹半点都不能减,甄家被抄家时,贾母明明听到了这件事,却让大家别讨论了,赶紧想想中秋节如何热闹,这样的贾母,只会让原本已经遥遥欲坠的贾府雪上加霜。
所以,贾母不管是对孙子、孙女,还是家族命运 ,她都未曾承担起半分责任,反观王夫人、王熙凤等人,却是实实在在地在为贾府的未来做努力,但恐怕很多读者只愿意看贾母溺爱宝玉、黛玉,却不愿面对贾母此番作为背后的精致利己主义的本质,贾母从来没爱过任何人,她只爱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