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司天监为天文学做了哪些贡献?

北宋的司天监为天文学做了哪些贡献?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天文学方面屡有革新的优良历法、令人惊羡的发明创造、卓有见识的宇宙观等,在世界天文学发展史上,无不占据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古代社会,北宋正处于科学发展的高峰期,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都非常发达。

在北宋,天文学不仅在制定历法、观测天象等方面有非常大的发展,而且还对封建社会的统治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统治者对于天文学都给予特别的重视。

在这一社会背景之下,北宋时期的天象观测、历法、天文仪器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突破,涌现出许许多多优秀的天文学家,对于我国封建社会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且对于当今社会的天文学研究和发展贡献了中国古代的有益成果。

一、天文学在古代为何如此受重视

在中国古代社会,“君权神授”、“皇权天授”是中国皇权的重要特点,在于表明皇帝是受到上天的旨意来统治整个国家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进行统治,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

天文学在古代并非简单地被认为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不仅与自然宇宙密切相关,同时又带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政治文化属性。

天文学最初目的在于指导农业生产,合理安排农时,但正因为这一重要作用,它也被统治者所利用,以便给统治阶级带来更多在政治上的支撑。

除此之外,天文学中的占星术,代中国古代社会被认为是一种与上天进行沟通,获得上天的旨意的一种重要手段。

天文学不仅可以起到支撑皇权,巩固统治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着皇权。

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们都达成了一个基本的共识,即皇帝是上天派往人间的一个代表,皇帝的言行举止收到上天的约束并且只能收到上天的约束。

因此,当皇帝昏庸无道、无所作为时,上天就会表现出各种异象在对皇帝发出警告。

在古装电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出现特殊星象的时候,官员们会努力谏言,皇帝也会因为出现了一些特殊的天文现象而反省、检讨自己,采取一些政策措施,以此来向上天谢罪,从而来维护统治秩序,起到安定社会的作用。

二、北宋司天监制度

正是因为天文学在古代的社会生活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古代统治者们都十分重视天文学的发展。

在北宋,司天监是天文研究方面的最高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掌握天文变化,制定历法,占卜凶吉,从而能够为统治者提供一些政策制定方面的理论依据。

司天监的机构设置并不算很大,在官员的安排方面,司天监属于正三品官员,下有四品下的少监、五品的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各一人。司天监按规定由中书省负责管理,然而实际上更多的时候是由皇帝直接管理。

对于司天监提举,主要是由皇帝信任的大臣来担任,并且主要是以精通天文历法者居多。

在北宋时期,担任过司天监提举的大臣包括司马光、沈括等。这些大臣不仅深受皇帝的信任,而且他们本身在天文学方面也有着很高的造诣。

与大多数官员由科举来获得官职的方式不同,司天监属下的官吏并不采用这种传统的方式。正是由于天文学这一科学的特殊属性,司天监的官吏大多是通过专门的征召而产生的。

这是因为当时的读书人大多学习四书五经,学习如何写文章,大多数人对于天文学方面的知识并不了解,也就无法担任司天监的职位。

正是由于在中国古代社会,学习天文学知识的人很少,司天监的官员大多都是父子相承。司天监的官员将自己天文学上的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后代,官职也在同一家族内父子相承,成为天文世家。

相对于民间的天文学专家来说,天文世家的孩子从小就收到父辈的教导,能够获得十分系统而全面的天文学知识,尽管是通过父辈的荫蔽来获得官职,但总体上还是能够担任起司天监的职位。

在北宋,统治者们对于天文学是高度重视的,将其作为统治的手段,因此只有官方才能够研究天文,民间百姓是绝对不被允许进行天文学方面的研究和传播的。与此同时,北宋统治者对于民间私习天文的人也会采取极为严重的惩罚手段。

三、北宋的司天监在天文学上的贡献

北宋天文学家在天文学上的贡献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历法,二是天文仪器。

在历法上,《应天历》是北宋天文学家制定的新历法,是天文学上的一大进步。

宋太宗时期,司天监的天文学家们参照昭历、吉历等历法,以二十四节气为对照,经过长期观测发现当时所实际使用的钦天历与实际的天象存在一定的滞后,于是便加以调整,最终制定了《应天历》。

在天文仪器上,北宋时期的“太平浑仪”便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之一,由宋太宗时期的司天监秋正张思训制作完成。

太平浑仪“高达丈余,下设轮子,刻有十二时辰的时间刻度,上部有一个圆形的穹顶,布三百六十五度的天象,利用水银带动穹顶旋转。

到了宋仁宗时期,皇佑浑仪被发明了出来,它弥补了前代浑仪在测量太阳高度角时的缺陷和不足,使得测量结果更加准确,是天文观测史上的又一大进步。

计时器在天文学研究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工具之一,那么在遥远的古代社会,没有现代精确的钟表等各式各样的计时器,当时得到天文学家们是如何计时的呢?

在北宋初期,“秤漏”是当时最为精确最为权威的计时工具,然而事实上计时并不准确,与实际的时间存在误差。

水滴计时是“秤漏”的工作原理,但水滴计时通常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计时精度的下降,比如水质和水温都会对计时产生不小的影响。

因此,宋代司天监官员燕肃在“秤漏”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莲花漏”计时器就这样诞生了。

“莲花漏”是北宋时期天文学发展史上的一大发明,用来天文计时,它是一种多级补偿式的计时器,利用浮子增加漏壶层级数,提高了计时的精度,弥补了前代天文计时器的不足,研制成功后“以候昏晓,世推其精”。

另外,为了保存天文学的研究成果并且传承下去,北宋时期编写了大量的天文学方面的文献资料,根据《续资治通鉴》记载:“开宝五年,禁玄象器物,天文曜历、太乙、雷公、六壬、遁甲等不得私藏于家,有者并送官”,征集民间的天文学著作,将天文学方面的知识和研究成果保存并流传下来。

这也给后世研究天文学,继续发展天文学提供了大量的理论支撑。

北宋时期的司天监,有关天文学的观测资料、时令对比资料一共撰写了五千多篇,并得到了良好的保存。同时,北宋的政府也对这些宝贵的资料才去了十分严格且全面的管理制度。

正因如此,北宋的天文学研究成果才能够一代代流传下来,为后世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四、司天监在天文学历史上的贡献

北宋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沈括,在担任司天监期间,对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为了更好更准确地观测北极星的位置,沈括曾经连续三个月用浑天仪进行观测,严谨详细的记录了自己所观测到的北极星的方位,最终测量出北极星与北极之间的度数。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产生了许多许多的天文学家,包括程颐、周敦颐、张载等,他们从专业知识的角度出发,探寻宇宙中天地变化以及日月星辰的变换规律,同时进一步将天文现象与传统的儒家思想相融合,以此来帮助统治者巩固封建统治。

同时,北宋时期的统治者们也给予天文学高度的重视,司天监的天文专家们也因此收到十分优越的待遇,从而进一步推动天文学家们更加专心认真地研究天文现象,有力地推动了北宋时期天文学的发展。

在中国古代社会,天文学的最终目的历来就是为封建统治而服务的,并非是为了探寻宇宙奥秘或是科学真理。

因此,当天文学家们观察出来的天象,研究出来的结果与统治者的统治目的相违背时,也必然会受到统治者的打压。

总体来说,北宋在天文学方面的贡献,对于天文学的发展是有着极其重要的积极影响的。

比如那些大型的观测仪器、新的历法以及在观星方面的重大成果,都使得北宋在天文学的发展历史中占得一席重要的地位,而其中的司天监,也为此做出了自己的重要贡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