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子午谷奇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魏延提出走子午谷,奇袭关中,他的计谋是否可行?
公元222年,三国时期刘备兵败夷陵,国力大减,刘备去世后,托孤给了诸葛亮,经过两年多的休养生息,国力大增,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军南征,平定了内乱,稳定了国内局势。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去世,魏明帝曹叡继位。此时,诸葛亮觉得北伐曹魏的时机已到,便决定出师北伐,手下大将魏延向诸葛亮提出了走子午谷,奇袭关中,与诸葛亮会师潼关的计谋,诸葛亮没有同意。那么,魏延的计谋是否可行呢?还是诸葛亮太谨慎。
首先来说一下魏延此人在历史上留下的事迹。魏延,字文长,河南义阳人。在刘备驻守荆州的时候,魏延率领手下宗族亲兵2000余人投奔了刘备。刘备入川时,魏延因为多次立下战功,被升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力排重疑,提拔魏延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成为仅次于关羽的独当一方的大将,此后镇守汉中十余年。刘备即位后,封魏延为镇北将军。此后魏延一直跟随诸葛亮北伐曹魏,被封为凉州刺史,封都亭侯。
公元228年,诸葛亮北伐时,魏延曾经向诸葛亮建议,打算亲率手下精锐兵马5000人由子午道袭取关中,仿效韩信的故事,与诸葛亮在潼关会师,遭到了谨慎的诸葛亮反对。
后来诸葛亮率领大军出兵祁山,手下将领都认为应该用作战经验比较丰富的魏延、吴懿为先锋,但诸葛亮没有听从众将的建议,而独断专行的选择让马谡为前锋,结果导致了街亭之败。
公元230年,曹魏三路大军进攻蜀汉汉中地区,其中两路因大雨退还,此时的魏延也率领着一支偏师西入羌中、攻击曹魏凉州地区,魏延率领大军行至阳溪一带,遇到曹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的大军,两军会战,魏延大破费瑶和郭淮。获得大胜的魏延也因此被提拔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而且授予假节,进封为南郑侯。
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与司马懿对峙。司马懿使大将张郃攻打在南围的蜀将王平,自己亲率主力与诸葛亮正面决战。诸葛亮下令魏延、高翔、吴班率军逆境中出战,魏兵大败,获盔甲首级三千余,司马懿败退自己的大营自保。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几次与曹魏的遭遇战,魏延都能抓住战机,即便是处于下风也能反败为胜,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魏延的作战经验很丰富,得到了诸葛亮手下将领们的一致认可,他自领军以来从没有过一次失败,可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再说,他提出的奇袭子午谷计谋,难道是夸夸其谈,不适合实际,真的不可行吗?魏延在汉中防守10多年,对汉中至长安方面的路径可谓了如指掌,也多次派人探查过路径,认为此路是非常可行的,魏延难道不了解此行也很危险吗,有了实地考察才有发言权,绝不是一时头脑发热去送死。
上面也说,魏延受到刘备的重用,刘备是大家公认的有识人之明,他的手下关羽、张飞都为他卖命而死,赵云对他忠心耿耿,刘备临死之前还说马谡不可大用,而诸葛亮不听,导致大败,可见刘备的识人之明。在刘备眼里,魏延是可堪大用的。而在诸葛亮眼里呢,魏延却不是他的心腹,一直在排挤魏延,之所以不听魏延的计谋,其实一方面也是为了排挤魏延,不想让他获得大的战功。
结果,诸葛亮既未用魏延的计谋,也未用魏延做先锋,用上自己的心腹马谡做先锋,想让他立功取得威望,结果愿望是好的,导致街亭之败,自食其果。此后,诸葛亮才重视魏延,多次派魏延出击,魏延也不负众望,攻必克、战必胜,畅快淋漓地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指挥才能。
再说,防守长安的曹将夏侯楙,在历史上并无什么战绩,甚至连上战场打过一次仗都没有,他之所以封侯拜将,完全是因为他父亲夏侯惇,说明了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富二代,没有什么能力。这一点,作为作战经验丰富的魏延,早就了解的一清二楚,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而诸葛亮呢,应该也了解这一点,当是只想用自己的心腹,并非此计谋不可行。
虽然魏延选择走的子午道谷长300多公里,为秦岭最东部的通道,山高路险,但不是没有奇迹,韩信怎么暗渡陈仓的,还有长征中红军怎么一昼夜长途奔袭120公里飞夺泸定桥的,不是没有奇迹。打仗哪里能没有风险?孙子兵法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只要有一定的胜算把握,就可以
所以说,魏延提出的走子午谷,奇袭关中,他的计谋是完全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