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推恩令”,被称为天下第一阳谋,下面就一起来看看知秀网小编带来的文章。
说到汉武帝,熟悉历史的朋友马上会想到他首开丝绸之路、开疆拓土、独尊儒术的光辉政绩,对后世留下了极其深远的意义与影响。与此同时,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颁布了“推恩令”,这条政策的实施,诸侯只能坐等灭亡,但为何还要磕头谢恩呢?
汉武帝15岁即位,汉朝刚刚经历了“文景之治”,可以说国库是相当的充足,给他留下了丰厚的继承遗产。但同时也存在三个比较严峻的问题,诸侯王势力、土地兼并和匈奴入侵,汉武帝非常清楚地知道攘外必先安内,第一件事就是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之所以把中央集权看得如此之重,是因为他的皇帝老子在位期间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七国之乱”,造成这些叛乱的国家都是刘姓的诸侯。他们打着“清君侧、诛晁错”的旗号造反,即使汉景帝杀了晁错,这些刘姓王爷们并没有消停下来。
反而认为汉景帝好欺负,这时汉景帝才下决心武力镇压叛乱。从汉景帝三年,前154年正月开始,到三月即被平息,七王皆死,参加叛乱的七国,除保存楚国另立新王外,其余六国皆被废除。
表面上看诸侯王的势力得到了相对的打压与减弱,但仍然有一些较大的诸侯国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并且诸侯王骄奢淫逸,时常违抗中央政令,严重威胁着中央集权的巩固。
这些诸侯王国之所以这样,都是最初汉高祖刘邦惹的祸。刘邦在刚即位时,分封了大批的异姓王、刘姓王,给予了他们大量的土地,还有权利。虽然刘邦后来“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杀了所有的异姓王,而刘姓王却成了气候。
这些刘姓王爷各自霸占站一方土地,在自己的管辖区内就是一个土皇帝,不但独掌自己的土地,甚至手下还养了许多的谋臣、门客,山高皇帝远,让这些刘姓王的欲望也越来越膨胀,这才有了后来的“七国之乱”。
所以,汉武帝面对这些前辈们留下的基业与“教训”,他必须要想出一个方法来完全控制这种局面,使中央集权达到绝对化。这时一个叫“主父偃”的人便给他出了主意,实施“推恩令”, 建议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
《汉书》中记载: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在最初分封诸王时,是只能嫡出的儿子才能继承王位,世袭罔替,而那些庶出的儿子是没有份儿的,只能眼睁睁地瞅着。而“推恩令”的主要“计谋”在于,让那些庶出的儿子也同样得到了分封土地的机会。
古代三妻四妾的王爷简直再正常不过,一般情况下嫡出肯定没有庶出的多,这个政策一下,自然会引起封地内那些庶出儿子们的欢喜与认可,即使那些嫡出的想反对,但终究抵不过庶出“人多气涨”的局面。
庶出与嫡出拥有同样的待遇,同时还瓜分了诸侯王爷们的土地,把整块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所有儿子,就等于间接削弱了刘姓王爷们的势力。而那些诸侯明知道即将面对灭亡的结果,也只能磕头谢恩,这样光明正大的“阳谋”一点都不容他们反驳,只有接受的份儿。
在“推恩令”的实施下,刘姓王爷的势力快速得到瓦解,并且一些由于王爷绝后的土地没人继承,而被收回中央集权管理。
就这样,封地大的王国被分成封地较小的侯国,这个过程直接导致了刘姓诸侯王国的缩小和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因此,汉武帝也不用提防诸侯王,那些较大的诸侯王国慢慢自己就分崩离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