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夏侯玄和司马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夏侯玄手握十万大军,司马懿起义时为什么会束手就擒?
司马懿在公元249年的时候,联合高柔、蒋济等人马一起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在这场战争中,按理说曹爽手下有夏侯玄手里有十万大军,司马懿等人是很难成功的,但是由于曹爽的优柔寡断,最后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曹爽连同跟他关系好的其他友人及其族人也被杀害。司马懿成为魏国的首领。当时的夏侯玄有十万大军,这么多的士兵与司马懿的形成对比,从军备上来说,有了十万大军加持的夏侯玄代表的曹爽阵营,无论如何都不会失败,那夏侯玄到底为什么会不战而败,交出了兵权,束手就擒呢?
司马懿:不可多得的人才
说起高平陵事变,那我们就要先来谈一谈司马懿的功勋了。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有名的人物,成就也很多。在政事上他劝谏当时的魏明帝关于修宫殿的事情,等到魏明帝去世之后,司马懿上奏请求暂停修建宫室,把这种浪费人力的活动停止,全力发展农业,天下百姓都很赏识他。而且他还可以称得上是慧眼识珠,提拔了不少被重用的人才。还有很多关于司马懿的故事,更能反映出他的谋略。
司马懿击败了吴国之后,被任命为将军,负责荆州地区和豫州地区的军事上的政务。但是当时驻守新城的一位将领孟达有了叛变的意图,想要归降蜀国,孟达本来也并不是魏国人,早前是蜀国的人,是先叛变之后归到了魏国的。诸葛亮也不喜欢这个人,认为他反复无常,没有对于一个国的忠心,于是把他叛变的消息放了出去,魏蜀吴三国开始争夺孟达。司马懿决定马上写信给孟达,告诉他朝廷对他的器重,同时派人前往京城,告诉皇上为什么自己想要出兵,之后自己带领兵马启程。当时的吴国和蜀国都还没有采取行动,孟达只能在自己的地盘等着救援,司马懿的大军打了十三天,孟达的手下就开城门投降了。大军进入城中杀了孟达,并且抓了很多俘虏,这时候新城仍然是魏国的。等到其他两国的兵马赶来的时候,事情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只能原路返回。
▲孟达人物图
诸葛亮带兵十万大军讨伐曹魏的时候,魏明帝决定派司马懿出兵,去主持军政大事,与诸葛亮对峙。司马懿了解诸葛亮很有谋略,所以并没有主动出击。蜀国的大军撤退之后,魏国的将领们都认为蜀国很快就会回来,所以应该赶紧运粮草备战。但司马懿认为,蜀国的士兵并不多,应该不会发起很大的进攻。于是部署驻军,等到应付蜀国准备好之后来的战争。果然,几年后,诸葛亮才开始发起进攻。诸葛亮带领十万兵马进军渭水。司马懿渡过渭河,与蜀军开战。由于蜀国的大军离着自己的领土远,粮草等到这里的时间很长,不能及时运输,所以司马懿就一直坚守,但是并不开战。蜀国的大军果然长时间的战争已经没有军备,甚至诸葛亮也在这里生病去世,蜀国只能撤退。
在远征辽东的时候,司马懿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魏国的辽东太守叛变,立自己为王。魏明帝派司马懿出兵,领兵四万的司马懿前往辽东。到达目的地之后,派自己的属下弄了很多旗子在辽河的岸边,造成了假装要过河的假象。对方果然上当,主力军来这里驻守,司马懿在暗中带领自己的主力军偷偷过河,包围了敌军。敌军的将领看到后面被包围,发动进攻,司马懿抓住了机会,打败了敌军。大获全胜。
可以看出,司马懿无论在政事、军事领域都有很高的成就,同时他在经济领域也有很多贡献,修建屯田,包括军屯等。他修建屯田,保证当地的粮食充足,同时还有余力补给关中,可见十分有效。后来把屯田修筑在淮北地区。在司马懿转为丞相之后,向曹操建议要开军屯,保证大军的粮草充足。包括当时与蜀国和吴国对立地区的军屯开创,都是由司马懿提出。诸葛亮出兵天水的时候,司马懿这边的军屯已经长出了小麦,多亏了这样充足的粮食储备,在与诸葛亮的战争中,持续时间长,诸葛亮的粮草不足,这场战争以司马懿胜利告终。对于民屯也进行了一定的修建和提倡。保证了当时百姓和大军的粮草充足,提高了生活质量。
▲曹操人物图
率领十万大军的夏侯玄
夏侯玄是当时曹操所带领的魏国手下的大臣,也是一位思想家和文学家。夏侯玄出身将军世家,年纪轻轻的时候就已经很出名了,并且相貌出众。最开始的时候,夏侯玄的职位是一位散骑常侍,同时也是中护军。他在当时选出了很多的武将,都是很出名的人,有的人的官职很高,世人对他选择人的方式十分称赞,成为了很多人效仿的对象。
司马懿曾经跟他聊天,说管理上的事情,他提出了要限制中正宫的权利,除重官等管理制度,司马懿很认同,但是却说时机并不成熟,没有施行这些建议。之后夏侯玄跟曹爽一起发动了骆谷之战,但是由于缺少人力和物资,司马懿也认为这时候已经非常危险了,应该撤退,于是曹爽下令车队,在路上却受到了埋伏,差点被困住。之后夏侯玄的仕途并不顺利,先是被剥夺了军权,被司马家族抑制,回到朝堂之上的他,对于这种政事也很少参与。
夏侯玄为何束手就擒
先来了解一下高平陵之变始末。司马懿最开始的时候是在曹操手底下安分做事的,但是时候到了之后,司马懿的野心也就显现出来了。整个司马家族的崛起就是在曹明帝的时代,司马懿受重任,两次被主公托孤。魏明帝去世之后,八岁的皇子继位,曹爽跟司马懿辅佐。曹爽重用了很多大臣,一起排挤司马懿。而司马懿升为太傅之后,实际上没有了实权。曹爽还任命自己的弟弟为将军,从内到外完全控制了朝廷。
司马懿没有办法参加国家的事情,只能等待一个机会,甚至还假装生病辞职,曹爽对他有所松懈,在这个时候司马懿跟自己的儿子以及自己的追随者们一起发动了战争。也就是熟悉的高平陵事变。当天,曹爽陪着年纪轻轻的皇帝去高平陵这个地方祭祀,他们刚刚出城,本来“生病”的司马懿就开始了自己的计划,以皇太后的名义下令关了洛阳城的城门,占领了武器,同时命令自己阵营的大将占领了曹爽的兵营,大臣去占领了曹爽的弟弟所在的兵营。仅仅用了半天的时间,司马懿就控制了整个洛阳城。还派人上书皇帝,揭露了曹爽的罪行,请求罢免其兵权。
▲高平陵之变图
曹爽了解了司马懿发动了战争,不了解怎么办,把小皇帝的车留在了外面,同时还修建了一些防卫工事,并且调了很多士兵作为护卫。曹爽跟他的弟弟回去之后,司马懿派兵包围了他的府邸,监视他们兄弟的一举一动。不久就找了一个理由诛杀了他们及其同一阵营的人。
在这次事变时,作为曹爽阵营的夏侯玄,明明当时有十万的大军,却并没有出兵攻打司马懿,而是不战而降。第一个原因就是夏侯玄自身是一个有风度的人,他在当时是“四聪”之一,讲究在任何灾难面前都要临危不惧。有故事说,夏侯玄靠在柱子上鞋子,打雷把柱子击中了,夏侯玄没有一点点的动摇,还是镇定的写字。再加上,他非常有自知之明,自己虽然有十万兵马,但是根本比不上司马懿手下的几千名死士。了解自己打不赢司马懿,再加上自己和司马懿的交情还可以,所以没有必要、也不愿意起兵造反。
▲司马懿人像图
第二个原因就是曹爽兄弟并没有斗争,主动投降,夏侯玄无论什么身份都没正当理由去攻打司马懿。司马懿控制了洛阳之后,曹爽非常害怕,有人说要他回去讨伐司马懿,但是曹爽犹豫不决,这个时候司马懿派了很多人去劝曹爽,让他早点回去,还有人说回去了他仍然可以享有荣华富贵,不会伤害他的性命,虽然不能做官了,但是生活并不会窘迫。曹爽兄弟是非常怀念在洛阳灯红酒绿的生活的,所以主动投降了。曹爽兄弟投降,表示赞同了司马懿的做法,如果这时候夏侯玄再出兵,就不会保卫原有政权,而是在造反了。
第三个原因是夏侯玄虽然有大军,但是在大军中的威望远远比不上司马懿,所以他可能没有办法调动这十万大军去攻打司马懿。司马懿一直都是关中军的最高领导,加上他在军事上的成就,很多将领都很信服他,并且有些人对他深怀感激,可见司马懿在大军中的影响很大。而夏侯玄并没有这样的影响。他只是在曹爽掌握大权之后,提拔了自己的表弟夏侯玄,仅仅是削弱司马懿的权利之举,在其他士兵眼中可能并不认同夏侯玄的地位。
第四个原因是夏侯玄还是决定以曹魏政权的大局为重。司马懿下令调夏侯玄回到京城的时候,夏侯玄的叔叔劝他不要回去,凶多吉少,同时建议投降于蜀国,不再回魏国的地盘。但是夏侯玄认为,不能为了自己的性命就做出投降敌人这种事情,如果自己造反或者主动前往蜀国,那么都会造成整个魏国政权动荡。这种情况对于曹魏政权十分不友好。
第五个原因是要了解,夏侯玄仅仅是一位文学家和玄学家,但是在谋略上和军事上的才能并不出众。他出身名门,自幼很有才华,也是名士的代表人物,坐着谈论道理是他的一个强项,对于领兵打仗这件事,他根本不懂。其实在自己的表哥召自己去做关中军首领之前,夏侯玄一直都是每天跟各位才子坐着喝茶聊天,十分惬意,并没有在大军中训练过,到了观众之后,也并没有进行一定的训练。所以就算当时夏侯玄出兵,必然打不过在军事上的地位高、成就多、有想法、懂战术的司马懿。
第六个原因是司马懿的高平陵之变是受到郭太后的支持的。郭太后世代为大族,魏明帝继位,对她非常喜爱,封她为夫人。魏明帝当时对郭氏非常喜爱,对皇后十分冷漠。之后将皇后赐死。在魏明帝生病的时候,立郭氏为皇后。魏明帝并重,立养子曹芳为太子,郭皇后为皇太后,住永宁宫,并且追封皇太后已经去世的父亲母亲位份。之后曹爽软禁郭太后,郭太后支持司马懿起兵,诛杀了曹爽。司马懿自身的学识和计谋固然有用,但是皇太后的支持,更是锦上添花,正是由于皇太后的支持,很多事情都变得轻松了许多。虽然皇太后并没有主持政权,但是她在当时的威望很高,夏侯玄看司马懿有皇太后的支持,不敢轻举妄动。
▲郭太后人物图
综合这些原因,再加上当时司马懿的行为,是受到了当时的皇太后郭太后的支持的。夏侯玄尽管有十万兵马,但也没有办法,自己的表哥已经投降,自己并不想卷入这种事情当中,只想做自己的事情,又深知自己没有司马懿的实力,再加上自己的性格从心底里也根本就不想出兵,所以在司马懿发起行动的时候并没有出动自己的十万大军。而且,以司马懿的学识,就算是夏侯玄当时出兵了,也只能是失败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