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是唐朝武周时期的著名贤相,无论在正史中还是在民间,他都有着极高的地位和知名度。狄仁杰一生的辉煌时代,是在武则天在位时期(武则天怎么死的)。
狄仁杰与武则天颇有些缘分,二人是山西老乡,狄仁杰老家在太原,武则天老家在文水,今天地图距离才160多里,算是正儿八经的同乡。估计在南腔北调的朝堂上,武则天能听到狄仁杰的乡音,自然会生出几分亲近之感。
狄仁杰比武则天小六岁,年龄相近,两人算是同一代人。狄仁杰属于大器晚成,年轻时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从最基层的小官做起,历经几十年的打拼,最后才登上朝廷宰相之位。
他一生的大好年华,基本都在唐高宗李治时期度过,李治庸碌不识人,狄仁杰在他手下长期担任地方官员,还在大理寺干过一段,成就斐然,并未怎么引起重视。武则天上台时,他才被委以重任,但此时他已是年过六旬的老者了。
狄仁杰为人精明强干,机敏灵活。他既对朝廷忠心耿耿,一心为国,但同时也精通为官之道,通权达变,懂得保全自己。不像很多忠臣那样,不讲技巧不看时机,一味死打硬拼,结果既不能报国也不能保全自身。他一身正气满腹才华,为官做人、理政治国都有自己一套办法,难怪武则天十分欣赏他,把他作为知己和心腹。电视剧中的狄仁杰与李元芳断案如神,其实仅仅是他才干的冰山一角。
在担任武则天的宰相之后,狄仁杰尽心竭力,为她献计献策,辅佐朝纲,成为武则天的须臾不可暂离的左膀右臂,基本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武则天时期最为敏感的莫过于皇位传承问题,在传位于李家人还是武家人之间,武则天难以决断。
狄仁杰利用武则天的信任和自己的谈话技巧,反复多次向武则天进谏,皇位后来能传位李显,大唐江山得以恢复,狄仁杰厥功至伟。
俗语常说一物降一物,武则天强悍精明,在朝堂上作风像个赳赳武夫,杀伐决断从不留情。唯独到了狄仁杰面前,却变得温顺贤良了许多。因此野史常说武则天与狄仁杰有一段情之类,这就纯属无稽之谈了。唐高宗李治在位时,狄仁杰远在外地,曾有一段时间在京师为官,但此时武则天还在深居后宫当皇后。
武则天监国期间,狄仁杰又调到外地好几年,两人连见面都很少。武周建立后,两人倒是朝夕相处了,武则天登基时六十七岁,狄仁杰已六十一岁,已是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老爷爷了。
因此两人之间顶多算是君臣加知音加朋友的关系,除此无他。《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见狄仁杰朝拜时,看他身躯老迈行动不便,经常阻止他行礼,还说:“每见公拜,朕亦身痛。”怜惜之情溢于言表。
狄仁杰病故后,武则天倍感伤痛,哭着说:“朝堂空矣!”寥寥4字,蕴含无尽的凄凉落寞。此4字,既有老人眼见同辈凋零,岁月无多的伤感,也有老友故去,知音难再逢的孤独,千载之后读来亦觉触动人心。
狄公故去,明明还有满朝大臣济济一堂,可一句“朝堂空矣”,简直就是对众大臣视而不见,明摆着说大家都是酒囊饭袋,一百个也比不上狄公一人,狄公一死朝中无人,所以才会让女皇有“朝堂空矣”之叹。
不过据实而言,狄仁杰在武周时期的表现和作为,其见识、能力和魄力,朝中的确无人能及。狄仁杰故去,朝廷每逢大事,大臣们唯唯诺诺难以决断,武则天就会感叹:“天夺吾国老何太早耶!”可见她对狄仁杰的信任和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