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后,明成祖朱棣为什么没有大杀反而非常重用功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知道,给大家一个参考。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后,建文帝朱允炆与叔叔燕王朱棣之间爆发了长达数年的“靖难之役”。最终朱棣取得了“靖难之役”最后胜利,夺取了建文帝的皇位,是为明成祖。而很多人都认为明成祖不仅是明代历史上功业最高的皇帝,也是最像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帝。
虽然是明代最像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帝,明成祖登基后不仅像他父亲那样没有大杀功臣,反而非常重用跟随自己的这批靖难功臣。朱能、张玉(儿子)的不仅手握大权,荣华富贵还世袭罔替,直到明代灭亡都一等显赫,而姚广孝直到去世都是明代头号重臣。那么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重用功臣呢?
首先,明成祖朱棣的性格和手段虽然都很像朱元璋,但明成祖朱棣的眼光与心胸都要强于自己的父亲。朱元璋屠戮功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出身底层,对官员阶层有强烈的不信任感,而明成祖虽然不能说是出身富贵,但总是帝王之子,眼界和心胸确实和朱元璋不一样。
其次,朱元璋大杀功臣是有两个特殊目标的。通过“胡惟庸案”杀功臣是为了废除宰相制度,通过“蓝玉案”杀功臣则是因为太子朱标早死而为皇太孙朱允炆清除威胁。而明成祖没有这样的特殊目标,自然也就不需要大杀功臣了。
最后,因为明成祖的皇位是推翻合法皇帝得到了,也就是所谓的“逆取”,所以明成祖自己的嫡系班底在朝廷中是少数,导致明成祖登基后就面临着文官集团的强大挑战。明成祖必须重用那些跟随自己打天下的“靖难功臣”,才能制衡这些可能威胁皇位的文官集团。
另外,明成祖登基后干了很多大事,比如郑和下西洋、迁都北京、五征漠北、编撰《永乐大典》等等。而其中很多大事都遭到文官集团的反对,必须依靠功臣集团的支持才能做成。所以明成祖时期的很多大事都是功臣主持的,郑和就是“靖难功臣”,而姚广孝主持编撰了《永乐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