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接班人蔡卞竟是蔡京的亲弟弟?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说到蔡卞也许不太出名,但他亲哥蔡京蔡太师的名号那是“如雷贯耳”,看过《水浒传》的一定知道,蔡京是北宋晚期最大的权臣,造成北宋灭亡的直接原因之一就是蔡京弄权。蔡京名声臭,但他弟弟蔡卞死后居然得到了文臣第一等谥号“文正”,这又是怎么回事?
一、蔡卞所处的时代
北宋中后期三冗两积的问题,学过历史的都知道。早在1043年,范仲淹等士大夫就进行了自救运动“庆历新政”,可惜失败,北宋就继续衰落下去。蔡卞就出生于1058年,时值宋仁宗晚年。
1069年,神宗熙宁时期,王安石开始变法。1070年,蔡卞进士及第,其年龄不过13岁!可谓天才少年。蔡卞成年后便任职江阴县主簿,这时期王安石的免役法传到江阴,蔡卞直呼内行,不遗余力地推行。蔡卞因为有才能,又对新法不遗余力地执行,终于得到了王安石的青睐,王安石遂将小女儿嫁给他,并将他收入门下,即所谓“妻以女,因从之学”。这个不到20岁的青年小伙,就成了当朝权相王安石的门生兼女婿。凭借这层关系,蔡卞成了新党骨干,是王安石的铁杆支持者。
王安石有两个女儿,小女儿王氏正史没流传下来她的名字,叫什么不知道,被封福国夫人,今天传言叫王堇。宋人的《能改斋漫录》说,王氏十分有才华, “颇知书,能诗词”,最著名的故事就是她读到和尚惠洪的诗句“十分春瘦缘何事,一掬归心未到家”一句,大骂“浪子和尚耳”,出家做了和尚,还不忘少年韵事。其次她很有政治才能,“蔡卞每有国事,先谋于床笫,然后宣读于庙堂”,这就是当时宋人鄙视蔡卞的原因,说他惧内,其实从今天的视角来看,只能说明王夫人很有才能啊,能帮助丈夫解决难题,王氏可谓贤内助。
二、转入中央
1079年,蔡卞升入国子监任直讲,从品阶上看,原来的职业主簿是编制外,现在的直讲也不入流,但直讲是在中央,这可不是官阶能比的。这是他仕途中最重要的转折点。进入中央后,还是官场老一套,先参与修书、校对、编纂。到了元丰时期(1080年),终于从修书先生升为“同知谏院管勾国子监”。同知、管勾都是实权,所以这一时期他一身两职,但工作重心在谏院。
宋代谏院专门负责弹劾,《续资治通鉴长编》就说,蔡卞在谏院任上尽职尽责,刚正不阿,他弹劾的人很多,最著名的就是王仲修之事。王仲修是当时宰相王珪的儿子,因为他私生活混乱,“扬州燕饮,与女妓戏”,而被蔡卞弹劾。你说王仲修这个事大吗?其实不大,所以谏官们也都看在王宰相的面子上,对王仲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有蔡卞直言揭发,打了王宰相的脸。结果1081年8月,蔡卞被踢出谏院,继续回史馆修书。
三、正式崛起
蔡卞文化素养高,修书修得好,再加上宋朝重文轻武,只要文化素养高就是好大臣,所以1082年5月,蔡卞又升为侍御史知杂事,还是负责弹劾。因为神宗认为蔡卞“必不肯比附”,所以放心让他监督百官。但在群臣的阻力下,蔡卞不能上任,最后转为侍讲,跟随皇帝左右充当秘书。这反而拉近了他和皇帝的距离。到了元丰七年(1084年),蔡卞已经升级成了给事中,宋神宗时的给事中相对重要,正四品,管门下省事,掌封驳权。如此可见其官运之亨通。
纵观蔡卞的任职经历,有蔡卞本人的能力因素,但和他依靠的大树王安石密不可分。如前所述,蔡卞自小神童,文学素养高,而且他还深得王安石真传,其妻为王安石嫡女,蔡卞算是王安石一派的重要人物。王安石变法又是神宗支持的,虽然在种种压力下,变法不得进行,王安石也被罢免,但在神宗内心,富国强兵的愿望还是存在的,所以神宗提拔蔡卞的过程可以看做是尽力维护王安石精神,保留变法火种以备再起。
四、党争下的历练
27岁的蔡卞已经成了四品大官,这种官运亨通终于遭到了打击。1085年,神宗去世,保守党总后台高太后垂帘复辟,史称“元祐更化”。在高太后主导下,保守党对新党进行了大规模清算,蔡卞凭借王安石门生兼女婿的双重身份成了重点打击对象。保守党骨干、御史中丞刘挚当年就上书,说蔡卞“少年”“暴起”,不符合规矩,所以将他赶紧踢出中央,下放地方历练。刘挚的弹劾其实没指出蔡卞到底犯了什么错误,就是说他年轻不适合。
结果1086年刚过完年,蔡卞就被下放到宣州任知州。此后一直辗转地方,一待就是8年。苏轼曾给蔡卞写过《蔡卞知江宁府》,大赞蔡卞造福一方,“才力之优,见于郡治”。《苏澈集》中说:蔡卞离开广州任地的时候,“夷人清其去,以蔷薇露洒衣送之”,当时广州少数民族多,而且地界荒凉,但蔡卞在那干的挺好,以至于蔡卞离开的时候,夷人还给他办了场泼水节。苏轼、苏澈可不是新党人士,在那个党同伐异、非党即敌的时期,他们俩都算是蔡卞的政敌,但连二苏都称赞他,看来蔡卞的确在地方干的不错。
五、返朝后的报复
1093年,保守党总后台高太后去世,绍宗亲政。绍宗也有富强之心,当即宣布承接神宗遗志,再行新政,此为“绍圣绍述”。元祐时期被打击的新党,重新回到中央,章惇、曾布、蔡卞依次返朝。1094年,蔡卞为中书舍人。蔡卞十分重视名分,就在返朝的新党团伙商量怎么报复保守党的时候,只有蔡卞上书提出旧《神宗实录》有问题要批判、要再修。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神宗去世后,朝廷修了《神宗实录》,但参与编写的人全是保守党,什么范祖禹、吕公著,这样成书的《神宗实录》里面全是在骂新党祸国殃民,他们修书的原则就是“尽书王安石过失”。所以蔡卞当即提出重修《实录》,绍宗同意。其实蔡卞这一步就是为了占据理论和舆论的制高点,为新党反攻做准备。只有把神宗朝新政的实际情况写出来,才能辨明新政的好处,从而为绍宗“绍述”提供法律、思想、理论依据。
当然蔡卞也不是全身心超然地修书,他在修书之余,还参与了新党反攻计划。首先将史馆中保守党成员全部踢了出去,同时见缝插针,不遗余力地搞“文字狱”。蔡卞仔细阅读旧《神宗实录》,发现疑问就去质问保守党。蔡卞找过范祖禹,在旧《神宗实录》中有些事范祖禹的确是乱写的,所以范就承认了,蔡卞就以此为突破口全盘否定旧《实录》,告诉绍宗可以确定旧《实录》“别无根据”,结果绍宗大怒,将参与编写《实录》的保守党全部贬官一等,并以散官安置。本来以革新为己任的新党,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成了完全为自己团伙谋利益的党派。
蔡卞是王安石女婿,又是门生,还是王安石变法的铁杆支持者,是王安石精神的不二继承人,他凭借根红苗正这个光环,加上借“文字狱”搞倒了一大批保守党,同时编成了新《神宗实录》,给新党执政确立了法理依据,凭此这三项功绩,蔡卞成了同章惇、曾布齐名的绍圣时期的三巨头。
此后的绍圣政局就是由新党主导,蔡卞对他的老丈人王安石可谓极尽赞美,新《实录》大大提高了王安石的地位,他评价王安石为“奋乎百世之下,追尧舜三代”,对王安石的精神可谓全盘继承。在清理保守党后,蔡卞的确想恢复王安石之制,但奈何章惇、曾布二人已忘初心,沦为打着新党头衔争取私利之辈,最终蔡和二人决裂,并与他们进行了政治斗争,这大大耽误了新党改革的恢复。《宋宰辅编年录》就说:绍圣以后,自任以安石之道而为天下者,蔡卞一人而已。
就在新党内讧中,绍宗于1100年去世,蔡和章因皇帝继任问题又斗起来了,最终端王继位,是为徽宗,此后章派被踢出中央。因为易帝变天,保守党再起,在这一过程中,蔡卞依旧坚持新法,结果也被贬。而蔡卞之兄蔡京凭随风倒的本事成功上位,成了宰相,此后蔡京把蔡卞弄回首都并给他少保衔,但他从此远离了政局,1117年蔡卞去世,死后赠谥号“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