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谯周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谯周(201年-270年),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人,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
幼贫丧父,少读典籍,精研六经,颇晓天文,为蜀地大儒之一,门下有陈寿、罗宪等学生。诸葛亮做益州牧时,任命他做劝学从事。诸葛亮死后,谯周前往奔丧,虽然朝廷随后下诏禁止奔丧,但谯周仍因行动迅速而得以到达。刘禅立太子时任命他做太子仆,调令家令,之后迁任中散大夫,光禄大夫。在蜀汉任官时期,一向以反对北伐战略而闻名。见姜维多次北伐而虚耗蜀汉国力,因而不满,著《仇国论》力陈北伐之失。
炎兴元年(263年),魏国三路伐蜀,谯周因劝刘禅投降,“有全国之功”,被封为阳城亭侯,迁骑都尉,散骑常侍。司马炎称帝后,征召谯周入洛阳为官,谯周无奈之下带病前赴洛阳,不久病死。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谯周于东汉末年汉献帝刘协建安五年(公元201年)出生于著名的书香人家。幼年丧父,受父亲熏陶,自幼勤奋好学,饱读经书,知晓天文。
建兴年间,诸葛亮为蜀汉丞相,任命谯周为劝学从事。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诸葛亮于五丈原病逝,谯周当时在家,听闻这个消息,随即前往奔丧,时有后主诏书禁止大臣前往奔丧,但因为谯周行动迅速,得以到达。同年,蒋琬领益州刺史,谯周转任典学从事,为益州学者之首。
上疏直谏
延熙元年(公元238年),后主刘禅立刘璿为太子。谯周被调到太子府为仆他后转为家令。时刘禅经常外出游玩,沉醉于声色之中,谯周上疏给刘禅,援引古义,劝谏刘禅应该尊奉先帝刘备遗德,减少乐宫、后宫的增造。谯周因此被转任为中散大夫,仍然侍奉太子。
延熙二十年(公元257年),谯周因为看到蜀汉经常对魏国用兵,百姓因此凋瘁,谯周因此与尚书令陈祗展开了激烈的辩论。退朝以后,谯周书写《仇国论》。
保全国家
后谯周升任为光禄大夫,位亚九列。虽然不参与朝政,但是却仍以儒行见礼,后生学者们有疑问都喜欢去问谯周,而谯周也能引经据典来解答。
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冬,邓艾攻克江油。而刘禅因为听从黄皓之言,认为敌兵不会来,所以不作城守调度。及邓艾入阴平,百姓受到惊扰,逃进山野,无法禁止。邓艾长趋直入,逼近成都。刘禅于是召群臣商议对策,谯周力排众议,劝刘禅投降。
魏景元五年(公元264年),司马昭被拜为相国,封晋王,认为谯周有保全国家之功,封谯周为阳城亭侯。又下书召谯周前往洛阳任职,谯周行至汉中,因为患病而停滞不前。
因病辞世
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夏,巴郡文立从洛阳回蜀,见谯周,谯周因为病重所以说话说不清楚,于是写到“典午忽兮,月酉没兮。”意思是司马到八月就没了,而后司马昭果然于八月死亡。
司马炎称帝后,多次下诏书催促谯周,谯周带病前往洛阳,泰始三年(公元267年),谯周病重卧床不起,被拜为骑都尉,谯周认为自己无功,请求回到封地,但是司马炎不允许。
泰始六年(公元270年)秋,谯周被封为散骑常侍,因为病重无法参拜,至冬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