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唐玄宗的皇位的读者,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玄宗即位后,任用救时宰相姚崇打击皇族,迅速稳定政治局势。
李隆基的皇位得来并不容易。在他之前,中宗李显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挟持,成为傀儡。而以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为代表的武士集团也蠢蠢欲动。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为了当第二个武则天,竟毒死中宗李显,韦后也效仿武则天,临朝称制。这时,李隆基瞅准时机,和太平公主联合,率领禁军发动政变,杀死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拥立他父亲李旦登基。李旦则下诏立李隆基为皇太子。至此,李隆基朝着皇帝宝座迈出了巨大的一步。
但是,他虽然是太子,地位却并不稳固。因为太平公主也不甘心权力落到别人身上。眼看李隆基权力日盛,越来越不听话,太平公主决定发动兵变。但是,李隆基又在关键时刻先发制人,粉碎了太平公主的阴谋,她也被李隆基赐死在家中,她的儿子以及党羽被处死的多达数十人。登基路上障碍基本剪除了,李隆基终于在28岁这年登上了皇位。
登上皇位并不意味着结束,其实这只是一个开始。当了皇帝,并不意味着权力就稳固了。李显、李旦都是皇帝,但是他们不过是傀儡而已,听人摆布,毫无权力。李隆基可不想成为自己父亲那样的皇帝。于是,在即位初期,他采取了多个措施,巩固自己的权力。
第一招,诛杀功臣、打击功臣集团。历来帝王掌握权力后都要诛杀一批功臣,李隆基也不例外。在他诛杀韦后、平定太平公主谋反过程中,有一些心腹大臣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郭元振、张说、刘幽求等,这些人参与机密,掌握军政权力,而且他们都很有能力,才干突出。这些功臣背后都有各自的势力集团,被这些功臣集团所包围,李隆基的处境并不乐观。谁了解哪天哪个功臣再次叛乱,就把玄宗给换掉了呢?所以,玄宗认为,只可与他们共渡危难,但绝不可使他们得志。
开元元年(713年)十月,唐玄宗在骊山脚下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阅兵仪式。史书上说,这次阅兵征兵二十万,阅兵现场旌旗相连五十里,规模盛大空前。但是,在阅兵仪式上,笑逐颜开的玄宗皇帝突然翻脸,下令把当朝宰相兼兵部尚书郭元振和负责军礼的官员唐绍拖出斩首,罪名是阅兵仪式的军容不整。当时在场的大臣都吓懵了,不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郭元振本人也不明所以。旁边大臣苦苦哀求,请求皇帝赦免。最终,郭元振被免去宰相职务,流放边地。唐绍则没有那么幸运,直接就被砍头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所谓军容不整,只是一个借口,唐玄宗是要拿功臣开刀了。唐玄宗的此次行动,对功臣集团产生了极大的震慑,打击了那些不听话的功臣。这还不够,阅兵结束后,张说、刘幽求等功臣也被逐一贬官,外放到地方担任刺史,让他们远离权力中心。通过诛杀、打击功臣集团,唐玄宗的权力得以巩固,没人再敢和他叫板了。
第二招:打击皇亲国戚。解决了功臣集团,下一步需要解决的就是皇亲国戚。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玄宗皇帝决不允许他的弟兄威胁到他的皇位。他即位后,把宋王李成器、岐王李隆范等人都外放到地方上担任刺史,杜绝宗室和功臣联合发动政变。下令禁止皇亲国戚利用权势为人请托。严厉打击不听话的飞扬跋扈的皇亲国戚,一次皇后的妹夫长孙昕殴打御史大夫李杰,玄宗下令将长孙昕杖杀。还有一次,薛王李业的舅舅王仙童欺凌百姓,被御史弹劾,玄宗毫不留下,下令将王仙童治罪。玄宗对亲贵的严厉打击,震慑朝野,那些平素里骄横跋扈的皇亲国戚们纷纷收敛,不敢再有恣意。
第三招,任用“救时宰相”姚崇进行改革。郭元振被免职后,宰相一职空缺出来,由谁来出任这一要职呢?唐玄宗想到了姚崇。姚崇在武则天时期就已经担任过宰相,是一位刚正廉洁、威望很高的政治家。还在骊山阅兵期间,郭元振刚被拿下,玄宗就召见了姚崇。玄宗当面对姚崇说,要任命他为宰相。姚崇并没有即刻谢恩,他对玄宗说,我有十点意见要上奏,请陛下考虑,如果做不到,那我这个宰相就不能做。这十条建议是:实行仁政,废除严刑峻法;息兵休战,不求边功;法行自近,公平执法;宦官不得干政;拒绝租赋外的贡献;皇亲国戚不得担任台省官;礼待朝臣;虚怀纳谏;不再增建道观、佛寺;以两汉外戚专权为鉴戒,限制外戚参政。
后来,玄宗基本答应了姚崇的建议。姚崇上任后,大力整顿吏治,与民休息,营造宽容的政治环境。由此,皇权得到了巩固,经济快速发展,大唐开元盛世的景象逐渐清晰明朗。姚崇由此被人们称为“救时宰相”。姚崇之后,他向玄宗推荐宋璟担任宰相,宋璟继续推行姚崇的政策,大唐这才真正迈进了开元盛世。
即位初期的唐玄宗不愧是一代明君,他选贤任能,打击皇族,重用贤才,迅速稳定政治局势,在巩固皇权的同时,也让大唐这艘巨轮沿着正确的方向航行,这才造就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开元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