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诸侯讨伐董卓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关东诸侯讨伐董卓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大家都读过《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上来,就是董卓专权,逼得曹操袁绍出奔,最终关东诸侯联盟讨伐董卓,其中《三国演义》里有十八路诸侯,而在历史上并没有那么多,但是也有十多路诸侯,可谓是气势汹汹,姑且不说最终成败,就说这次讨伐董卓,表面上看是对董卓专权的不满,但是实际上就是两大集团的对抗。

我们先看看《三国演义》里的十八路诸侯:分别是:

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桥瑁、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第十八镇:曹操。

而在历史上,孔融、公孙瓒和陶谦都没参加,张杨当时是小势力,还不是上党太守,也没参加,马腾当时在关西,而且是叛军,根本不可能参加;所以满打满算就是十三家诸侯,而且实际上孙坚当时从属于袁术,不能算独立的诸侯,只能算袁术下面的大将而已。

那么我们细细分析,这十三家有什么特点呢?兖州、河内、冀州、南阳,这些地名就可以发现,这些都是东汉的关东地区,尤其是河北和中原这块地方的势力,不错,这些诸侯都出于关东,所以也被称为关东诸侯。

而且,这些诸侯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大都是袁家和袁家的势力,像张邈是袁绍的好友,曹操一度隶属于袁绍势力之下,韩馥是袁家门生、或多或少都和袁家有着关系,当时袁家四世三公,门生遍布天下,而且袁绍当时诛杀宦官,为当时世人所敬仰。正因为如此,明明袁绍当时只是一个渤海太守,却成为关东诸侯的盟主。

董卓

实际上,从某种角度说,董卓也是袁家的门生,董卓入京也是袁家安排,只是没想到董卓如此胆大妄为而已。

那么话又说回来,那么诸侯讨董,或者说董卓对抗诸侯,又代表什么呢?更确切的说,明明是袁家门生的董卓,凭借什么对抗关东诸侯呢?

其实这就涉及关西和关东的对抗了,西汉年间,朝廷一直在长安,关西才是重心,而刘秀建立东汉后,建都洛阳,而刘秀的起家也是关东地区,尤其是河北和河南两块地区,朝廷重臣大都出于河北和南阳。但是关西底蕴深厚,尤其出将才,所以有关西出将,关东出相的说法。但是总体趋势关东诸侯占据主流,对此,关西人士并不满意,尤其是边疆的凉州并州,认为自己长期与外敌对抗,却没有得到优待。所以当朝廷内乱之际,董卓就趁机反了,这实际上是凉州并州一带对关东诸侯长期把持朝政的不满而已,只是以董卓之乱的方式爆发出来,最终形成了关东诸侯对抗董卓的情况,实际上就是关东诸侯不满凉州和并州势力夺取了自己对朝廷的掌控权,想夺回掌控权,而在洛阳展开的交锋。

这其中,凉州并州长期有战事,所以将士有经验,而关东比较富庶,有底蕴,所以洛阳的战事虽然是董卓占据上风,最终还是以董卓迁都长安为结局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