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即魏文帝,曹魏开国皇帝,三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他在夷陵之战后选择攻打孙权的东吴而不是刘备的蜀汉,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元221年,刘备打着给关羽报仇的名义,亲自率领5万蜀军征讨东吴,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为了避免曹丕趁机下黑手,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态势,一面向曹魏称臣,一面令陆逊领军迎战。两军对峙近大半年,最终在夷陵爆发了冲突,蜀军一战大败,刘备仅率少量骑兵返回白帝城,这便是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
当时天下十三州,曹魏占据九州半,只要能打破三足鼎立的局面,曹魏会有很好的机会统一天下。夷陵之战原本是个好机会,但是曹丕却没有趁机捅刀子,而是呆在北方一动不动,这是为什么?其实,这也怪不得曹丕。从公元221年7月开始,蜀军就开始东进,直到公元222年2月,整整8个月时间,刘备大军才进入猇亭,随后又停滞了4个月。
近一年时间,蜀军速度极为缓慢,虽然与吴军也爆发过战争,但都是小打小闹。也曾攻下数座城池,但都是吴军主动退让的。面对这种情况,曹丕非常犹豫,他不知道刘备到底想不想打孙权?如果站在上帝视觉,肯定会毫不犹豫出兵,因为刘备和孙权的矛盾几乎不可能化解。一是关羽之仇不得不报,二是收复荆州可以化解蜀汉的内部矛盾。
但是曹丕担心,在蜀军和吴军对峙时,自己突然进入战场,会不会让两人联合起来攻打自己?这种可能性还非常大,以刘备和孙权之才,明白当下谁才是主要敌人。因此,曹丕一直没有动静,而是在等一个机会,当刘备和孙权大战三百回合,双方难以罢休之时再进入战场。只是让曹丕郁闷的是,他们要么对峙一年不动手,要么一动手就是决战,完全不给曹丕反应的时间。
夷陵之战后三个月,魏军就多路出兵,以当时信息的传播速度来看,曹丕的反应不可谓不快。按理说,此时刘备大败,蜀汉处于历史最虚弱的时候,如果联手孙权攻打刘备,蜀汉极有可能灭亡,到时曹魏再收拾东吴,就相对得简单多。令人疑惑的是,曹丕为什么选择攻打孙权,而不是战败的刘备?要知道,孙权才刚刚向曹丕称臣不到一年时间。
其实,孙曹联盟不过是一时权宜之计,两人都很清楚。早在曹操时期,首先攻打东吴就成为既定策略,从军事力量的分布就可以看出来。曹休、张辽、臧霸、曹仁等名将都在青、徐、扬三州,而夏侯尚、徐晃、曹真、张郃等人也都派驻荆州一带。究其原因,是因为攻蜀在地形上难度巨大,汉中一带大片无人区难以提供补给,秦岭地势险要不利于大军团展开。
另外,曹丕攻打孙权,并没有打算攻下江东,真正目的是为了限制吴军攻取蜀军。一旦吴军占据蜀国,吴魏两国则形成两分天下,划江而治的局面,到时候再想统一会更难。如果曹丕联和孙权攻打刘备,明显对曹魏不利,因为吴军入蜀容易,魏军入蜀难。两国合作看起来公平,其实魏国只是赔本赚吆喝,而吴国则尽收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