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当初有统一天下的机会吗 刘备又是怎么失去的

还不了解:刘备和三国的读者,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备是如何失去一统天下的最好机会的?

刘备一生,距离一统天下始终非常遥远。

相对而言,219年时,他距离获得“争天下”机会是比较接近的。

如果当时把握得好,刘备虽不可能很快一统天下,但可以大幅改善形势,为下一步争夺天下打下基础的。

遗憾的是,刘备没有把握好。结果,所谓的机遇,也是昙花一现,极为短暂。

自己最走运+对手最倒霉

219年五月,刘备赢得汉中之战。随后,他派出刘封、孟达夺取了上庸等东三郡。

七月,关羽北攻襄樊;八月,水淹七军,关羽全歼于禁军团。

此时的刘备,到达了其巅峰时刻。

而他的对手曹操,则正处于最倒霉的时刻。

自217年开始,北方出现了大瘟疫,“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原本就已在军阀混战中残破不堪的中原地区的生产、生活秩序打乱,曹操集团的实力大损。

其后,为了进行汉中之战,曹操过度征发南阳等地,当地人民不堪重负,发生了起义,激战中,南阳等地遭到大破坏,曹操集团不但实力严重受损,而且,在许多地区都依然有“群贼”。

而在关羽水淹七军之后,“群贼”纷纷起事,与关羽遥相呼应,其兵锋逼近了距离许都不到200里的地方。

同时,由于曹操接连自任魏公、魏王,距离称天子仅半步之遥,曹操控制下的朝廷,拥汉派也活跃起来。

许都之变、魏讽袭邺之图谋等事件连续发生。这些起事,虽然因起事者力量薄弱而实际成功机会不大,但发生在曹操集团的统治中心,影响极大,风险极高。

因此,此时,曹操集团的形势非常危险。

许都以南,人心不安;曹操考虑要将天子北迁。

这些都表明,曹操在黄河以南的统治出现了动摇,刘备如果把握好机会,是可能取得更大收获的。

最好的机会

满宠表示:如果当时已经风雨飘摇的宛城失守,则“洪河(黄河)以南,非复国家所有”。

吕蒙在与孙权分析形势时表示:如今曹操焦头烂额,听说徐州的守卫部队不值一提,如果北上,必然能攻取。(当然,吕蒙的全文是指即使拿下也难以守住,应全取荆州)

如果此时孙刘联军把握机会,通力合作,是有机会获得较大发展的。

由于孙刘都缺乏骑兵力量,因此,黄河以北的平原地区,他们暂时还不具备觊觎的条件。

不过,联军将战线推进到黄河流域是可能的。

在刘备的统筹安排下,关羽全取荆襄,进取黄河以南的宛洛;孙权趁虚夺取徐州,那么,淮南淮北地区的张辽等部陷入三面夹击,但也只能放弃,毕竟,淮南人口已经在214年左右南投孙权,张辽等部虽善战,但缺少经济基础,三面受敌,难以支撑。

可以说,此时如果把握得好,虽然孙刘不可能一举灭曹,但将战线推进到黄河,与曹操之间的实力差距将基本抹平。

如此,下一步,曹孙刘三家,都有一统的机会。

那么,此时的刘备,在干什么呢?

刘备的动作

此时的刘备,在忙着修路。

汉中之战后,刘备留魏延镇守汉中,自率主力回到成都。

随后,“起馆舍,筑亭障,从成都至白水关,四百余区”。

刘备作这些,是为了改善西川到汉中之间的交通状况。

由于曹操将汉中人口徙出,刘备在汉中“得其地不得其民”,缺乏经济基础的汉中暂时还不能成为继续北进的基地。

因此,刘备的想法是,改善西川到汉中的运输,便于将西川的物资投入汉中。

如此,无论是北攻关中、陇右,还是出上庸配合关羽,才有了物质基础。

看来,此时的刘备,其思路正是《隆中对》中的兵分两路:关羽“以向宛洛”,刘备“身率益州之众以向秦川”。

不过,仅仅作这些,当然是远远不够的。

更为重要的事情,刘备似乎忽略了。

外交上的疏忽

刘备想要按照《隆中对》的思路实施进军,然而,他似乎忽略了《隆中对》的前提条件:东连孙权。

此时,随着形势的发展,孙刘已经过了“蜜月期”,但仍然存在继续合作的可能。

如前所分析的,如果孙刘继续合作,进一步缩小各自与曹操的差距,则孙刘都有一争天下的可能。

而如果孙权此时与刘备翻脸,即便能袭破关羽,“全据长江”,但其与曹操之间差距依然悬殊,并没有一争天下的机会!

显然,孙刘继续合作,依然是对各自都有利的,尽管彼此关系已经紧张,但依然有弥补缝隙的可能。

然而,手下拥有一群外交人才的刘备,似乎将与孙权的外交之事完全托付给了关羽。

这段事件,似乎没有什么智谋之士出使东吴的记录,反倒是关羽与孙权打的交道比较多。

这是一场灾难性的外交。

孙权要与关羽结姻,关羽不但拒绝,还狂言:虎女怎么能嫁给犬子?

孙权是一方之主,关羽不过是刘备手下之将,孙权愿与关羽联姻,其身段是放低了了,自然表现出其对继续合作有一定诚意!关羽不但否决,还出口伤人···

关羽的不友好态度,使东吴诸将认为:“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复,不可以腹心待也”!他们认为:东吴这帮老将还在,关羽才不便东向,一旦他们走了,“欲复陈力,其可得邪?”

总的来说,当时孙刘关系虽已不如从前,但并没有到必然要翻脸的地步,刘备集团在外交上的疏忽,使“东连孙权”失败!

放弃一统调度

如果说对关羽的外交不加调整算是疏忽的话,那么,对关羽的军事行动不作任何指导、配合,就令人匪夷所思了。

汉中之战,益州“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已显疲惫,刘备要继续大举用兵确实难度很大。

不过,刘备依然有条件对关羽赋予相应的指导和协调。

自益州顺流而下,十分便捷,自白帝城到江陵甚至是“千里江陵一日还”。

215年,孙权袭南三郡,刘备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带4万精锐抵达公安。

此时,虽然调集军队不可能,但调万人左右的部队(如阆中张飞等部)抵达荆州战场是可能的。

当时,关羽虽取得了水淹七军的胜利,但在兵力上仍处于劣势,在物资上也到了被迫“擅取湘关米”的地步,是需要支持的。

关羽性傲,不作请求,但作为全局的指导者,刘备是应当主动做出协调的。

另一方面,刘备既已取上庸等地,就是为了与襄阳战场连成一片的。

但是,刘备对刘封、孟达也缺乏指导。

刘封、孟达不援关羽,一则因为实力不足,”山城未附“,二则因为整个刘备集团内部众将对这场战役缺乏一统思想。

与此相对的,则是曹操到处调兵遣将到荆州战场,即使在与孙权达成密约之前,就已经削弱东线兵力,调兖州刺史等部驰援了。

如此,刘备在益州的主力,刚刚取得胜利的精锐之师在二线无所作为,而关羽则以不如对手的兵力单挑曹军。

关羽的失败,其实已经注定了!

关羽后来败给了徐晃,其实···即便张辽等部在路上,关羽即便不败于徐晃,也会败于后来源源不断的曹军!

机不再来

缺乏一统调度、安排,关羽攻襄樊不利,为徐晃所败,失去了攻取襄樊的机会。

同时,由于外交失败,孙权“背刺”,袭杀关羽。

关羽的荆州军团全军覆灭,刘备集团彻底退出荆州,《隆中对》成了一纸空文。

盟友成了死敌,退出荆州,第一名将死去,赤壁之战后刘备的发展势头嘎然而止。

从“倒霉”中缓过来的曹操集团,再次稳定起来,他再次成为刘备集团撼动不了的高峰。

此后,诸葛亮、姜维北伐,呕心沥血,但已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了。

刘备及他的继承者,再也没有任何机会了。

总的来说,刘备集团距离一统天下一直都很遥远。

219年时,他们曾有最大程度缩小与曹操差距的机会,如果把握得好,刘备集团将有争夺天下的机会。

不过,刘备在外交、指导上的失误,使这个机会迅速消失了。

当然,以刘备的条件,能在曹操、孙权这些英雄面前,拿下鼎足而立的机会,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时刻保持对风险的评估,保持冷静,才能持续在自己的战争中取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