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宏词科指的是什么?博学宏词科,简称词科,也称宏词或宏博。是科举考试制科之一种,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
这是在科举制度之外,笼络知识分子的一种手段。唐开元年间始设,称“博学宏词”,以考拔能文之士。宋神宗后,因考试重经义、策论,考生语文水平降低,朝廷甚感起草诏、诰、章、表等应用文书乏人。遂于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年)置此科。
清代康熙与乾隆时曾两次举试,因乾隆名弘历,“宏”音形义与“弘”相近,故改为博学鸿词。所试为诗、赋、论、经、史、制、策等,不限制秀才举人资格,不论已仕未仕,凡是督抚推荐的,都可以到北京考试。考试后便可以任官。得人颇多,甚有影响。
清朝一共在北京举行过两次博学鸿词科。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藩之乱将平,国势基本稳定。康熙十七年正月,康熙帝称:“自古,一代之兴,必有博学鸿儒,振起文运,阐发经史,润色词章,以备顾问著作之选。朕万几余暇,游心文翰,思得博学之士,用资典学……凡有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士,不论已仕未仕,令在京三品以上,及科道官员,在外督抚布按,各举所知,朕将亲试录用。”
令各地举荐并送至燕京。因天气寒冷,考试时间改为隔年三月。试题是《璇玑玉衡赋》、《省耕诗五言排律二十韵》,全国推荐一百四十三人,考取五十人。其中一等20名、二等30名,合约占应试人数的三分之一,授以侍读、侍讲、编修、检讨等职,并入“明史馆”纂修《明史》。朱彝尊、汪琬、潘耒、毛奇龄均在此列。
雍正末年,下诏举行博学鸿词科。令各省督抚推荐,但未及举行考试雍正驾崩。乾隆元年(1736年)才在京考试,各省推荐的二百七十六人,取十五人,次年又取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