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第一卷·序列·标本阴阳具体内容是什么?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融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本草纲目·第一卷·序列·标本阴阳

李杲说:治病的医者,当知标本。以身体而论,外为标,内为本;阳为标,阴为本。故六腑属阳为标,五脏属阴为本;脏腑在内为本,十二经络在外为标。而脏腑阴阳气血经络又各有标本之分。以病而论,先受为本,后传为标。故百病必先治其本,后治其标。否则邪气滋甚,其病益蓄。纵先生轻病,后生重病,亦先治其轻,后治其重,则邪气乃伏。有中满及病大小便不利,则无问先后标本,必先治满及大小便,为其急也。故曰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又从前来者为实邪,后来者为虚邪。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假如肝受心火,为前来实邪,当于肝经刺荥穴以泻心火,为先治其本;于心经刺荣穴以泻心火,为后治其标。用药则入肝之药为引,用泻心之药为君。经云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是也。又如肝受肾水为虚邪,当于肾经刺井穴以补肝木,为先治其标;后于肝经刺合穴以泻肾水,为后治其本。用药则入肾之药为引,补肝之药为君。经云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是也。

喉咙以下称为六脏,为手足三阴,咽门以下称六腑,为手足三阳。诸脏属阴为里,诸腑属阳为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