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尊”等。那么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李渊的历史故事。
李渊,字书德,父辈都是在朝的官员,祖父李虎,西魏时官至太尉,父亲李昞,隋朝时期被封为唐国公,可见他父辈的官职都比较高,原因是李渊的母亲是隋文帝杨坚妻子的姐姐,所以在隋朝以来,因为姨母是当朝皇帝的皇后,所以在朝廷上,隋文帝杨坚对他委以重用。李渊先后被派遣到淮、陇、岐三州担任刺史,荥阳、楼烦二郡太守,后被召为殿内少监,迁卫尉少卿,隋炀帝即位后,李渊被派遣到太原担任太守。
世界上每一场战争的爆发都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爆发的,世界上每一场战争爆发前都会有前兆,这个前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背景。作为变更朝代的著名战役,李渊在发动起义的时候,当时的社会大背景又是怎样的呢?
首先从历史大背景来看,当时的朝代属于隋朝,从隋朝的建立来看,并没有动用太多的武力来建立王权,反而杨坚是通过禅让的方式当上了皇帝,所以并没有感受过刀枪剑雨,一旦发生什么突发事件,往往会有点措手不及。再从实力上来说,隋朝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并不长远,从公元581年到公元618年,共不到四十年时间,隋朝由强大到衰败,主要是隋炀帝杨广登基后,常年发动战争,攻打的地方离隋朝都比较远,连年的战争致使国库空虚,民生疾苦;而隋炀帝在后期过的生活真是华贵无比,他大师修建离宫,因为国库空虚就开始搜刮民脂民膏,劳民伤财,再加上他荒淫无道,隋炀帝时期中国经济迅速走向衰竭,隋朝实力也是一日不如一日。其次,从起义爆发程度来看,皇帝的残暴、荒淫无道,致使全国各地的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反对隋朝的统治,起义的爆发范围越来越大,起义的爆发强度也越来越强盛,朝廷的军队疲于应对。最后,从李渊自身的思想转变来看,李渊作为杨广的表兄,但是隋炀帝对姓李的很是反感,这主要是因为民间流传着“李氏当为天子”的谣言,为此,很多李姓大臣都遭到了隋炀帝的滥杀;但是农民起义不断,李渊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已经精疲力尽了,再加上这个时候突厥的侵犯,李渊未能在抗击突厥的战斗中取得胜利,这点他想到必会遭到隋炀帝的的责罚。所以在有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李渊不得不起兵反隋。
李渊决定起兵反隋,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虽然说有中了自己儿子的圈套,不得已才反隋,但是李渊还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才决定了自己该怎么做,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必然有它发生的先决条件,那李渊的反隋大计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进行的呢?
李渊起兵灭隋的条件可以分为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以李渊的能力来说,要创造一些主观条件根本不在话下,在李渊灭隋的过程中,有下面两个主观条件是李渊凭借个人能力去创造的。第一个就是收复民心,在朝廷昏聩无比,隋炀帝荒淫无道,收刮民脂民膏的时候,李渊恰巧站了出来,他多次派兵镇灾,开放粮仓,让老百姓能吃上饭,此举帮助李渊收获了大批民心。第二个就是请求外部支援,李渊的据点在山西太原,临近突厥,李渊便与突厥示好,意思是如果我反隋成功了,到时候你还可以分的一调羹,岂不是一举双全,于是突厥答应了李渊的要求,没有了外患,李渊就能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反隋的大计上。
客观条件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李渊起兵反隋的过程中,也是正因为有这两个客观条件帮助了李渊赢得胜利。第一个是局势的发展,由于朝廷昏庸无能,隋炀帝荒淫无道,不顾百姓的疾苦过着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用老百姓的血汗钱建造亭台楼阁,以致于民怨四起,各地豪杰纷纷高举旗帜反隋,李渊也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始了自己的反隋大计。第二个就是朝廷的兵力流失,为了镇压农民起义,朝廷派出大量的兵力,导致关中兵力薄弱,这为李渊起兵灭隋创造了有力的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