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人喝酒,多是喝温酒?

古人温酒及千杯不醉有理由。

古装小说或电视电影,常常遇到一个情节,就是角色大多用大碗喝酒,有如喝水,甚至索性直接拿着酒坛一饮而尽。武松上景阳冈打老虎之前,曾在酒馆连喝十八碗酒,然后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李白喝完一斗酒,照样能够写出传世千年的优美诗词。按照今天的指标去看,古人的酒量堪称千杯不醉。

为何古人喝酒,多是喝温酒?

那么,古人的酒量真的比现代人酒量大得多吗?不是的。事实上,古人普遍酒量感觉很大的原因,是他们喝的酒不是蒸馏酒,而是纯手工发酵酒。这种酒与现在的低度米酒和黄酒较为相似,酒精度数较低,味道还比较甘甜,口感很好。因此,古代小说及古装电视电影,通常见到豪爽侠士行走江湖,路上碰到酒铺歇脚,几乎不点菜也能喝几杯,度数很低的水酒,不但不易醉,还可解渴。

为何古人喝酒,多是喝温酒?

历史小说也常常会看到古人喝酒,一边放在热水中温著,有时也叫煮酒,例如《三国演义》中曹操煮酒论英雄。反观今天,我们喝酒白酒很少温酒。《演义》中还有另一个著名酒局-温酒斩华雄。小说指关羽当时还是刚出道马弓手,只身一人主动请战杀华雄,行前曹操给斟了一杯酒壮行,关羽说酒先放着,过了一会提着华雄的头回来,那杯酒酒还是温的。

于清代成书的《红楼梦》小说中也有温酒场景。贾宝玉到薛宝钗那里去喝酒,薛姨妈让人温酒,贾宝玉却说不要温了,我喜欢和凉酒,却被教训一顿:“吃了冷酒,写字手打儿”。另一名著《水浒传》中,虽然常见好汉抱起酒坛豪喝镜头,但原著中其实“小二烫一壶热酒”相当常见。

为何古人喝酒,多是喝温酒?

那么,古人喝酒为何要加热?我们也许从小说看到古代社会文代,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借薛宝钗之口,很清楚说明了原因:“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

薛宝钗所说的“以五脏去暖”,我们仔细想想其实就是个“人肉吸毒器”,拿自己的五脏去吸收有害物质。因为古代的酒酿造方法与现在不一样,特别是元代之前的白酒都是发酵酒,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所以,蒸馏酿酒到了元代才发明。接现代说法,发酵酿酒只经历过简单过滤,杂质较多,含有大量的酸脂醇醛铜等多种微量元素,尤其是成分醛,吸收得多会引起酒精中毒,损害人体。由于醛的沸点低,20℃左右,所以只要把酒轻轻烫热一些,就可挥发大部分醛,对人身体危害就会少一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