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山东人,出身于没落的官宦世家,他3岁丧母、8岁丧父,因为躲避战乱而跟随叔父诸葛玄投靠荆州牧刘表,这一年诸葛亮只有15岁,两年后,叔父诸葛玄也病逝了,17岁的诸葛亮带着弟弟诸葛均与两个姐姐一起在襄阳生活,而他的哥哥诸葛瑾则在江东投靠了孙权。
诸葛亮的童年及少年时期其实是非常艰难的,一个17岁的少年就要承担起照顾整个家庭的重任,好在诸葛亮聪慧过人、能力超强,一边躬耕,一边读书,一边结交朋友,一边编织了一张庞大的荆州人际关系网。
诸葛亮有四个好朋友,分别是:石韬、孟建、崔钧、徐庶。四人经常一起云游天下,谈论天下大事,显得志同道合,但是四人中除了崔钧下落不明之外,其他三人都投靠了曹魏,诸葛亮的亲哥哥诸葛瑾则投靠了孙权,而诸葛亮本人一直生活在刘表控制的荆州长达十余年,那为什么诸葛亮选择投靠刘备,却不投靠刘表、曹操、孙权呢?
一、诸葛亮为何不投靠刘表?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诸葛亮一直生活在荆州,与很多荆州名士熟识,比如司马徽(水镜先生)、庞德公、黄承彦等人,最为特殊的是,诸葛亮还在荆州编织了一张庞大的人陵关系网,这张网对于诸葛亮后来的政治生涯非常重要。
诸葛亮的大姐嫁给了蒯祺,蒯祺是蒯越、蒯良的族兄弟,而蒯越与蒯良是帮助刘表平定荆州的功臣 ,而且蒯家是荆州襄阳豪门,蒯祺又是诸葛亮的姐夫,诸葛亮与襄阳蒯氏攀上了亲戚关系。
诸葛亮的二姐嫁给了庞山民,庞山民是庞德公的儿子,庞德公是襄阳名士,庞统是庞德公的侄子、庞山民的堂弟,这算起来庞统跟诸葛亮是有亲戚关系的,也难怪诸葛亮后来大力向刘备推荐庞统,诸葛亮与襄阳庞氏也攀上了亲戚关系。
诸葛亮娶了黄承彦的女儿黄氏,黄承彦与刘表是连襟,两人的妻子是亲姐妹,算起来诸葛亮跟刘表都有些亲戚关系,这还没完,黄承彦的妻子(诸葛亮的岳母)是襄阳豪门蔡讽的女儿,襄阳蔡氏是当地最大的豪门,蔡讽还有个儿子叫蔡瑁,蔡瑁也是当年帮助刘表平定荆州的功臣,诸葛亮不仅跟刘表有亲戚关系,而且还跟襄阳蔡氏有亲戚关系。
看看诸葛亮编织的这张人际关系网,几乎囊括了襄阳所有的豪门大族,包括荆州最高军政长官刘表,按理说,诸葛亮投靠刘表是很容易的事,但诸葛亮却没有选择刘表,根本原因是:诸葛亮认为刘表不能成大事。
《三国志 诸葛亮传》: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这是隆中对中的一句话,诸葛亮认为: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却没有能力守住它。
诸葛亮明确认为刘表不能守住荆州,并非诸葛亮一个人是这样的看法,庞德公也是这样的看法,刘表曾经多次请庞德公出山辅佐自己,但庞德公都拒绝了,他的理由是隐居才能保命,出山就有危险,这只是隐含的说法,真正的原因应该也是庞德公认为刘表不能成大事。
英雄所见略同,郭嘉曾经评价刘表是坐谈客,意思就是夸夸其谈的人,或者是说一套做一套的人,诸葛亮本人在荆州多年,而且身边有很多熟识刘表的亲戚及朋友,完全知道刘表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所以诸葛亮做出了“刘表不能守住荆州”的评价。
而诸葛亮本人是要做像管仲、乐毅那样出相入将的人,是要做一番大事业的,一个不能守住自己根据地的刘表,诸葛亮不会投靠的。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
二、诸葛亮为何不投靠曹操?
上文说到诸葛亮因为躲避战乱而从家乡山东来到了荆州襄阳,诸葛亮躲避的战乱其实就是曹操带来的,公元193年,曹操的父亲曹嵩在从徐州返回兖州的路上被杀害,此事与徐州牧陶谦有关,曹操为了报父仇,率军攻打徐州,这就引发了徐州的兵乱。
曹操在攻打徐州时采取了最为严厉的手段,就是屠城,曹操每攻下一个城池,就实行屠城政策,这在史书中有着明确记载:
《后汉书陶谦传》:初平四年,曹操击谦,破彭城傅阳。谦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还。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初三辅遭李傕乱,百姓流移依谦者皆歼。
曹操对徐州的屠城杀了数十万人,泗水都因此而断流,从三辅之乱逃到徐州躲避的流民,几乎全被曹操屠杀,诸葛亮的家乡在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县,这里正好是徐州牧陶谦的地盘,曹操已经屠尽了彭城、傅阳、虑、雎陵、夏丘五座城池,马上就要打到诸葛亮的家乡来了,诸葛亮能不害怕吗?
诸葛亮为了躲避曹操的屠城,大约在195年前后就从家乡逃走了,曹操的屠城行为给了少年诸葛亮莫大的震动,自己的家乡都被曹操屠尽了,诸葛亮对曹操的第一印象就是非常不好的,再加上诸葛亮为人正直、爱护百姓,与曹操完全就不是同类人,正所谓志不同、道不合,不相为谋,所以诸葛亮不愿意投靠曹操。
除此之外,诸葛亮认为投靠曹操相对来说是没有前途的。诸葛亮的关系网主要在荆州,他虽然出身官宦世家,可是已经没落了,想要投靠曹操是不可能得到重用的,这与诸葛亮的理想相差甚远。
曹操手下的兵权掌控在夏侯氏与曹氏宗亲手中,而曹操手下的重要官员主要来自颍川士族的推荐,以荀彧为首的文官集团是曹操的核心班底,比如荀彧、荀攸、戏志才、郭嘉、陈群、钟繇、枣祇、辛毗、杜袭、赵俨等人,全都是颍川人,连司马懿也是荀彧推荐给曹操的。
诸葛亮在被排除在这个圈子之外的人,他没有显赫的出身,也与中原士族没有关系,更与荀彧为首的颍川士族搭不上边,就算诸葛亮投靠曹操,也很难在人才济济的曹魏得到重视,看看诸葛亮的三个好朋友石韬、孟建、徐庶投靠曹魏后的结局就会明白了,徐庶担任御史中丞,石韬担任郡守,孟建担任凉州刺史、征东将军,虽然官职不低了,但这并不是诸葛亮的理想,诸葛亮想做的是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国之丞相。
诸葛亮是那种不能得到重用,就不会投靠对方的人,有点宁缺勿滥的意思,诸葛亮如果投靠曹操,肯定地位不如荀彧的,而且也无法有独立的权力来治国,曹操治下的曹魏政权,大权在曹操手中,其他人很难有独立的想法,即使有,也要报告给曹操来决定。
况且曹操手下人才济济,像诸葛亮这样的人才有很多,比如荀彧,其治国理政能力与诸葛亮差不了多少,相对来说,曹操并不缺少诸葛亮这样的人物,也就不会重视诸葛亮,所以诸葛亮也不会投靠曹操。
三、诸葛亮为何不投靠孙权?
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早就投靠了孙权,按道理来说,诸葛瑾可以叫自己的弟弟诸葛亮来,然后一起投靠孙权,但明显诸葛亮也不愿意投靠孙权,主要有2个原因:
1、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诸葛瑾已经投靠了孙权,为了家族的长远利益,因此诸葛亮不能投靠孙权,这是东汉末年一些世家大族的明哲保身,如果一个家族只投靠一方势力,将来这方势力倒了,那整个家族也全完了。
相反,如果把一个家族一分为二或一分为三,分别投靠不同的势力,如果一家势力倒了,那另一家势力有可能崛起,这样一个家族总能保住一分子,这叫两家下庄,鸡蛋不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诸葛亮就有这样的考虑,或者其家族也有这样的考虑,果然后来诸葛瑾这一系因为政治斗争失败全部被杀,而诸葛亮因为把诸葛瑾的一个儿子弄来当养子,反而成为了诸葛瑾这一系唯一的继承人,出于这样的考虑,诸葛亮没有投靠孙权。
2、诸葛亮投靠孙权不能得到重用。
孙权的手下也是人才济济,其核心势力是周瑜、鲁肃这样的淮泗流亡士人以及陆逊、顾雍这样江东本地豪门大族,而且鲁肃、周瑜加在一起的作用与诸葛亮的作用是高度重合的,鲁肃早在公元200年前后就为孙权提出了战略规划,这比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隆中对战略早了7年。
换句话说,孙权有了鲁肃、周瑜这样的人才,就不再迫切需要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孙权已经有了诸葛瑾,如果诸葛亮投靠孙权,是不会得到重用的,更不能有管仲、乐毅那样出将入相的地位,所以诸葛亮也不会投靠孙权。
诸葛亮看来看去,只有刘备符合自己,诸葛亮投靠刘备主要有三个原因:
1、刘备极其缺乏诸葛亮这样的治国理政人才。
刘备身边没一个像样的谋士与治国人才,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徐庶,结果又投靠曹操了,正因为刘备缺人才,所以诸葛亮投靠刘备一定会得到重用与重视。
当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时,刘备宁愿三顾茅庐也要把诸葛亮请出来,这就说明了刘备非常重视诸葛亮,刘备的三顾茅庐让诸葛亮得到了重视,满足了诸葛亮精神上的需求,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结果,任何单方面的选择都是不能成功的。同时,刘备的重视激发了诸葛亮的投靠之心,这样双向选择就成功了。
2、刘备能够重视诸葛亮的理想,并给予其发挥的空间。
从后来的情况来看,刘备给了诸葛亮相当大的独立活动空间,这非常重要,人才都是需要有独立发挥的空间,才能彰显自己的能力,比如韩信,如果一直跟着刘邦一起作战,他就不可能是兵仙,相反,让韩信自己率军作战,这样最大程度地激发了韩信的潜能,发挥他的能力,才成百战百胜。
很多人才都需要空间来培养,这是伯乐与非伯乐对待千里马的不同态度,没有这个独立的空间,跟曹操一样,任何事都要自己拿主意、做决定,手下人只不过是执行者,这样的做法不是诸葛亮所需要的,而刘备恰好能满足他。
刘备出征益州时,诸葛亮在后方足兵足粮,也包括总理一切后方事务,这有很大的权力,如同刘邦的萧何一样,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只要是人才,都会想独立的空间来发挥自己的能力,而刘备做到了这一点,所以诸葛亮投靠了刘备。
刘备给了诸葛亮独立发挥的空间
3、刘备是潜力股,有雄心大志和能力,只是缺少机会与战略。
刘备是潜力股,有着不可估量的前途,只是目前处于低谷期罢了,刘备是曹操眼中的英雄,天下唯二的英雄,是袁绍与刘表的贵宾,是一直在创业从来不说失败的创业者,刘备具备成功的潜能,只是不知道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
诸葛亮看到了这一点,毕竟诸葛亮投靠刘备是想要成功的,如果刘备也像刘表一样守不住荆州,他也不会投靠刘备的,但事实证明刘备是有能力的,将来是可以成功的,或者说具备成功的可能,经过诸葛亮的辅佐,刘备也确定成功了,这就是诸葛亮的眼光,有时候伯乐在选千里马,同时千里马也会选择伯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