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火药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中国古代火药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火药是由中国的古代术士在炼丹的时候无意之间调配出来的,他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走向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爱好和平的中国人用火药来制造烟花爆竹,而西方人则用它制造出了火器长枪,晚明直至清末,中国的火器发展要远远落后于西方,这就造成了我们国家落后挨打的局面,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中国的火器又是如何演变的呢?

其实中国人使用火药打仗的最早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公元九零四年,唐哀帝时期,后来被尊为南吴太祖的杨行密,在战争当中曾使用过火药,郑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在实战当中被火药烧伤的人,但是从实战效果来看,这种火药的效果是燃烧而不是爆炸,所以我们只能说这是火药应用的雏形,这与后来火药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到了宋代,当权者意识到了火药的重要性,开始大力发展火药。那个时候就有人发现,可以用火药桶绑在箭上,大大增加弓箭的发射速度与射程,便开始主张推广。根据五经总要的记载,那个时候火药的配方和现在是有所不同的,其中还有很多杂质。现代科学家们根据古文中的记载,配置出了古代火药,发现这种火药并不能在密闭的空间产生爆燃,只能在空气中慢慢的燃烧,并释放出大量的黄色烟雾。也就是说,这种火药根本不能用来发射子弹或产生爆炸,只能起到类似于燃烧弹的作用。

在之后一百多年的战争当中,中国人不断总结经验,改进火器,到南宋的时候,终于有人发明了一种火药,它装在竹筒里可以喷射出火焰,燃烧敌人的武器。这种火药的威力显然已经比之前只能缓慢燃烧的原始火药改良了很多了,如果这个时候中国古人能够去除火药里的杂质,再调整比例研制出现代型的火药,那么也许中国人能早在十一世纪就搞出火枪、火炮和炸弹,也不会陷入后来的被动挨打的局面了。但可惜的是,由于没有科学的指导,我们的祖先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走向了一条背道而驰的道路。

与此同时,中国发明的火药在南宋时期被阿拉伯商人引入到了欧洲。对于这个来自东方的新发明,欧洲人一开始这也很困惑,从十四世纪以来,欧洲人尝试了许多配方来探索火药原料的最佳配比,直到十六世纪,随着现代化学学科的兴起,欧洲人终于弄清楚了各种化学成分在调配火药中的作用,并且确定了枪支当中最佳的火药配方。

欧洲的火器技术在文艺复兴之后也历经了快速演变,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实证科学法,他们掌握了十六世纪枪支各部分尺寸和口径的最佳比例,并且根据准确的数据铸造出了枪支。可是这个时候,我国仍然是以重量来作为评判火器质量的标准是缺乏科学依据的,甚至在铸造火炮的时候,也要用阴阳五行和天人感应来解释。所以中国的火器水平一直保持在十六世纪之前,被欧洲人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到了明朝的时候,为了满足战争的需要,统治者开始向西方引进火器,这时我们熟知的红衣大炮就来到了中国,与明代我们自主研发的传统大炮相比,红一大炮确实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它的射程远、炮筒的直径更大,能装填的火药更多,而且精度很准,所以这个时候中国就开始仿制并推广红衣大炮了。明清时期,在接触到欧洲火器和其他科学知识之初,曾经积极的学习和引进,但是这种高端的军事科技可都是一个国家的机密呀,想要大规模的引进和学习还是不太容易的。而且工业革命之后,西方科技发展的很快,远远地把中国甩在了身后,拖着沉重历史包袱的中国统治者渐渐地感到了恐惧,最后他们干脆闭关锁国、掩耳盗铃,放弃了学习,中国的火器也就停滞不前了。

直至近代,西方国家用坚船利炮敲开了我们的国门,这才又一次让我们重新警醒,这让我们意识到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虽然我们发明的火药,但是也不能躺在功劳本上睡大觉,科技进步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永远处于领先位置,落后就要挨打,强国先强军,令我们欣慰的是经过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到今天,我们国家的武器装备实力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数一数二,这就是我们的强国之本,也是成为超一流大国的底气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