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偷渡阴平时诸葛亮还没有死 邓艾最后还能成功吗

还不了解:邓艾和诸葛亮的读者,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演义》中,如果诸葛亮没有死,邓艾还能够偷渡阴平吗?

当然不能,恐怕邓艾想都不敢想。如果邓艾突破汉中防线,偷渡阴平,毫无疑问就是飞蛾扑火,自投罗网。

诸葛亮深通兵法,用兵小心谨慎总是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魏延曾经提出,穿越子午谷小道,直取长安,被诸葛亮否决。诸葛亮为什么要否决魏延的进军方案,不就是怕中了埋伏吗?我们看《三国演义》第九十二回《赵子龙力斩五将、诸葛亮智取三城》:

魏延上帐献策曰:“夏侯楙乃膏粱子弟,懦弱无谋。延愿得精兵五千,取路出褒中,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夏侯楙若闻谋骤至,必然弃城望横门而走。某却从东方而来,丞相可大驱士马,自斜谷而进。如此行之,则咸阳以西,一举可定也。”

孔明笑曰:“此非万全之策也。汝欺中原无好人物,倘有人进言,于山僻中以兵截杀,非惟五千人受害,亦大伤锐气,绝不可用。”魏延又曰:“丞相兵从大路进发,彼必尽起关中之兵,于路迎敌。则旷日持久,何时可得中原?”

尽管魏延一再要求,诸葛亮还是没有采纳魏延的建议。我们可以明确看到:诸葛亮不愿冒险,怕中了埋伏。

魏延的计划到底是否可行?当然可行,不过必须有一个先提条件,就是敌方没有埋伏。也就是说,必须敌方的统帅不会用兵,敌方的谋士也没有考虑到。这个先提条件似乎有点苛刻。敌方难道都是一群饭桶?所以,用兵不能一开始就把胜利建立在敌方愚蠢和失误的基础上,而是要努力创造对自己有利的条件。像魏延这样纯属侥幸心理,自认为敌方会决策失误。哪么,我就问问魏延,敌方一旦没有失误,怎么办?

阴平小道和子午谷小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有进无退的。子午谷小道是狭长地带,长达几十里。假设敌方前方有埋伏,后边再一堵住出口,那么进去的人就只能任人宰割了。

阴平小道则是背靠悬崖峭壁,高达几十丈,邓艾他们是冒死滚下来的。士兵摔死了好几千。然后就是小道,如果出口埋伏一支人马,那么邓艾的大军就有来无回了。我们可以假设一下:邓艾到了出口之处,前进前面有埋伏,后退后面是悬崖峭壁,邓艾是不是干瞪眼?

诸葛亮如果在世的话,他肯定会在阴平小道的出口驻兵堵住路口。他既然想到别人可能这么做,那么他自己肯定也会这么做。换句话来说,如果他自己没有想到这么做,他又怎能担心别人?虽然我们向来不提倡以己度人,但是我们还是应该推己及人的。

事实证明,诸葛亮还真是在阴平小道路口下寨屯兵。未雨绸缪是诸葛亮的一大风格,所以他没有忽视这个细节。就安排一两千士兵就可以堵住路口,万无一失,何乐而不为之?可是刘禅同学不这样想,他把诸葛亮安排的士兵撤走了,留下了一座空寨。刘禅同学想:“敌人是不可能翻山越岭,又跳下悬崖峭壁来进攻我们的。两千士兵放在这不是吃干饭吗?军费开支省一点不好吗?”

不该省的还真是不能省。诸葛亮从不浪费,但是也从不盲目节省。粮食再少,也要让士兵吃饱;兵力不足,防守也绝不马虎。我们看《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七回《邓士载偷渡阴平、诸葛瞻战死绵竹》:

邓艾、邓忠,并二千军,及开山壮士,皆度过了摩天岭。方才整顿衣甲器械而行,忽见道旁有一石碣,上刻“丞相诸葛武侯题”。其文云:“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艾大惊,慌忙对石碣再拜曰:“武侯真神人也!艾不能以师事之,惜哉!”

这当然是牵强附会之意,说诸葛亮不但算到了有人从此出过,还预测出了后来发生的钟会、邓艾二士争功的事情。

却说邓艾暗度阴平,引兵行时,又见一个大空寨。左右告曰:“昔武侯在日,曾拨一千兵守此险隘,今蜀主刘禅废之。”艾嗟呀不已,乃谓众人曰:“吾等有来路而无归路矣。前江油城中,粮食足备。汝等前进可活,后退即死,须并力攻之。”

看到了吧,诸葛亮在出口设有一个大寨,屯兵一千。有一千个士兵埋伏在此,对付邓艾这二千疲惫不堪又很多有伤的残兵,绰绰有余,简直可以说就是守株待兔一般。从以上两小段的描写,我们都可以看到,诸葛亮是有准备的。另外,从诸葛亮一贯的作风和军事思想上来看,诸葛亮也不可能撤掉这里的守军。

姜维曾撤掉部分军事要塞,以图诱敌深入,然后歼敌于国门之内。好了这回邓艾自投罗网了,不是消灭他的好机会吗?

机会是不错,但是蜀汉的地方守将却不是像姜维想的那样,要歼敌与国门之内。江油守将马邈,见到魏军,立即投降了。邓艾进了江油,进行了补充和休整,又凑了三万人马,直逼绵竹。两千多人就拿下了一座城啊!全是由于马邈的不战而降。如果马邈坚守城池,别说邓艾才二千残兵,就是二万也不见得打得下来;即使要打下来,怎么也得个月二十天的,那邓艾就惨了。只要稍微有人前来援助,邓艾则必然是全军覆没在江油城下。想当初,曹仁和满宠死守樊城,造成关羽几万大军被援军消灭。

惋惜呀,马邈这个蜀汉的千古罪人,正是他的投降,使得蜀汉门户大开;而且使得邓艾得以喘息和补充。兵法云:

“重地则掠。”

说的是:深入敌国,就要靠掠夺敌国的资源和粮食补充自己。可人家邓艾还没掠呢,马邈就送上门去了。用这样的人守门户,由此可见刘禅的昏庸无道。司马昭说得好:

“有这样的君主,即使是诸葛亮在世也回天无力了,何况是姜维?”

邓艾冒险成功,其实不见得邓艾有多么高明。完全是蜀汉内部的腐朽败坏造成的。他偷渡阴平,实在是一种无谓的冒险行动,这也是钟会不屑于这样做的原因。

但是,历史有时就是这样的吊诡,胡乱冒险,看似无论如何都必败无疑的做法反而胜利了。邓艾的侥幸成功,使得自己变得忘乎所以,又把军事上的冒险模式用到了政治上。邓艾又侥幸地认为:他的曹魏灭蜀的第一功臣,他的所有要求,司马昭都可以答应。甚至邓艾不惜拿出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理论来要挟司马昭,所以邓艾的结局也就十分明朗了。

邓艾在军事上不安常规出牌,恰巧遇到了一个不尊从常规的敌国;他在政治上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因此他的结局太适合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政治常规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