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下面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商鞅的《商君书》说:“行间之治连以五”;又说“其战也,五人来(当作“束”)簿为伍,一人羽(当作“逃”)而轻(当作“刭”)其四人”(《境年篇》),说明在作战时,五人编为一伍,登记在名册上,一人逃亡,其他四人就要处罚,这就是在军队里实行连坐法。
我国古代有一项非常让人害怕的刑罚,那就是连坐。
演变到后来,各朝代的重罪者,往往要被株连三族甚至九族,很多无辜的人都要受到残酷的牵连。我国历史上出现的连坐案件有许多,但是在这些案件中,被连坐的罪犯亲属们却从来不会选择逃跑。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公元1401,身戴枷锁,手脚上全是镣铐的方孝孺被带到了大殿。朱棣正在怒气冲冲地看着他。方孝孺冷冷地看着朱棣,眼中没有一丝敬意。朱棣虽然也是皇室子孙,却造反篡位当了皇帝。之前朱棣的侄子建文帝因叛乱而死,而这位方孝孺正是建文帝最忠心的大臣。
朱棣看到方孝孺,刚想发脾气,但是一想到姚广孝对自己的劝告,怒火中烧如他,还是忍住了脾气。接着,朱棣将方孝孺拉到桌案前,要求方孝孺为他起草即位诏书。谁知,方孝孺半天也不动笔,反而哭了起来。朱棣心知方孝孺在哀痛什么,但还是忍着怒火,安慰起了方孝孺,“先生何必悲伤?我只不过是学习周公辅佐成王的例子罢了。”
朱棣的话,让方孝孺觉得无比恶心。他质问朱棣,为什么不把皇位给建文帝的儿子?朱棣回答道,“老百姓更信任年长的君王。”“那燕王为什么不把皇位给建文帝的弟弟呢?”方孝孺的话像神机营的火铳一样,击中了朱棣内心的阴暗面。朱棣发怒了,“这是我们朱家的家务事罢了,你想写就写,不想写就给我死。”
早在入狱的时候,方孝孺就想死了,看到朱棣发红的眼神,终于等到了杀意。方孝孺直接把笔扔在了地上,大喊道,“以身殉君,我已经没有所求了。”看到方孝孺这样的举动,朱棣明白,眼前这个人已经驯服不了了。于是,下令处死方孝孺,并株连方孝孺的十族。
这里大家可能会有疑问,我们国家的连坐法,不是只有株连九族吗,哪来的十族?其实,这第十族就是指方孝孺的朋友和门生。可见,朱棣有多生气。
随后,方孝孺的哥哥方孝闻和弟弟方孝友一起被处决,方孝孺的妻子郑夫人以及两个儿子都上吊自尽了。为了不变成官妓,方孝孺的两个女儿也投河自尽。据记载,在一场腥风血雨之后,方孝孺全族几乎被杀的一干二净,亲友873人均受到牵连。
看到这里,我不禁疑惑起来。面对可怕的连坐,方孝孺的亲属们,为什么没有想过逃跑呢?
第一,明朝的侦缉制度已经相当完备。
早在1382年,朱元璋还在世的时候,朝廷就有了负责抓人的机构了。这个机构就是锦衣卫镇抚司。他们专门负责侦察、逮捕和审问,抓人速度非常快,行动非常具有突然性。在这样的情况下,被株连的人可能没反应过来,就被秘密逮捕了,根本来不及逃跑。
另外,早在明朝之前,我国就有了一种叫海捕文书的东西。看起来就是一张纸,画得东西也抽象,但是已经能够简单描述出嫌疑人的长相了。这种画影图形的抓人方法,虽然不是百分百准确,但一般会写清特点特征,可以成为依据。就算是长相疑似的,也会被抓去审问。有了这样的方法,逃跑的人很难逃脱官府的天罗地网。锦衣卫每家每户拿着海捕文书去抓,就算逃得再远,也会被抓回来。
第二,明朝的户籍管理制度相当细密严苛。
从秦朝开始,古代其实就有户籍登记制度。秦朝一般会给每家每户的男人发放一种叫“传”的东西。小小一张“传”,上面可是写尽了一个人的长相。比如,商鞅,身高七尺三寸,长了一张圆圆的黄脸等等。到了明代,已经有了一种叫腰牌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现在身份证的雏形。想要出城门,没有腰牌是不可能出去的。
就算不走城门,明朝人也离不开官凭和路引。明朝人要住店,坐船,买马匹,都离不开这些东西。而一旦亮出这些东西,逃跑的人会很快暴露身份。另外,此时的明朝已经有了保甲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人们想要逃跑是很难的。因为逃难地的保长会把可疑人员全部举报给官府,而原本居住地的保长也十分配合的抓捕犯人。在这种情况下,无论藏在哪里,都会被抓住。
第三,可以保护宗族延续
事实上,连坐法并不是把一个家族的人都杀光。同样的情况下,近亲受的罚要比远亲重,嫡系遭的罪也会比旁系多。比如公元前66年,霍光的儿子霍禹涉嫌谋反,被汉宣帝发现。之后,霍家人几乎全部被杀或者自杀。幸运的是,汉朝的皇帝并没有对霍家人斩尽杀绝,霍光的堂弟在这次惨案中活了下来。公元2年,一位名叫霍阳的年轻人被加封为博陆侯,他就是霍光的堂弟留下的曾孙。仔细想来,假如霍光的堂弟选择了逃跑,霍家人恐怕就不能像现在这样,恢复往日的荣耀了。
所以说,有了前车之鉴,方孝孺被判族诛之后,他九族之内的远房亲属都没有逃跑。他们寄希望因为血脉疏远的缘故,免于一死。因为一旦逃跑,不光自己要死,还会连累更多的亲属。两相权衡之下,不逃跑绝对要比逃跑明智得多。甚至还可以保护宗族的延续。
根据历史记载,朱棣的儿子朱高炽上位后,为方孝孺案平冤昭雪,赦免了远亲方孝复。后来的万历皇帝时,还下旨赦免了方孝孺的后裔。官员们在边疆和各地找到一共找到1300多个方孝孺远亲的后裔,全部赦免。这也足见这些人没有逃跑是正确的选择。
总而言之,在完备的侦缉制度,细密的户籍制度,深入骨髓的宗法观念的影响下,像方家人这样的,被朝廷株连的人家,根本就不能逃,也不敢逃。逃了,也离不开天罗地网。不逃,还能等到光明的到来。权衡之下,他们最终选择了放弃逃脱,成为了屠刀下的羔羊。
不过,话又说回来。方孝孺一人只是为了向建文帝尽忠,不肯低头,还要多次出言相击,害的数百人为他付出惨痛代价。就算再耿直的大臣,这么做到底是值得还是不值得?